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的我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今天是香港全面解除口罩令的第一天,昨天在宣佈時,一批酸民又說,永遠慢人一步,永遠跟著澳門的尾巴。

結果今天一早出門,九成五的人仍然戴口罩。

我沒有強逼孩子戴口罩,戴不戴由他們自己決定,結果全家只有我一個人沒有戴口罩出門。輕鐵上也只有一、兩個人沒有戴。

長達三年多的疫情狂潮終於退去,不過人們也不復以往,對疫情對病毒的恐懼仍然深植人心,不是一下子就能回復。

這樣我想到《活出意義來》中,作者被人從集中營放了出來,但是當下並無半點喜樂,因為長期的痛苦已經讓他的心麻木了,要慢慢的適應。

在後疫情時代的社會,雖然所有防疫措施都全面解封,但是我們被三年多的防疫習慣、害怕病毒、擔心感染的濃厚雲霧籠罩著,一時三刻是驅散不來。

又或許有人發現了長期戴口罩的好處,不用打理儀容,更有安全感,感到傷風感冒比較少,又可以減少吸入廢氣。

然而我認為,在後疫情時代,對我們為禍最深的是恐懼,這種恐懼深植在大部分人的心中,致使我們仍然覺得戴口罩有比較安全。

撤除口罩令也標誌著我們走過了一段深刻的旅程,體驗到人生的變幻無常,及無法預料事情真的太多了。

隔離的日子,無法出國的日子,染病卻無法求醫的日子,無法自由進餐廳的日子,無法上學的日子,被逼在家工作的日子,被逼在大熱天戴口罩的日子,搶購口罩的日子。

這些經歷都讓我深刻的體會到,平凡的日子並不是理所當然的。也不知道,下一次還會有什麼更離奇的事情發生在世界上。

而應對這個千變萬化的社會,我們最好的應對方法,就是臣服於當下,活於當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七里浮香
88會員
123內容數
分享我的閱讀心得。閱讀類型大多是:小說、育兒、自我成長、經濟、歷史、成功學、寫作教學、身心靈等等。不過閱讀速度緩慢,也不一定每一本都寫讀後心得,這裏只分享讀過覺得好的才寫下來。
七里浮香的其他內容
2025/03/07
《仙台有樹》在你夜歸時 為你留下一盞燈 《仙台有樹》由鄧為和向涵之主演,男主角在《長相思》認識,非常喜歡,女主角完全不認識。 鄧為在《長相思》第一季中,受到矚目,但到第二季因為角色被明顯弱他,有幾場重要的戲,演技也被批評得體無完膚。
Thumbnail
2025/03/07
《仙台有樹》在你夜歸時 為你留下一盞燈 《仙台有樹》由鄧為和向涵之主演,男主角在《長相思》認識,非常喜歡,女主角完全不認識。 鄧為在《長相思》第一季中,受到矚目,但到第二季因為角色被明顯弱他,有幾場重要的戲,演技也被批評得體無完膚。
Thumbnail
2024/12/17
上兩個星期不停被這套劇的短片洗板,洗到我都知道大部分劇情了,本來想著等播完再看,畢竟追ON 檔的劇真的很辛苦,可是不停被爆雷後,真的無法不追了。 一連看了四集,最近的新播的兩集先忍住,聽說第六集停在一個非常抓心的點上,那我就不看了。 剛開始留意是板上的網友說是中國霸道總裁的精緻高級版。 看了幾
Thumbnail
2024/12/17
上兩個星期不停被這套劇的短片洗板,洗到我都知道大部分劇情了,本來想著等播完再看,畢竟追ON 檔的劇真的很辛苦,可是不停被爆雷後,真的無法不追了。 一連看了四集,最近的新播的兩集先忍住,聽說第六集停在一個非常抓心的點上,那我就不看了。 剛開始留意是板上的網友說是中國霸道總裁的精緻高級版。 看了幾
Thumbnail
2024/12/13
這幾天不期然的一直看到這個討論,忍不住想分享一下。 我從小就喜歡看小說,後來在中學也嘗試了寫小說,那時的寫作教學資源是沒有的,寫小說完全是自己探索,當然我也不知道有寫大綱這回事。 所以,寫的小說往往寫了個開章,就無法寫下去。 後來真正開始寫小說,大概是在2018年,寫了好多部都繼續爛尾,因為沒
Thumbnail
2024/12/13
這幾天不期然的一直看到這個討論,忍不住想分享一下。 我從小就喜歡看小說,後來在中學也嘗試了寫小說,那時的寫作教學資源是沒有的,寫小說完全是自己探索,當然我也不知道有寫大綱這回事。 所以,寫的小說往往寫了個開章,就無法寫下去。 後來真正開始寫小說,大概是在2018年,寫了好多部都繼續爛尾,因為沒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終於可以選擇要不要戴口罩了!在12月1日解除室外口罩令開始,天爸就享受不戴口罩的生活,呼吸沒有過濾的空氣。但可惜室內仍要戴口罩,所以口袋中永遠放著一個不會替換的口罩,以便進入室內時佩戴。2月20日室內也解除口罩令,天爸以為台灣街道上會掛滿笑臉,沒想到直到3月6日校園不用戴口罩,但是戴口罩仍是主流。
