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切老談美股。觀念篇下》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加計4%平均年股息後,台股長期實質報酬不輸給美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8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若從撰寫本文的時間作為基準計算,從2003年三月至2023年三月間的20年期間,比較台美股市指數,道瓊漲了4.3倍(7908→34128),SP500 漲了5.0倍(829→4147),納斯達克指數更漲了9.2倍(1310→12070),但台股加權指數(4432 →15550)卻只漲了約3.5倍,似乎表現大不如美股。
但別忘了台灣有獨步全球的4%超高股息回報率,只看指數沒把股息加進去是不公平的比較。如果我們以加計股息再投入的「台灣加權股價報酬指數」來看台股回報,從2003年的4705點漲到2023年三月的32326成長了6.87倍(報酬率587%),這個數字就幾乎等同了同期間美股SP500含股息再投入的596%,這個數字應該就比較能看出台股的優勢了,台灣企業真的很優啊!
而且也別忘了,美股的外國投資人的股息收入,是要被美國政府課走30%的,所以美股的實際收益甚至會低於台股加計股息後的報酬率。
經歷了這幾年美股成長股的上沖下洗震撼教育,多次靠著台股優秀企業的即時救援,更加認定投資台股完全不會輸給美股,反而有更紮實的股息與安全估值當作保障。如果要透過美股來平衡風險,我的看法是只要擁有足夠部位即可,或者選擇更分散的世界指數基金;例如VT,美股只佔VT權重的56%,可以進一步分散
美股風險。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7212 字、137 則留言,僅發佈於盜井筆記~『井底之蛙』的飆股筆記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10.1K會員
770內容數
寫[付費投資專題]要嚴肅,呃,不能引用《韋小蛙》痞子名言… 呱,請出《任蛙行》 呱,本蛙生平快意恩仇,殺蟲如麻,囚居井底,亦屬應有之報。唯本蛙《任咱行》被困於此,一身通天徹地膨風神功,不免與本蛙便便同朽。後世小子,不知本蛙之能,亦憾事也。 最大遺憾是對不起[散戶窮蛙],但版權及長期鬧場問題必須解決,用認真彌補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井底之蛙俱樂部 的其他內容
「矽谷銀行」被接管之後,股海瞬時驚風密雨、波濤洶湧,版友陷入焦慮恐慌中,改變發文方式,今日先文字說明,然後明日陸續再補上圖解。 如果沒有「瑞士信貸」突發危機,單純「矽谷銀行」接管事件,其實不至於改變FED既定決策的執行,對台股影響也在可控程度,但既然「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那就請諸位一起面對現實。
一直想找「切老」跟大家談美股,懂美股才能徹底了解台股 根據JP Morgan的最新統計資料,從1900至2022年,美股的年化報酬率高達6.4%,在它前面的只有南非與澳洲股市,在成熟的經濟體中,目前就是美國的數據最優秀也最容易研究,所以從分區域風險的角度來看,美股仍是台灣投資人可以優先考慮的標的。
今早沒有本蛙盤前緊急發文,呱,意思是《少年吔!安啦!》,加權指數及櫃買指數不上不下,找不到大盤「轉折點」。 一個基本面因素(買進原因不再存在)及三個技術面因素(高點下跌10%、確認有效跌破技術線型頸線、確認跌破季線3%三天),盤後進行停損/停利,條件不吻合,沒有個股「轉折點」。 「沉默是金」……
聲明,本蛙純粹投資心得分享,盤中不做任何股票點名及股價解說,從不介紹權證及興櫃股票,亦沒有盤中同步經營「投資群組」及「LINE群組」,盤中及盤後不PO單及逐檔逐日檢討績效,或任何誘使買進及賣出之行為,絕沒有安排小號幫忙喊價進出及製造氣氛。 所以任何蓄意栽贓的回應留言,凡有盤中兩字本蛙一律刪除……
