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口罩會引起社交焦慮?那些關於我們要重新以真面目示人的練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雖然從今年2/20就已經在室內場所解封戴口罩的規定,但看到不論是在賣場或是圖書館等空間仍然看到超過九成以上的人都是帶著口罩,到底我們還能不能回歸到以往那個呼吸自由的時光呢?

社交焦慮是什麼

社交焦慮是指在社交場合中感到強烈的不安、擔憂和恐懼的一種情緒狀態。這種情緒狀態可能會在面對不熟悉的人或者大眾場合時出現,例如在派對上、面試中或者在公共場所交往時。

社交焦慮的症狀包括:

  • 害怕被他人評價或批評
  • 會出現身體上的症狀,如手汗、心跳加速、呼吸急促、顫抖等
  • 會避免社交場合或者被迫參加時感到不適
  • 擔心自己在社交場合中會出現失誤或尷尬的情況
  • 會反覆檢查自己的言語和行為是否得體

戴口罩是種趨避風險行為

趨避風險是指在做出決策或行動時,選擇採取保守或較為安全的方案,以減少可能的損失或風險。趨避風險的行為通常表現像是避免投資高風險產品、避免冒險或採取保守的投資策略。

趨避風險的原因例如:

  • 個人風險承受能力低:一些人對風險的承受能力較低,可能更傾向於採取保守的決策以避免損失。
  • 過度擔心:某些人可能會過度擔心損失或風險,使他們更傾向於採取保守的策略。
  • 無法承受損失:在某些情況下,風險可能導致無法承受的損失,這就需要採取趨避風險的措施來保護自己免受損失。
raw-image

為何我們不敢脫下口罩?

焦慮是指對未來或不確定的情況感到擔憂、緊張或恐懼的情緒狀態。焦慮是一種自然的生理反應,可以提醒人們注意和應對潛在的危險或威脅。焦慮的身體症狀如心悸、出汗、顫抖、胸痛、頭痛、呼吸急促、肌肉緊張等。以及心理症狀如擔心、恐懼、無助感、失控感及專注力不足有關。

因此,對於脫下口罩會引發的社交焦慮我是抱持保留的態度,的確面對已經實施兩年多的習慣,一下子要我們改變的確會碰到阻力,但因為焦慮所會產生的生理與心理不適並沒有那麼明顯(這邊同時會與個體的知覺差異有關)。因此,我覺得比較像是我們在群體之中害怕是那個特立獨行的個體而選擇從眾。另一方面,因為不戴口罩可能會感染疾病的風險,讓我們覺得戴上口罩就能避免罹病的趨避風險心態,可能才比較貼近這幾年所建立下的戴口罩習慣。

練習回歸以往的生活

可能有些人會說口罩戴的好好的為何要拿下來,真的戴久了突然說要解封感覺怪怪的。也許我們都忘了之前更長期的生活是沒有口罩相伴的,頂多生病的人會戴上口罩避免傳播病毒。

有研究發現,在疫情之下老師因為長時間戴口罩,因此影響了幼兒在學習情緒、語言以及結交新朋友的過程,因爲成人已經內建關於情緒的臉部特徵,然而對於幼兒正在學習辨識情緒的過程中,戴著口罩的臉孔遮掉許多情緒線索。同時,學習語言,尤其對於有像有聽力障礙的學童,更需要嘴部的線索來幫助辨別內容,戴著口罩讓他們幾乎難以辨認他人說話的內容。

