邊野喜集落距離奧間城三里路,走陸路的話要翻越好幾座山,區區12公里想要一天走完都很吃力。還好有「海路」這個選項,可以將時間縮短不少。
不過說快其實也不盡然,此時當然不可能有馬達,船行只能依靠風力、人力、洋流。洋流對遠程航行影響比較大,而琉球夏季吹東南風,對主要是南來北往的海上運輸影響也不大,所以船行依靠的主要就是「人力」了。
人力划槳速度有多快?奧運競賽中的小型、細長型「賽艇」,船速可以達到7節(時速約14公里),一般「遊湖」用的手划船船速則頂多是3~4節(時速約6、7公里)。至於載運用的小型漁船、以及今天肖日一行人乘坐的中型船隻,時速更頂多只有4、5公里。換句話說,就是比一個成人認真快走的速度還來得慢!
因此若非山脈連綿的北部區域,而是以平原為主的南部地區,其實短、中程旅途用走的比搭船還來得快。當然,如果目的是大量運輸物資那就另當別論了。
另一個小強「被迫學習」的,是此時的「貿易狀況」。
其實不論中外,封建社會皆是以「農業」為最主要的經濟基礎,「工業」次之,「商業」則屬於極少數,而且僅為了服務王室、貴族而存在。
此時的琉球連農業都還處於發展初期,填飽肚子已經不太容易,更別奢談工商了。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能夠進行「商業活動」就意謂著比其他人擁有更多的特權與稀缺資源,因此即將「接班」的肖日對此也必須有所了解。
在陸路不便的現實條件下(連供人通行都不易了),「海運」就成為最佳的商業活動管道。對此,島上三國各自訂定了對內、對外政策,而且內容不盡相同。不過,三國都一致採行了最簡單且聰明的方式進行管控:限制民間船隻規格。
而要限制船隻規格,最方便的策略就是「造船工匠國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