台灣人選股,偏好使用類股觀念,這原本無可厚非,但最後簡略到只剩電子股與傳產股,那就失去分類的意義,因為就實質內含而言,很多傳產股具有高科技,反而很多電子股內涵傳產化。 投資最重要的是趨勢研判,拘泥在電子股及傳產股,只會讓自己陷入思考陷阱,其實現階段科技類股考驗仍多,一切還是靜待FED會議結論。
不要認為語氣狂妄就是真的專業,【西廠】有位專門唱秋的,文章荒謬好笑到極點,咱都捨不得一次看完,免得剩下半天沒笑話看。裝生技科班、裝貨櫃航運大師,結果遇到本蛙這個專業領域的。 他就是專門但不入流騙子,先騙你去接貨櫃航運,接走主力倒不掉籌碼,名氣大了再裝生技科班,去炒作生技股,這是【西廠】標準模式。
「矽谷銀行」被接管之後,股海瞬時驚風密雨、波濤洶湧,版友陷入焦慮恐慌中,改變發文方式,今日先文字說明,然後明日陸續再補上圖解。 如果沒有「瑞士信貸」突發危機,單純「矽谷銀行」接管事件,其實不至於改變FED既定決策的執行,對台股影響也在可控程度,但既然「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那就請諸位一起面對現實。
一直想找「切老」跟大家談美股,懂美股才能徹底了解台股 根據JP Morgan的最新統計資料,從1900至2022年,美股的年化報酬率高達6.4%,在它前面的只有南非與澳洲股市,在成熟的經濟體中,目前就是美國的數據最優秀也最容易研究,所以從分區域風險的角度來看,美股仍是台灣投資人可以優先考慮的標的。
今早沒有本蛙盤前緊急發文,呱,意思是《少年吔!安啦!》,加權指數及櫃買指數不上不下,找不到大盤「轉折點」。 一個基本面因素(買進原因不再存在)及三個技術面因素(高點下跌10%、確認有效跌破技術線型頸線、確認跌破季線3%三天),盤後進行停損/停利,條件不吻合,沒有個股「轉折點」。 「沉默是金」……
聲明,本蛙純粹投資心得分享,盤中不做任何股票點名及股價解說,從不介紹權證及興櫃股票,亦沒有盤中同步經營「投資群組」及「LINE群組」,盤中及盤後不PO單及逐檔逐日檢討績效,或任何誘使買進及賣出之行為,絕沒有安排小號幫忙喊價進出及製造氣氛。 所以任何蓄意栽贓的回應留言,凡有盤中兩字本蛙一律刪除……
台灣人選股,偏好使用類股觀念,這原本無可厚非,但最後簡略到只剩電子股與傳產股,那就失去分類的意義,因為就實質內含而言,很多傳產股具有高科技,反而很多電子股內涵傳產化。 投資最重要的是趨勢研判,拘泥在電子股及傳產股,只會讓自己陷入思考陷阱,其實現階段科技類股考驗仍多,一切還是靜待FED會議結論。
不要認為語氣狂妄就是真的專業,【西廠】有位專門唱秋的,文章荒謬好笑到極點,咱都捨不得一次看完,免得剩下半天沒笑話看。裝生技科班、裝貨櫃航運大師,結果遇到本蛙這個專業領域的。 他就是專門但不入流騙子,先騙你去接貨櫃航運,接走主力倒不掉籌碼,名氣大了再裝生技科班,去炒作生技股,這是【西廠】標準模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全球的股災結束了嗎?股市還能漲嗎?這期除了聊聊能不能漲以外,還會加碼聊一下台灣人無法逃避的未來
Thumbnail
臺股指數飆漲,帶來了巨大的報酬率,但是否該考慮獲利了結呢?本篇文章分享了投資者應該保持的投資策略和危機意識。
Thumbnail
4/28經濟日報專家批評台灣投資人大買債券ETF,居然是為了資本利得,看了不以為然,所有投資原則都有彈性,不看目前的暴力升息造成的畸形,而一昧的只是遵從人盡皆知的原則,來批評投資人的不夠專業,當時的國泰美債20年正2的收盤是7.6,過了近2個月,目前國泰美債20年正2的收盤是8.95,目前的資本利得
Thumbnail
這幾天的美股還是持續向下探底。以道瓊為例,13個交易日,僅有一個交易日上漲,和前幾天說的一樣,已經將這近三個月的漲幅全數地還回。這個也是國際情勢的使然。中東的衝突昇溫,會帶動油價和歐亞的運輸。所有的基本的物資都會上漲,這也加深了通膨的疑慮。現是投資美債的好時機嗎?
