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3/0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如何評價一部電影?

從表面上看「如何評價一部電影?」這個問題在於「電影『帶給我』什麼樣的感受?」但是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會變成「我『去覺得』這部電影怎樣?」
拿這次的《鈴芽之旅》來說,記得長達五千多字的文章中,我幾乎沒有提到「好看」這兩個字,但從文章中可以看出我給這部電影正面的評價,其實我是很想大聲吶喊我覺得蠻好看耶!但就如同之前看過的書,只會用「好看」來概括的話久而久之就會失去表達能力。
首先我得釐清為什麼我會有深刻的感受?因為除了看動畫以外,我以前就喜歡看災難、社會案件、空難、地震主題的專訪和影片。所以鈴芽走訪的那些地區立刻就讓我聯想到曾經發生過災難,而不是當地的美景。但換做是對這些根本沒觀念的觀眾會去在意這些嗎?這是我結合自身知識和電影而得到的結果。
2021成為電影神搜的駐站作者後,我開始接觸更多的動畫、動畫電影,並且不再是以「觀賞」的角度,而是觀賞後必須「結合自身經驗、知識」和電影連結,想辦法「產出」有價值觀點的人,所以與其說是評價一部電影,不如說就以我現在的經驗知識,有辦法從這部電影裡看出個什麼所以然?
相信大家都同意看越多標準越高、觀眾的知識經驗會決定你對作品的評價,如同藝術、時尚沒有一定的瞭解,是沒辦法理解其中的深度的,而看越多當然知識也會越豐富。就像我追蹤的影評一年看超過250部電影,而我一年也才看30幾部,就拿數量來說有得比嗎?連人家的車尾燈都看不到。
電影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應我們的生活,我們也因此可以選擇多種方式來享受它。而對一部電影做出評論、解讀會在此之上賦予我們另一種層次的愉悅。撰寫影評能夠幫助我們深化對電影的理解;闡述自己喜歡或不喜歡的理由來說服他人;將電影與其他文化領域相結合,以闡明這種文化和植根於這種文化的電影。—《如何寫影評》
以前我會用比較,這也是最基本,大家最會用的方式,但是這就導致永遠都會有一部自己其實不是很喜歡的作品居於下風。因此我之後在評價每一部電影、作品,不再使用「比較」的方式。
我改成去找電影帶給我「最有價值、感受最深」的部分,再適時的將自己抽離,用電影的「整體」表現來評價。這不止適用電影,看其他動漫都是一樣。
簡單來說一部電影中除了劇情和角色外還有配音、畫面、運鏡、音效、配樂等等,這些東西結合起來,才能算是「完整的電影」即使劇情、角色我覺得很無聊,但當中要是有哪個部分感動到我,我會專心去欣賞他的優點,並給予正面評價。
就像新海誠的電影感情線一直都沒有給我太大的共鳴,但背景和作畫實在太美了,光這點就讓他在動畫電影導演中顯的獨樹一格。我看不懂湯淺政明的獨特美感,不懂今敏的電影深度,但他們的作品就是有某個部分觸動到我,對我來說這樣就夠了,光這個原因就值得一看。
如果有哪部電影讓我看到一半很想睡,或是無聊到想離開,我也不會說他難看,只是跟我對不上電波罷了。這世上沒有什麼不好的作品,誰會沒事花時間金錢精力去做一個人人唾棄的東西?
對「現在的我」來說,電影不只是傳達劇情的媒介,而是製作出電影的人想表達的訊息對我來說是不是有價值?我有沒有辦法看出電影中有價值的部分?而不是去怪這電影是在講蝦餃?看都看不懂。
我已經不像過去,只注重當下的感覺、只喜歡看爽片(現在還是喜歡看),但我要避免自己看完就兩種心得「好看」和「不好看」走出電影院過幾天就忘了,我現在還想多學點東西。
你可能會想說,不過就是看個電影還想東想西,你他媽神經病啊!為什麼?因為我要寫文章、因為我想進步。
你就想嘛,收到一些媒體平台邀請寫稿,領著人家的稿費好意思寫出那種對讀者一點價值也沒有的東西嗎?人當然要不斷進步啊,不然整天想著斜槓發大財不就是喊口號而已嗎?即便某某作品對自己來說難看到爆,也要想辦法寫出難看在哪裡的地方。
不過在這過程中不免俗會遇到,你正經的和別人討論一部電影的時候,總會有人不分青紅皂白的批評,覺得你在裝逼、在過度解讀;因為你稱讚了他不喜歡的電影,或者是你批評了他喜歡的電影。
我認為「喜歡一個東西不需要去否認它的缺點。」相反的「討厭一個東西也不要忽略它的優點。」這是為了避免讓自己變成一個非善即惡,觀點極端的人。
因此要記得問題在於「電影給我的感受」,而不是「我去覺得電影怎樣」當然,也不能因為在意別人的看法就寫的扭扭捏捏,「刻意」客觀,而失去自己觀點,那我想這影評也沒有什麼寫的必要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