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瓦那的糖與風》

《哈瓦那的糖與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古巴 古樓與老車

古巴 古樓與老車












馬雷貢海堤的浪花總帶著甜味,像被陽光曬化的太妃糖。我踩著石板路上的裂縫慢走,那些縫隙裡似乎還粘著上個世紀的糖霜,每當海風吹過,空氣裡就浮起甘蔗田的記憶。

老城區的藍木門後飄出薩克斯風聲,混著雪茄的煙霧在街道流動。酒館侍者推開冰鎮莫希托的瞬間,薄荷葉上的水珠滾落,在吧檯留下潮濕的吻痕。戴寬簷帽的老人們正在玩骨牌,象牙牌面撞擊大理石桌的聲響,竟和碼頭浪濤的節奏莫名合拍。

黃昏時分的聖克里斯多福教堂前,總有新人穿著租來的蕾絲婚紗拍照。他們身後的彩繪玻璃忽明忽暗,把新人腳邊啄食的鴿群染成粉紫色。賣花姑娘捧著發蔫的紅玫瑰經過,花瓣落在革命廣場的切·格瓦拉壁畫前,像不小心滴落的油漆。

五分錢酒館的木頭吧檯被無數酒杯磨出凹痕,海明威坐過的高腳凳早已包漿發亮。當曼波舞曲的節奏從生鏽的喇叭流出,穿格子襯衫的酒保會跟著哼唱,他擦拭玻璃杯的動作自然形成舞步,彷彿這座城市連呼吸都帶著旋律。

破曉前的跳蚤市場像場未醒的夢,老婦人擺出鍍銀咖啡勺和發黃的明信片。我買下裝著哈瓦那大學風景的玻璃鎮紙,看晨光穿透玻璃時,鐘樓倒影正好落在掌心。賣早餐的推車開始吱呀作響,空氣裡飄來黑豆湯的熱氣,混著港灣送來的鹹風——這是獨屬於古巴的早晨滋味。

--------------------------------------------------------------------------------------

古巴遙情

千里尋芳,只為了渴求一種自由飄移,
掙脫日夜枷鎖,終究了一場野性吶喊,

為了你,我一親芳澤,只為了窺探瑰麗的糖衣,
為了你,我義無反顧,只為了撫慰忐忑的寂寥,

一絲絲煙塵裊裊,沉浸在伊甸園夢想的回盪,
現實與魔幻的古老際遇,邂逅了血流的懷殤,

愛君如夢,繚繞在彈指輕佻的雀躍音符,
曼波水舞,重逢了曾經走過的歲月印記,
而我,點燃了一股清煙,浸潤在肺葉之間的吻痕,
為了你,擱淺的船歌,不再漂泊。

日月星辰游走,很捨不得掛念在形單影隻的獨杯,
時空平行無語,終於在愛恨情仇之後已恍如隔世,

歷史長流,一聲呼嘯了巴蒂斯的頹傾,
兵馬刀割,也幽冥了一場卡斯班的堆砌,

今夕何年,是否再次交迭重逢?
再燃一次,那青春無敵的雋永?

海風微徐,靜躺在歷史裂渠的長堤,
愛戀多少自由,輕輕之吻已然如煙,
雲端漫步的悸動,英魂多少事,皆付笑談中。

記於 古巴 2014.10.07

avatar-img
老哉沙龍
6會員
34內容數
邂逅於文化廢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老哉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文探討在AI大量生成內容的時代,「作者已死」理論的啟示。AI作為「無作者」的工具,其生成內容的意義由讀者解讀決定,但AI缺乏人類的「肉身經驗」和文化脈絡理解。因此,AI與人類創造力的關係並非取代,而是共生:AI可作為創造力的催化劑,人類則負責意義的賦予和價值的錨定。
本文探討陳錦芳的新意象派與1960年代興起的觀念藝術的差異。新意象派雖具有觀念性,但與觀念藝術在媒介、形式、觀念與視覺表現的關係、觀眾參與模式、創作動機、歷史參照系及美學效應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新意象派更強調文化融合與社會美學工程,並延續現代主義繪畫的傳統,追求視覺的和諧與平衡。
風影搖曳,透出了不定的姿態, 時空裂縫,總抹下了一片紅彩~ 台灣,這片如詩如畫的寶島,承載著無數人的夢想與希望,曾在此地擺渡幻化與孕生。然而,它的歷史也曾歷經兩度易主的殖民命運。中、日兩國之間的歷史交織,自二戰後,土地分屬於兩種不同宿命的抗體,象徵著各自扮演了國族認同與家庭悲
本文探討在AI大量生成內容的時代,「作者已死」理論的啟示。AI作為「無作者」的工具,其生成內容的意義由讀者解讀決定,但AI缺乏人類的「肉身經驗」和文化脈絡理解。因此,AI與人類創造力的關係並非取代,而是共生:AI可作為創造力的催化劑,人類則負責意義的賦予和價值的錨定。
本文探討陳錦芳的新意象派與1960年代興起的觀念藝術的差異。新意象派雖具有觀念性,但與觀念藝術在媒介、形式、觀念與視覺表現的關係、觀眾參與模式、創作動機、歷史參照系及美學效應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新意象派更強調文化融合與社會美學工程,並延續現代主義繪畫的傳統,追求視覺的和諧與平衡。
風影搖曳,透出了不定的姿態, 時空裂縫,總抹下了一片紅彩~ 台灣,這片如詩如畫的寶島,承載著無數人的夢想與希望,曾在此地擺渡幻化與孕生。然而,它的歷史也曾歷經兩度易主的殖民命運。中、日兩國之間的歷史交織,自二戰後,土地分屬於兩種不同宿命的抗體,象徵著各自扮演了國族認同與家庭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