Thumbnail
筆記-財經皓角-美國銀行股財報.台股金融股獲利-24.04.15 *台灣金控1-3月獲利大幅成長,相對於美國金融股的表現強勁。 主因景氣從谷底復甦,貸款量、交易量都增加。 *壽險,富邦、國泰 去年基期低,所以今年成長年增率就較高,但獲利不會高過2021年。 壽險業在大降息之後,美債價格提高,
Thumbnail
昨晚美股四大指數,因為 CPI 澆息降息的希望,道瓊下跌了 400 多點。但有趣的是台積電 ADR 還是上漲的。這個或許也會讓今天的台股,說不定不會同步於美股。
Thumbnail
前幾天一位讀者問到我是否有投資美股和債券 我個人沒有投資美股和債券 因為我的火力都集中在台股一些可以股息價差兩頭賺的個股 從上圖可以看到美股的標準普爾500指數ETF長期績效勝過0050許多 美國身為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發展程度最高的經濟體 擁有多元的經濟結構,企業在技術開發和創新方面處於
Thumbnail
美股的部分因為NVDA跟MSFT、PLTR帶動,雖然有APPLE、TMF跟TSLA拖累,持股算是三好三壞,大盤是8%,目前績效小贏大盤一點到10%。 台股的部分因為大部分持有2330跟0050,這一季績效算是超級棒的一季,2330在這一季漲了30%,0050也漲了20%。
Thumbnail
高股息ETF引發台灣全民搶購熱潮,也帶動台股再度創下歷史新高,然而不只台股,美股三大指數也是迭創新高,全球股市狂歡派對仍持續,但幸福了,然後呢?小哥從大盤成交量觀察台股的變化!
前言 高股息這幾年在台灣非常的火熱,於是有很多媒體開始提出反思,認為高股息策略很多缺點,甚至說很危險,多半是勸人走向投資市場指數才是正解,某些媒體就好像一言堂一樣,非我族類都是垃圾或是笨蛋之類的言論就出現了,當然台灣是言論自由的社會,對於不同的投資觀點應該要有多元化的包容能力,通過自身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全球的股災結束了嗎?股市還能漲嗎?這期除了聊聊能不能漲以外,還會加碼聊一下台灣人無法逃避的未來
Thumbnail
臺股指數飆漲,帶來了巨大的報酬率,但是否該考慮獲利了結呢?本篇文章分享了投資者應該保持的投資策略和危機意識。
Thumbnail
4/28經濟日報專家批評台灣投資人大買債券ETF,居然是為了資本利得,看了不以為然,所有投資原則都有彈性,不看目前的暴力升息造成的畸形,而一昧的只是遵從人盡皆知的原則,來批評投資人的不夠專業,當時的國泰美債20年正2的收盤是7.6,過了近2個月,目前國泰美債20年正2的收盤是8.95,目前的資本利得
Thumbnail
這幾天的美股還是持續向下探底。以道瓊為例,13個交易日,僅有一個交易日上漲,和前幾天說的一樣,已經將這近三個月的漲幅全數地還回。這個也是國際情勢的使然。中東的衝突昇溫,會帶動油價和歐亞的運輸。所有的基本的物資都會上漲,這也加深了通膨的疑慮。現是投資美債的好時機嗎?
Thumbnail
筆記-財經皓角-美國銀行股財報.台股金融股獲利-24.04.15 *台灣金控1-3月獲利大幅成長,相對於美國金融股的表現強勁。 主因景氣從谷底復甦,貸款量、交易量都增加。 *壽險,富邦、國泰 去年基期低,所以今年成長年增率就較高,但獲利不會高過2021年。 壽險業在大降息之後,美債價格提高,
Thumbnail
昨晚美股四大指數,因為 CPI 澆息降息的希望,道瓊下跌了 400 多點。但有趣的是台積電 ADR 還是上漲的。這個或許也會讓今天的台股,說不定不會同步於美股。
Thumbnail
前幾天一位讀者問到我是否有投資美股和債券 我個人沒有投資美股和債券 因為我的火力都集中在台股一些可以股息價差兩頭賺的個股 從上圖可以看到美股的標準普爾500指數ETF長期績效勝過0050許多 美國身為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發展程度最高的經濟體 擁有多元的經濟結構,企業在技術開發和創新方面處於
Thumbnail
美股的部分因為NVDA跟MSFT、PLTR帶動,雖然有APPLE、TMF跟TSLA拖累,持股算是三好三壞,大盤是8%,目前績效小贏大盤一點到10%。 台股的部分因為大部分持有2330跟0050,這一季績效算是超級棒的一季,2330在這一季漲了30%,0050也漲了20%。
Thumbnail
高股息ETF引發台灣全民搶購熱潮,也帶動台股再度創下歷史新高,然而不只台股,美股三大指數也是迭創新高,全球股市狂歡派對仍持續,但幸福了,然後呢?小哥從大盤成交量觀察台股的變化!
前言 高股息這幾年在台灣非常的火熱,於是有很多媒體開始提出反思,認為高股息策略很多缺點,甚至說很危險,多半是勸人走向投資市場指數才是正解,某些媒體就好像一言堂一樣,非我族類都是垃圾或是笨蛋之類的言論就出現了,當然台灣是言論自由的社會,對於不同的投資觀點應該要有多元化的包容能力,通過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