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口罩會引起社交焦慮?那些關於我們要重新以真面目示人的練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雖然從今年2/20就已經在室內場所解封戴口罩的規定,但看到不論是在賣場或是圖書館等空間仍然看到超過九成以上的人都是帶著口罩,到底我們還能不能回歸到以往那個呼吸自由的時光呢?

社交焦慮是什麼

社交焦慮是指在社交場合中感到強烈的不安、擔憂和恐懼的一種情緒狀態。這種情緒狀態可能會在面對不熟悉的人或者大眾場合時出現,例如在派對上、面試中或者在公共場所交往時。
社交焦慮的症狀包括:
  • 害怕被他人評價或批評
  • 會出現身體上的症狀,如手汗、心跳加速、呼吸急促、顫抖等
  • 會避免社交場合或者被迫參加時感到不適
  • 擔心自己在社交場合中會出現失誤或尷尬的情況
  • 會反覆檢查自己的言語和行為是否得體

戴口罩是種趨避風險行為

趨避風險是指在做出決策或行動時,選擇採取保守或較為安全的方案,以減少可能的損失或風險。趨避風險的行為通常表現像是避免投資高風險產品、避免冒險或採取保守的投資策略。
趨避風險的原因例如:
  • 個人風險承受能力低:一些人對風險的承受能力較低,可能更傾向於採取保守的決策以避免損失。
  • 過度擔心:某些人可能會過度擔心損失或風險,使他們更傾向於採取保守的策略。
  • 無法承受損失:在某些情況下,風險可能導致無法承受的損失,這就需要採取趨避風險的措施來保護自己免受損失。
圖片取自Unsplash by Kelly Sikkema

為何我們不敢脫下口罩?

焦慮是指對未來或不確定的情況感到擔憂、緊張或恐懼的情緒狀態。焦慮是一種自然的生理反應,可以提醒人們注意和應對潛在的危險或威脅。焦慮的身體症狀如心悸、出汗、顫抖、胸痛、頭痛、呼吸急促、肌肉緊張等。以及心理症狀如擔心、恐懼、無助感、失控感及專注力不足有關。
因此,對於脫下口罩會引發的社交焦慮我是抱持保留的態度,的確面對已經實施兩年多的習慣,一下子要我們改變的確會碰到阻力,但因為焦慮所會產生的生理與心理不適並沒有那麼明顯(這邊同時會與個體的知覺差異有關)。因此,我覺得比較像是我們在群體之中害怕是那個特立獨行的個體而選擇從眾。另一方面,因為不戴口罩可能會感染疾病的風險,讓我們覺得戴上口罩就能避免罹病的趨避風險心態,可能才比較貼近這幾年所建立下的戴口罩習慣。

