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4/0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121128 全貌

    根本上師教示我們『不要執著空,也不要執著有』,不要『偏空』,也不要『偏有』。

    這一句,讓我在學習的過程中,思考了很久。直到我開始學習到「空性」,才慢慢體會這句話。

    如果用生活中容易理解的語言,我想用「全貌」這兩個字,比較容易理解。

    很多人喜歡陽光,而不喜歡黑夜;很多人喜歡黑夜,不喜歡陽光。陽光可以讓人感到希望,黑暗可以讓人感覺安靜。誰對,誰不對,因人而異,不可能有定論。

    陽光有陽光的好,黑夜有黑夜的妙,各有各的「用」,陽光與黑夜都是「相」,這自然的運作,就是「體」,而黑夜與白天都是這個「大宇宙的體」的一部份。

    有的人讀了禪宗的書籍,學習禪宗的思想就偏向「空」,這是不恰當的。

    有的人學習了密教,例如財神法,就認為密教是偏向「有」的,這也是不恰當。

    因為,這都只看到各一面的「相」,而非「全貌」。如果只看到一部份的「相」,自然不容易體會與揣摩那「完整的體」。

    既然只看到一方向的「相」,「用」的功能與選擇,自然就被大大限制。

    舉例來說,感情這件事。

    大家都期望能夠有圓滿的感情,而一旦感情不圓滿時,常常會有激烈的情緒,甚至傷害自己傷害對方。

    期望有幸福的感情,如果稱為「有」,努力的經營,奮不顧身的愛,這不是錯誤,因為當有的時候,我們要「盡力去維持有」的部分,因為我們的生活,本來就是「有」的世界。

    但是,我們也要學習,當感情消逝了,或一開始汲汲追求感情就從未發生的「空」,當它發生的時候,我們該如何看待。而不是只懂得盡力維持有,卻不懂的珍惜空的時刻。

    承上段,若當「空」(這是以這個例子的比喻,相對性的稱呼)發生時,我們可以運用這個片刻,好好進修、讀書、更專心在工作發展上、照護父母家人、甚至在宗教學習上。當「空」來臨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空」的好處,而不是只畏懼與害怕「它」的發生。

    當你看到(瞭解、明白)感情來臨的「有」的好處,感情離去的「空」的好處,與各自的壞處,你就看到了全貌。在這樣的過程中,你會產生對原有「感情」的價值,有更深的認知與體會。也許,會改變自己原先對「感情」的價值,但這個結果會幫助自己,知道自己適合怎麼樣的對象與感情關係。

    所以,將來在面對感情這件事,就會更加的輕鬆與自然,心態更加的開闊,這就是看到「全貌」的好處。

    運用在工作、婚姻上,亦然。

    很多人執著於「白」,很多人執著於「黑」,都是不恰當的。

    當「事件」發生時,不先想這是「好」、或者這是「壞」,只是安靜的分析與看待這個「事件」。然後想「好」的部分,再想「壞」的部分,(反之亦可),了解這事件為何會發生,然後再做出反應與決定。

    不要一下子就套進「有」或「空」的模式,不要一下子就套進「好」或「壞」的判斷。

    如果以禪宗慧能祖師教導我們的『不思善、不思惡』,其實是可以運用在生活中,而且非常好用的。

    越能如此看待,生命中的限制,就會越來越少,因為執著單一方面,可以運用的工具與技巧頂多只有一半。如果可以看到兩面,不執著哪種方式,可以運用的技巧與方式,整整多出一倍。

    很簡單的說明,其實要提的,就是「中觀」的概念。不偏空、不偏有。不落在空,也不落在有。這一切,看穿了,就是「空性」。有的,終究會成空;空的,將來也有有機會再生。

    空、有間不停的運轉與變化,在各自不同的狀態,因境起用、因緣起用,就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功課。這樣我們生為人的需要與困難,才容易滿足與解脫。

    所以說,根本上師才會說『順緣是是加持,逆緣也是加持(逆加持)』。偉哉!聖者!這一句,就是無上的智慧結晶。

    寫一偈:

    來的時候應善待
    去的時候也善待
    各自有各自的妙
    不會把自己困著

    阿彌陀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