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過度照顧」孩子了嗎?心理學家教您簡單判斷

您「過度照顧」孩子了嗎?心理學家教您簡單判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身為少子化年代的父母,我們只想要把最好的給我們的孩子,並給他們最好的童年和學習機會。然而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卻很容易陷入「過度照顧」的陷阱。

今天在艾倫戴爾的育兒知識交流中,我們一起來聊聊什麼是過度照顧,以及應該如何避免。

raw-image

過度照顧 Over Parenting

臨床心理學家 Judith Locke* 將過度照顧分為兩種:

1. 父母過度幫助孩子做作業或者是日常任務。雖然出發點是好的,然而,這可能導致孩子沒有機會去發展生活中必要的技能。

2. 父母對孩子的需求及願望過於敏感,給的回饋太多又太快,包括給孩子的愛、關心和讚美等。舉例來說,把孩子形容為自己此生最好的朋友、一直買禮物玩具、過度讚獎小孩到他們聽不進任何管教或合理的批評等。

*註:Locke是《盆栽兒童》的作者,書中使用「日式盆栽」來比喻被過度保護的兒童。看起來最有愛心、付出最多的育兒方式,其實卻會適得其反,讓孩子在現實社會中適應不良。

如何知道身為父母的自己,是否過度照顧孩子?

Locke表示,除了過度讚美之外,如果家長太常出現以下行為,也需要留意:

  1. 為了讓孩子有美好的童年,拼命安排玩樂活動,不讓孩子無聊。
  2. 盲目地相信孩子所說的一切,以至於小朋友誤以為自己如何都是正確的 (但若發現孩子說謊也不用太苛責,實際上是小朋友在發展自己的表達技巧,希望透過重塑現實來達成自身目的)。
  3. 過度期待孩子應該要很有自信心且受歡迎:例如制止孩子出現害羞內向的行為、一定要當班上或是營隊的幹部、話劇一定要當男女主角等。

檢視孩子是否被過度照顧

如何檢視您是否對孩子做得太多?其中一種方法是:客觀評估您的孩子是否具備與同儕相符的生活技能。

舉個簡單的例子:開學過了幾個月後,如果同班年紀相仿的孩子們都可以待在學校融入課堂,而您的寶貝卻尚未有辦法,這可能就是一個訊號,小孩子受到過多照顧,變得太依賴家長而無法自主發展。

Locke表示:孩子應該發展五種基本技能:適應力(韌性)、自律、機制、尊重他人和責任心。

Locke在2012年與學者共同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過度照顧對孩子的影響包括缺乏抗壓力、變得自以為是、生活技能不足以及將父母的焦慮轉移到自身等。

回到Locke在書中的比喻,就像樹木需要經過大自然的淬鍊才能變得強壯,讓孩子在對的年紀面對適當的挑戰,才能夠幫助他們發展必要的技能。身為家長的我們,應該思考如何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所扮演的角色應該也要逐漸淡出。

總之,過度照顧可能會影響孩子的社會化發展,因此父母可以檢視目前的狀況,在適當的時機給孩子面對些挑戰,幫助他們自立自強,同時也給予他們足夠的自由與空間,未來成為負責任的人。

歡迎按讚訂閱:艾倫戴爾幼兒園粉絲團


參考資料:

avatar-img
新北市私立艾倫戴爾幼兒園的沙龍
6會員
10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今年的中秋連假這麼多天,爸爸媽媽們都規劃好要帶孩子去哪裡遊玩了嗎? 中秋節是傳統文化中三大節日之一,寶貝們雖然還不清楚節慶的意義,但是透過家人每年帶著他們進行的節慶活動,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孩子會越來越了解過節的意義喔! 帶著寶貝賞月、吃月餅、戴柚帽,或是規劃旅行,不管
親愛的爸爸媽咪,除了在連假的時候帶孩子出門走走,平常您是如何跟孩子共度寶貴的親子時光呢? 親子共讀是個相當不錯的選擇,透過共讀,孩子不僅能夠增進語言能力、激發想像力,還能增進親子間的關係。 今天的艾倫戴爾育兒交流,我們就來聊聊「親子共讀」吧 :)
在現今社群、網路影音、串流平台等數位內容百花齊放的時代,讓「專心」變得好難。 身為大人的我們或許還經歷過網路不發達的年代,但疫情時代孩子們一出生就必須面對這些吸引人的數位內容。 要如何從小開始培養專注力,成為駕馭科技而不是被科技凌駕的人類呢?
今年的中秋連假這麼多天,爸爸媽媽們都規劃好要帶孩子去哪裡遊玩了嗎? 中秋節是傳統文化中三大節日之一,寶貝們雖然還不清楚節慶的意義,但是透過家人每年帶著他們進行的節慶活動,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孩子會越來越了解過節的意義喔! 帶著寶貝賞月、吃月餅、戴柚帽,或是規劃旅行,不管
親愛的爸爸媽咪,除了在連假的時候帶孩子出門走走,平常您是如何跟孩子共度寶貴的親子時光呢? 親子共讀是個相當不錯的選擇,透過共讀,孩子不僅能夠增進語言能力、激發想像力,還能增進親子間的關係。 今天的艾倫戴爾育兒交流,我們就來聊聊「親子共讀」吧 :)
在現今社群、網路影音、串流平台等數位內容百花齊放的時代,讓「專心」變得好難。 身為大人的我們或許還經歷過網路不發達的年代,但疫情時代孩子們一出生就必須面對這些吸引人的數位內容。 要如何從小開始培養專注力,成為駕馭科技而不是被科技凌駕的人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