脫下口罩的練習

・建立心理安全感:如果從公共衛生的角度來看,生病的人戴上口罩、減少到人多的公共場合,就能夠有效減少傳染的風險。

・從眾心理的促進:我們都習慣遵循大多數人的行為,所以若能有更多人都在不須戴口罩的場合讓呼吸自由,也就代表著更能有想脫下口罩的人能依著此行為不覺得奇怪。

‧不戴口罩的優點:除了上述對於幼童在學習情緒與語言上有優勢外,成人間的社交與溝通其實也非常仰賴臉部的線索,在大腦中有特定判讀臉部的腦區(FFA),也是在與他人互動時非常重要的判讀因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amie.K的沙龍
35會員
93內容數
我們相信,心理健康的力量能夠支撐起全世界!
Jamie.K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19
根據1111人力銀行於2011年進行的調查顯示,高達54%的台灣上班族表示曾遭受職場霸凌。這代表超過一半的台灣上班族在職場中經歷過言語、行為、肢體或互動等形式的霸凌。
Thumbnail
2024/11/19
根據1111人力銀行於2011年進行的調查顯示,高達54%的台灣上班族表示曾遭受職場霸凌。這代表超過一半的台灣上班族在職場中經歷過言語、行為、肢體或互動等形式的霸凌。
Thumbnail
2024/07/30
奧運場上,選手們都是頂尖的運動員,除了專業的運動技巧外,心理因素也會很大程度地影響表現,心理專業人員也越來越被帶進國家隊中一同給予運動員們更強韌的支持。
Thumbnail
2024/07/30
奧運場上,選手們都是頂尖的運動員,除了專業的運動技巧外,心理因素也會很大程度地影響表現,心理專業人員也越來越被帶進國家隊中一同給予運動員們更強韌的支持。
Thumbnail
2023/10/04
1992年由前美國總統卡特夫人,看到心理健康不被重視,特別提出世界心理健康日WMHD,作為打破對精神疾病的迷失,與促進心理健康,每年都有不同主題或針對不同對象。得到全球重視,WHO也將10/10世界心理健康日融為其固定節日。
Thumbnail
2023/10/04
1992年由前美國總統卡特夫人,看到心理健康不被重視,特別提出世界心理健康日WMHD,作為打破對精神疾病的迷失,與促進心理健康,每年都有不同主題或針對不同對象。得到全球重視,WHO也將10/10世界心理健康日融為其固定節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口罩,這個專屬臉部的物件,在疫情之下催生出了許多跟容顏有關的現象:ZOOM 畸形症。大抵跟我們的自信有關,奇妙的是,戴口罩可以為我們增加自信,卻也不可避免地剝奪了我們的自信。
Thumbnail
口罩,這個專屬臉部的物件,在疫情之下催生出了許多跟容顏有關的現象:ZOOM 畸形症。大抵跟我們的自信有關,奇妙的是,戴口罩可以為我們增加自信,卻也不可避免地剝奪了我們的自信。
Thumbnail
雖然從今年2/20就已經在室內場所解封戴口罩的規定,但看到不論是在賣場或是圖書館等空間仍然看到超過九成以上的人都是帶著口罩,到底我們還能不能回歸到以往那個呼吸自由的時光呢?
Thumbnail
雖然從今年2/20就已經在室內場所解封戴口罩的規定,但看到不論是在賣場或是圖書館等空間仍然看到超過九成以上的人都是帶著口罩,到底我們還能不能回歸到以往那個呼吸自由的時光呢?
Thumbnail
能夠明白在什麼時候、什麼場合,自主自發的戴或脫口罩,不然戴口罩只是戴給他人看,而忘了口罩是在保護自己避免生病這一點,就不會有戴不戴口罩的形式之爭。
Thumbnail
能夠明白在什麼時候、什麼場合,自主自發的戴或脫口罩,不然戴口罩只是戴給他人看,而忘了口罩是在保護自己避免生病這一點,就不會有戴不戴口罩的形式之爭。
Thumbnail
  旅遊令鬆綁後人心癢癢,除了要大吐閉關三年的鬱悶,也開始討論起解封口罩。這個陪伴我們三年多的口罩,說要分開容易嗎?在疫情前我沒有戴口罩的習慣,也不覺得它會是我生活中的必需品,經歷過三年的相濡以沫,我和它已是難分難捨。原本出門前的三寶鑰匙、手機、錢包,現在多了口罩。
Thumbnail
  旅遊令鬆綁後人心癢癢,除了要大吐閉關三年的鬱悶,也開始討論起解封口罩。這個陪伴我們三年多的口罩,說要分開容易嗎?在疫情前我沒有戴口罩的習慣,也不覺得它會是我生活中的必需品,經歷過三年的相濡以沫,我和它已是難分難捨。原本出門前的三寶鑰匙、手機、錢包,現在多了口罩。
Thumbnail
一場史無前例的疫情,使我們必須強迫自己去適應不同於以往的生活型態,難免會大大影響自己的心情。這個單元我們將帶孩子回顧在疫情肆虐之下的遭遇和改變,並且捕捉內心的感觸。
Thumbnail
一場史無前例的疫情,使我們必須強迫自己去適應不同於以往的生活型態,難免會大大影響自己的心情。這個單元我們將帶孩子回顧在疫情肆虐之下的遭遇和改變,並且捕捉內心的感觸。
Thumbnail
"我不想去公司上班,每天要接觸好多人,我害怕萬一確診,那我的家人也很危險” "我身體本來就不好,若有個閃失,我害怕會很嚴重…” "現在手上的工作都停掉了,若再繼續沒有收入,我害怕生活會過不下去"   疫情快速蔓延,打亂許多人的生活步調,負向情緒隨之升起,讓人感到措手不及...
Thumbnail
"我不想去公司上班,每天要接觸好多人,我害怕萬一確診,那我的家人也很危險” "我身體本來就不好,若有個閃失,我害怕會很嚴重…” "現在手上的工作都停掉了,若再繼續沒有收入,我害怕生活會過不下去"   疫情快速蔓延,打亂許多人的生活步調,負向情緒隨之升起,讓人感到措手不及...
Thumbnail
好了,經過一天歡樂的結衣之亂(?)後,來講一下比較嚴肅的話題。 提醒大家外出記得戴口罩,除了防疫還能美顏呢。 這次台灣的疫情必然讓人重視,但還有一項我們要注意的,是疫情下大家的心理狀況。 本來平安的日常,突然從短短一星期內轉化為三級警戒,大家都無法出遠門、正常工作、見朋友,在家也看著一堆恐慌搶口罩、
Thumbnail
好了,經過一天歡樂的結衣之亂(?)後,來講一下比較嚴肅的話題。 提醒大家外出記得戴口罩,除了防疫還能美顏呢。 這次台灣的疫情必然讓人重視,但還有一項我們要注意的,是疫情下大家的心理狀況。 本來平安的日常,突然從短短一星期內轉化為三級警戒,大家都無法出遠門、正常工作、見朋友,在家也看著一堆恐慌搶口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