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過度照顧」孩子了嗎?心理學家教您簡單判斷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身為少子化年代的父母,我們只想要把最好的給我們的孩子,並給他們最好的童年和學習機會。然而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卻很容易陷入「過度照顧」的陷阱。
今天在艾倫戴爾的育兒知識交流中,我們一起來聊聊什麼是過度照顧,以及應該如何避免。

過度照顧 Over Parenting

臨床心理學家 Judith Locke* 將過度照顧分為兩種:
1. 父母過度幫助孩子做作業或者是日常任務。雖然出發點是好的,然而,這可能導致孩子沒有機會去發展生活中必要的技能。
2. 父母對孩子的需求及願望過於敏感,給的回饋太多又太快,包括給孩子的愛、關心和讚美等。舉例來說,把孩子形容為自己此生最好的朋友、一直買禮物玩具、過度讚獎小孩到他們聽不進任何管教或合理的批評等。
*註:Locke是《盆栽兒童》的作者,書中使用「日式盆栽」來比喻被過度保護的兒童。看起來最有愛心、付出最多的育兒方式,其實卻會適得其反,讓孩子在現實社會中適應不良。

如何知道身為父母的自己,是否過度照顧孩子?

Locke表示,除了過度讚美之外,如果家長太常出現以下行為,也需要留意:
  1. 為了讓孩子有美好的童年,拼命安排玩樂活動,不讓孩子無聊。
  2. 盲目地相信孩子所說的一切,以至於小朋友誤以為自己如何都是正確的 (但若發現孩子說謊也不用太苛責,實際上是小朋友在發展自己的表達技巧,希望透過重塑現實來達成自身目的)。
  3. 過度期待孩子應該要很有自信心且受歡迎:例如制止孩子出現害羞內向的行為、一定要當班上或是營隊的幹部、話劇一定要當男女主角等。

檢視孩子是否被過度照顧

如何檢視您是否對孩子做得太多?其中一種方法是:客觀評估您的孩子是否具備與同儕相符的生活技能。
舉個簡單的例子:開學過了幾個月後,如果同班年紀相仿的孩子們都可以待在學校融入課堂,而您的寶貝卻尚未有辦法,這可能就是一個訊號,小孩子受到過多照顧,變得太依賴家長而無法自主發展。
Locke表示:孩子應該發展五種基本技能:適應力(韌性)、自律、機制、尊重他人和責任心。
Locke在2012年與學者共同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過度照顧對孩子的影響包括缺乏抗壓力、變得自以為是、生活技能不足以及將父母的焦慮轉移到自身等。
回到Locke在書中的比喻,就像樹木需要經過大自然的淬鍊才能變得強壯,讓孩子在對的年紀面對適當的挑戰,才能夠幫助他們發展必要的技能。身為家長的我們,應該思考如何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所扮演的角色應該也要逐漸淡出。
總之,過度照顧可能會影響孩子的社會化發展,因此父母可以檢視目前的狀況,在適當的時機給孩子面對些挑戰,幫助他們自立自強,同時也給予他們足夠的自由與空間,未來成為負責任的人。
歡迎按讚訂閱:艾倫戴爾幼兒園粉絲團
參考資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之所以重拾《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學齡前兒童篇》這本書,原因這本書早在兩年前就買回家,而我的老大都已經五歲了、幾乎不算是學齡前了,若不再趕緊看完,深怕書中有用的資訊來不及用上。
Thumbnail
研究指出父母的育兒觀念對孩童個性影響並不深遠,不需要做到完美,而是放鬆心情,享受親子關係。超過9個月的孩子應由更專業的育兒人士照顧,或全職母親可以投入照顧一群幼童。父母應尊重孩子,擁有過份的憂慮只是負擔。
Thumbnail
對子女過於執著的父母,雖然出於愛和關心,但這種執著往往會引發一系列負面的後果,影響子女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發展。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後果:  一、孩子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  過度保護和控制的父母通常不允許孩子獨立做決定或承擔責任。這會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無法有效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
Thumbnail
身為父母,總是想保護孩子,但有時候我們的愛會變成育兒誘惑,硬拗孩子聽從我們的意見。然而,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做決定,是更健康成長的方式。父母不必總是要求自己是對的,而是可以和孩子共同成長,一起面對未知的挑戰。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參加高中生學校家代會,家長們為了自己的小孩都願意盡心付出,但對小孩是否真的有益?家長組織陪唸團隊並提供點心,但這樣的照顧可能反而影響孩子的獨立性訓練。教育上,最重要的是品德,而學業則可能受到遺傳影響。大家對於小孩教養有什麼想法呢?
Thumbnail
書中談及過度的教養可能對孩子心理造成的負面影響,主張父母放下過度管教,創造理解和諧的教養環境。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之所以重拾《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學齡前兒童篇》這本書,原因這本書早在兩年前就買回家,而我的老大都已經五歲了、幾乎不算是學齡前了,若不再趕緊看完,深怕書中有用的資訊來不及用上。
Thumbnail
研究指出父母的育兒觀念對孩童個性影響並不深遠,不需要做到完美,而是放鬆心情,享受親子關係。超過9個月的孩子應由更專業的育兒人士照顧,或全職母親可以投入照顧一群幼童。父母應尊重孩子,擁有過份的憂慮只是負擔。
Thumbnail
對子女過於執著的父母,雖然出於愛和關心,但這種執著往往會引發一系列負面的後果,影響子女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發展。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後果:  一、孩子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  過度保護和控制的父母通常不允許孩子獨立做決定或承擔責任。這會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無法有效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
Thumbnail
身為父母,總是想保護孩子,但有時候我們的愛會變成育兒誘惑,硬拗孩子聽從我們的意見。然而,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做決定,是更健康成長的方式。父母不必總是要求自己是對的,而是可以和孩子共同成長,一起面對未知的挑戰。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參加高中生學校家代會,家長們為了自己的小孩都願意盡心付出,但對小孩是否真的有益?家長組織陪唸團隊並提供點心,但這樣的照顧可能反而影響孩子的獨立性訓練。教育上,最重要的是品德,而學業則可能受到遺傳影響。大家對於小孩教養有什麼想法呢?
Thumbnail
書中談及過度的教養可能對孩子心理造成的負面影響,主張父母放下過度管教,創造理解和諧的教養環境。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