練習回歸以往的生活

可能有些人會說口罩戴的好好的為何要拿下來,真的戴久了突然說要解封感覺怪怪的。也許我們都忘了之前更長期的生活是沒有口罩相伴的,頂多生病的人會戴上口罩避免傳播病毒。
有研究發現,在疫情之下老師因為長時間戴口罩,因此影響了幼兒在學習情緒、語言以及結交新朋友的過程,因爲成人已經內建關於情緒的臉部特徵,然而對於幼兒正在學習辨識情緒的過程中,戴著口罩的臉孔遮掉許多情緒線索。同時,學習語言,尤其對於有像有聽力障礙的學童,更需要嘴部的線索來幫助辨別內容,戴著口罩讓他們幾乎難以辨認他人說話的內容。
脫下口罩的練習
・建立心理安全感:如果從公共衛生的角度來看,生病的人戴上口罩、減少到人多的公共場合,就能夠有效減少傳染的風險。
・從眾心理的促進:我們都習慣遵循大多數人的行為,所以若能有更多人都在不須戴口罩的場合讓呼吸自由,也就代表著更能有想脫下口罩的人能依著此行為不覺得奇怪。
‧不戴口罩的優點:除了上述對於幼童在學習情緒與語言上有優勢外,成人間的社交與溝通其實也非常仰賴臉部的線索,在大腦中有特定判讀臉部的腦區(FFA),也是在與他人互動時非常重要的判讀因素。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會員
93內容數
我們相信,心理健康的力量能夠支撐起全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焦慮的本質在於我們過度遵循社會規則和自我設定的“禁區”。本文將探討焦慮的根本原因,提供減輕焦慮的方法,幫助找到更輕鬆的生活方式。透過減少自我設立的禁區,接受並重新定義發生的事件,我們可以找到更輕鬆、更快樂的生活方式。
對於部分星星兒在戴口罩的熱氣,是星星兒的感官過敏,令照顧者感到傷腦筋的不爭事實。 目前,新冠肺炎再度重新復出,自閉症的延宕式反應,出現在新冠肺炎的突然出現大混亂之中。 在主兒女,有線上聚會。 在學校,有線上授課。 對星星兒,包括我,必然有出現類似〝杞人憂天〞的擔憂。 就算有記住〝馬太福音第
Thumbnail
「我只敢在我比較信任的人面前拿掉口罩,像是比較熟的朋友或家人,平常在學校除了上體育課和喝水、吃東西會拿掉口罩,大部分時間我都會戴著。會怕別人覺得我拿掉口罩之後差很多,他們會不會喜歡的是戴著口罩的我,而不是拿下口罩的我。」這是來自一位有容貌焦慮的青少年的自述。 2020年疫情爆發,我們開始戴上了口罩
Thumbnail
社交恐懼症簡稱社恐,是屬於焦慮症的一種,社恐者會明顯對某種社交情境感到焦慮,對於在陌生人面前,或是可能被別人仔細觀察的社場合裡,都抱持著明顯的消極思考。 比如,參加朋友聚會,明明聊得很愉快,卻總是覺得「很累,想早點回家」,又擔心自己的反應太異樣,會很失禮;跟大家相處明明很開心,卻總是覺
Thumbnail
恐懼是一種強大且生存本能的情緒,我們面對未知或觸及自己的無形標準時,通常會感到恐懼。本文探討了恐懼的原因、面對恐懼的方法以及每個人對恐懼的獨特感受和反應,並提供了一個方法來幫助讀者理解恐懼來源並找出解決方式。
社交恐懼症(英文 social phobia),對於跟他人接觸或社交行為感到恐懼。 你是社恐人嗎? 人與人的距離很遠嗎? 在自媒體的充斥下 很多人躲在網路的背後 有些人很活躍有些人很潛水 真實生活中是和網路相同tone調的人嗎? 也或許因為這樣社交恐懼越來越多 越來越害怕和真實的人說話 也越來越不
Thumbnail
文章內容探討了人們在社交環境中面對焦慮的原因,提出自我瞭解和環境的重要性。針對新冠疫情後的容貌焦慮進行了討論,並分享了作者的個人經歷和看法。
Thumbnail
幾年前差點就失去我的聲音了,跑了兩間診所才知道我根本不是一般感冒,而是「聲帶水腫」!習慣在群體中戴起口罩保護自己,但當老師不免俗地大聲說話,還是容易讓聲帶受損。😷😷 來看看我的聲音發生了甚麼事,好嗎?
Thumbnail
直到兩年前,我決定不再臉上塗抹化學物品,口罩成了我外出的標配。在他人眼裡,可能覺得是我是個防疫做好做滿的怕死隊,但骨子裡我只是想利用口罩來掩飾我完全素顏的模樣。 2024大年初二, 這個被我視為極度安全的防護罩,受到了極大的挑戰...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焦慮的本質在於我們過度遵循社會規則和自我設定的“禁區”。本文將探討焦慮的根本原因,提供減輕焦慮的方法,幫助找到更輕鬆的生活方式。透過減少自我設立的禁區,接受並重新定義發生的事件,我們可以找到更輕鬆、更快樂的生活方式。
對於部分星星兒在戴口罩的熱氣,是星星兒的感官過敏,令照顧者感到傷腦筋的不爭事實。 目前,新冠肺炎再度重新復出,自閉症的延宕式反應,出現在新冠肺炎的突然出現大混亂之中。 在主兒女,有線上聚會。 在學校,有線上授課。 對星星兒,包括我,必然有出現類似〝杞人憂天〞的擔憂。 就算有記住〝馬太福音第
Thumbnail
「我只敢在我比較信任的人面前拿掉口罩,像是比較熟的朋友或家人,平常在學校除了上體育課和喝水、吃東西會拿掉口罩,大部分時間我都會戴著。會怕別人覺得我拿掉口罩之後差很多,他們會不會喜歡的是戴著口罩的我,而不是拿下口罩的我。」這是來自一位有容貌焦慮的青少年的自述。 2020年疫情爆發,我們開始戴上了口罩
Thumbnail
社交恐懼症簡稱社恐,是屬於焦慮症的一種,社恐者會明顯對某種社交情境感到焦慮,對於在陌生人面前,或是可能被別人仔細觀察的社場合裡,都抱持著明顯的消極思考。 比如,參加朋友聚會,明明聊得很愉快,卻總是覺得「很累,想早點回家」,又擔心自己的反應太異樣,會很失禮;跟大家相處明明很開心,卻總是覺
Thumbnail
恐懼是一種強大且生存本能的情緒,我們面對未知或觸及自己的無形標準時,通常會感到恐懼。本文探討了恐懼的原因、面對恐懼的方法以及每個人對恐懼的獨特感受和反應,並提供了一個方法來幫助讀者理解恐懼來源並找出解決方式。
社交恐懼症(英文 social phobia),對於跟他人接觸或社交行為感到恐懼。 你是社恐人嗎? 人與人的距離很遠嗎? 在自媒體的充斥下 很多人躲在網路的背後 有些人很活躍有些人很潛水 真實生活中是和網路相同tone調的人嗎? 也或許因為這樣社交恐懼越來越多 越來越害怕和真實的人說話 也越來越不
Thumbnail
文章內容探討了人們在社交環境中面對焦慮的原因,提出自我瞭解和環境的重要性。針對新冠疫情後的容貌焦慮進行了討論,並分享了作者的個人經歷和看法。
Thumbnail
幾年前差點就失去我的聲音了,跑了兩間診所才知道我根本不是一般感冒,而是「聲帶水腫」!習慣在群體中戴起口罩保護自己,但當老師不免俗地大聲說話,還是容易讓聲帶受損。😷😷 來看看我的聲音發生了甚麼事,好嗎?
Thumbnail
直到兩年前,我決定不再臉上塗抹化學物品,口罩成了我外出的標配。在他人眼裡,可能覺得是我是個防疫做好做滿的怕死隊,但骨子裡我只是想利用口罩來掩飾我完全素顏的模樣。 2024大年初二, 這個被我視為極度安全的防護罩,受到了極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