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口罩會引起社交焦慮?那些關於我們要重新以真面目示人的練習

2023/03/0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雖然從今年2/20就已經在室內場所解封戴口罩的規定,但看到不論是在賣場或是圖書館等空間仍然看到超過九成以上的人都是帶著口罩,到底我們還能不能回歸到以往那個呼吸自由的時光呢?

社交焦慮是什麼

社交焦慮是指在社交場合中感到強烈的不安、擔憂和恐懼的一種情緒狀態。這種情緒狀態可能會在面對不熟悉的人或者大眾場合時出現,例如在派對上、面試中或者在公共場所交往時。
社交焦慮的症狀包括:
  • 害怕被他人評價或批評
  • 會出現身體上的症狀,如手汗、心跳加速、呼吸急促、顫抖等
  • 會避免社交場合或者被迫參加時感到不適
  • 擔心自己在社交場合中會出現失誤或尷尬的情況
  • 會反覆檢查自己的言語和行為是否得體

戴口罩是種趨避風險行為

趨避風險是指在做出決策或行動時,選擇採取保守或較為安全的方案,以減少可能的損失或風險。趨避風險的行為通常表現像是避免投資高風險產品、避免冒險或採取保守的投資策略。
趨避風險的原因例如:
  • 個人風險承受能力低:一些人對風險的承受能力較低,可能更傾向於採取保守的決策以避免損失。
  • 過度擔心:某些人可能會過度擔心損失或風險,使他們更傾向於採取保守的策略。
  • 無法承受損失:在某些情況下,風險可能導致無法承受的損失,這就需要採取趨避風險的措施來保護自己免受損失。
圖片取自Unsplash by Kelly Sikkema

為何我們不敢脫下口罩?

焦慮是指對未來或不確定的情況感到擔憂、緊張或恐懼的情緒狀態。焦慮是一種自然的生理反應,可以提醒人們注意和應對潛在的危險或威脅。焦慮的身體症狀如心悸、出汗、顫抖、胸痛、頭痛、呼吸急促、肌肉緊張等。以及心理症狀如擔心、恐懼、無助感、失控感及專注力不足有關。
因此,對於脫下口罩會引發的社交焦慮我是抱持保留的態度,的確面對已經實施兩年多的習慣,一下子要我們改變的確會碰到阻力,但因為焦慮所會產生的生理與心理不適並沒有那麼明顯(這邊同時會與個體的知覺差異有關)。因此,我覺得比較像是我們在群體之中害怕是那個特立獨行的個體而選擇從眾。另一方面,因為不戴口罩可能會感染疾病的風險,讓我們覺得戴上口罩就能避免罹病的趨避風險心態,可能才比較貼近這幾年所建立下的戴口罩習慣。

練習回歸以往的生活

可能有些人會說口罩戴的好好的為何要拿下來,真的戴久了突然說要解封感覺怪怪的。也許我們都忘了之前更長期的生活是沒有口罩相伴的,頂多生病的人會戴上口罩避免傳播病毒。
有研究發現,在疫情之下老師因為長時間戴口罩,因此影響了幼兒在學習情緒、語言以及結交新朋友的過程,因爲成人已經內建關於情緒的臉部特徵,然而對於幼兒正在學習辨識情緒的過程中,戴著口罩的臉孔遮掉許多情緒線索。同時,學習語言,尤其對於有像有聽力障礙的學童,更需要嘴部的線索來幫助辨別內容,戴著口罩讓他們幾乎難以辨認他人說話的內容。
脫下口罩的練習
・建立心理安全感:如果從公共衛生的角度來看,生病的人戴上口罩、減少到人多的公共場合,就能夠有效減少傳染的風險。
・從眾心理的促進:我們都習慣遵循大多數人的行為,所以若能有更多人都在不須戴口罩的場合讓呼吸自由,也就代表著更能有想脫下口罩的人能依著此行為不覺得奇怪。
‧不戴口罩的優點:除了上述對於幼童在學習情緒與語言上有優勢外,成人間的社交與溝通其實也非常仰賴臉部的線索,在大腦中有特定判讀臉部的腦區(FFA),也是在與他人互動時非常重要的判讀因素。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4會員
90內容數
我們相信,心理健康的力量能夠支撐起全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