Thumbnail
終於可以選擇要不要戴口罩了!在12月1日解除室外口罩令開始,天爸就享受不戴口罩的生活,呼吸沒有過濾的空氣。但可惜室內仍要戴口罩,所以口袋中永遠放著一個不會替換的口罩,以便進入室內時佩戴。2月20日室內也解除口罩令,天爸以為台灣街道上會掛滿笑臉,沒想到直到3月6日校園不用戴口罩,但是戴口罩仍是主流。
Thumbnail
雖然從今年2/20就已經在室內場所解封戴口罩的規定,但看到不論是在賣場或是圖書館等空間仍然看到超過九成以上的人都是帶著口罩,到底我們還能不能回歸到以往那個呼吸自由的時光呢?
Thumbnail
雖然從今年2/20就已經在室內場所解封戴口罩的規定,但看到不論是在賣場或是圖書館等空間仍然看到超過九成以上的人都是帶著口罩,到底我們還能不能回歸到以往那個呼吸自由的時光呢?
Thumbnail
澳門在十二月第二個星期開始不再隔絕新冠病毒,然後在第三個星期開始,感染人數不斷上升。 一開始是零星個案,大家還在討論著要如何防避,然後不到一個星期,身邊陸續有感染者。 最開始公司出現個案時還膽戰心驚,接著在社交網站看到朋友一個接一個說自己確診,再然後同事的家人、自己的家人都感染了,於是不到一個星期,
Thumbnail
澳門在十二月第二個星期開始不再隔絕新冠病毒,然後在第三個星期開始,感染人數不斷上升。 一開始是零星個案,大家還在討論著要如何防避,然後不到一個星期,身邊陸續有感染者。 最開始公司出現個案時還膽戰心驚,接著在社交網站看到朋友一個接一個說自己確診,再然後同事的家人、自己的家人都感染了,於是不到一個星期,
Thumbnail
雖然上周起應該走在路上就不必配戴口罩了,但是我發覺國人應該是世界上最熱愛配戴口罩的一群,聽說只有5%的人會選擇“光著臉”走在戶外,是少了一種遮掩覺得不心安〔可以沒有化妝、沒有刷牙、不想說話、不想與迎面而來的人招呼〕? 我今天要清理前三年的生活日誌,先翻了2020年的那一本,我預設是虛擲的一年,沒想到
Thumbnail
雖然上周起應該走在路上就不必配戴口罩了,但是我發覺國人應該是世界上最熱愛配戴口罩的一群,聽說只有5%的人會選擇“光著臉”走在戶外,是少了一種遮掩覺得不心安〔可以沒有化妝、沒有刷牙、不想說話、不想與迎面而來的人招呼〕? 我今天要清理前三年的生活日誌,先翻了2020年的那一本,我預設是虛擲的一年,沒想到
Thumbnail
離開墨爾本機場,澳洲家人隨即帶我們到市區餐廳飽餐一頓,習慣性等餐點上桌才摘下口罩,環顧整個餐廳和路上熙來攘往的行人,還不習慣隨處可見的清晰臉龐,戴口罩的我們彷彿來自另一個時空,在澳洲的第一周,我一直處於戴與不戴口罩的尷尬時分,根本沒有人在乎,總覺是庸人自擾。
Thumbnail
離開墨爾本機場,澳洲家人隨即帶我們到市區餐廳飽餐一頓,習慣性等餐點上桌才摘下口罩,環顧整個餐廳和路上熙來攘往的行人,還不習慣隨處可見的清晰臉龐,戴口罩的我們彷彿來自另一個時空,在澳洲的第一周,我一直處於戴與不戴口罩的尷尬時分,根本沒有人在乎,總覺是庸人自擾。
Thumbnail
當香港剛剛經歷完第五波COVID-19疫情, Omicron病毒在社區大型爆發,超過100萬人染疫,約有9000宗死亡。經過四個月的折磨後,據知至今已經形成群體免疫,社會逐步回復疫情前的生活狀態(但不是正常生活,新香港不可能正常生活)。當香港疫情見到𥌓光時,台灣才剛剛開始進入爆發期。
Thumbnail
當香港剛剛經歷完第五波COVID-19疫情, Omicron病毒在社區大型爆發,超過100萬人染疫,約有9000宗死亡。經過四個月的折磨後,據知至今已經形成群體免疫,社會逐步回復疫情前的生活狀態(但不是正常生活,新香港不可能正常生活)。當香港疫情見到𥌓光時,台灣才剛剛開始進入爆發期。
Thumbnail
三個春節,三個年頭,在疫情下度過,從東方到西方,無一例外。 我們經歷了三年這樣的狀況,先生也一度被拉去集中隔離,已經對現狀麻木,戴口罩出行,習以為常,沒想到,春節前疫情又一次襲來,而且包圍著我們居住地周邊,都是高風險區、中風險區...... "昨天不是做過了,為什麼還要做?"
Thumbnail
三個春節,三個年頭,在疫情下度過,從東方到西方,無一例外。 我們經歷了三年這樣的狀況,先生也一度被拉去集中隔離,已經對現狀麻木,戴口罩出行,習以為常,沒想到,春節前疫情又一次襲來,而且包圍著我們居住地周邊,都是高風險區、中風險區...... "昨天不是做過了,為什麼還要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