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戴高樂主義到歐盟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是說法國總統馬克宏在結束訪中行程後,在專機上接受記者訪問,提到法國不應該盲目追隨美國,也對歐洲是否有能力干涉台海問題,提出了質疑。這番談話引起眾多批評,認為馬克宏為了商業利益,向中國妥協,嚴重破壞了西方國家的團結。雖然法國駐美國大使館與法國政府立刻提出澄清,強調法國對台灣問題的立場並沒有改變,也將繼續深化與美國的關係。但馬克宏的立場,其實反應出歐洲國家與美國的矛盾,如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就支持馬克宏,並強調歐洲不少國家的領袖,其實都與馬克宏有一樣的看法,認為歐洲應該減少對美國的依賴,避免陷入別人的危機中。
習近平成功拉攏法國,是疫情過後,重啟外交攻勢的重要勝利。
馬克宏的這種態度,不能單純用「向中國屈膝」來解釋,這背後有幾個更為深遠的因素。首先是法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所出現的戴高樂主義,一直影響著法國的國防外交走向。所謂的戴高樂主義,指的是戰後法國總統夏爾.戴高樂所主張的路線,認為法國應該有自己的外交、國防政策,不能過份依賴或追隨別的國家。雖然夏爾.戴高樂帶領了自由法國,與美國與英國同盟,一起擊敗了納粹德國,但夏爾.戴高樂卻認為,要避免法國淪陷的悲劇重演,除了要有強大的國防能力,在外交上也要明哲保身,並率領歐洲走向團結合作,不要成為美國或英國的附庸。
在某種程度上,戴高樂主義間接促成了歐盟的誕生,而法國也在戴高樂主義的影響下,在一九六六年宣布退出由美國所主導的北約,直到二○○九年才又重新加入。若以戴高樂主義的思維來看歐盟,這個組織的成立其實是要團結歐洲國家來制衡美國,這也是歐盟與北約之間,有競爭關係的歷史原因。這之前的拙作「北約、歐盟的競爭與戰略重心的轉移」中,就已有初步的討論。而歐盟為了取代北約的軍事功能,過去一直在默默建立歐盟軍,並先從區域性的整合開始,希望建立一個擁有統一指揮機構、共同運作的歐洲軍事力量,這從最近的兩則新聞,就可看端倪。
首先是荷蘭陸軍的一個輕型旅,將併入德國的裝甲師中,以統一指揮架構與共享後勤支援。荷蘭陸軍總共只有三個旅,另外兩個早已併入德國國防軍,這也代表未來德國與荷蘭所組成的聯合部隊,可能成為歐盟軍的雛型。另外同屬北歐國家的丹麥、瑞典、挪威與芬蘭,則要建立聯合防空系統,除了整合防空飛彈,包括這四國空軍的二百餘架戰機,也將納入北約的指揮系統。值得注意的是這個聯合防空系統雖然是建立在北約的架構下,但無疑的北歐版的迷你北約,未來可能進一步整合地面部隊,與在波羅的海的海軍艦艇,成為完整的防衛體系。如果歐盟最後決定依「歐盟共同安全與防務政策」,擴大歐盟軍的規模與權限,這個迷你版北約可能會成為歐盟軍空中部隊的架構。
而在前文中提到,歐盟與北約的消長,因為俄烏戰爭出現了極大的變化。憂慮俄羅斯威脅的東歐與中歐國家,更為依賴美國與英國的軍事協助,對德、法等西歐國家的綏靖姑息感到非常不滿,雙方的衝突有可能會越演越烈。馬克宏此次的專訪,立刻受到波蘭、捷克、立陶宛等國的嚴厲批評,就可見一斑。而且就目前來看,這樣的情勢可能不會隨著俄烏戰爭的結束而有所衰退,反而會變成常態。這樣的不同調,很明顯已蔓延到歐盟的對中政策上。正在全力圍堵中國的美國,也樂於利用東歐、中歐國家,來牽制德、法兩國所主導的歐盟,要求對中國與俄羅斯採取更為強硬的態度。
在這樣的情況下,原本希望能團結歐洲,抵抗美國壓力的戴高樂主義,反而成為撕裂歐洲的原因之一。富裕又安全的西歐國家,不顧面臨武力威脅的東歐與中歐國家,為了自己的商業利益,選擇獨善其身。長期下來將侵蝕這些國家領導歐盟的威信。在俄烏戰爭爆發一年後,德國所面臨的種種責難,已經是再明顯不過的例子。法國是歐盟裡推一擁有核武的國家,卻未能展現出支持東歐與中歐國家的明確態度,在歐盟裡的威信也受到考驗。相反的,北約卻因為芬蘭的加入,而擴大到前所未有的規模,北歐的強權瑞典,遲早也會排除反對的聲音,加入北約之中。這一消一長,恐怕不是法國所樂見的。
美國對馬克宏的發言雖然感到不滿,並有多名國會議員揚言從歐洲撤軍,讓歐洲國家自己負責國防安全,但這應該只是一時的氣話。因為削減在歐洲的駐軍其實就是削減自己的影響力,反而正中德、法兩國的下懷。美國比較可能的做法是調整部署的重心,將更多的資源投注在中歐與東歐國家,甚至要求美軍部隊在轉移到中歐、東歐國家後,德、法兩國所減輕的軍費分攤,都要拿來強化北約在東翼的安全,或是興建在芬蘭、瑞典所新設的軍事基地,以進一步抵禦俄羅斯的武力威脅。美國此舉將進一步拉攏中歐與東歐國家,讓他們在共識決的歐盟中,遂行美國的意志,並持續擴大北約的影響力。
法國若想擺脫這樣的困境,有必要微調戴高樂主義,可以繼續秉持獨立自主的精神,但是手法必需改變。畢竟戴高樂執政時,歐洲被鐵幕一分為二,在夏爾.戴高樂的思維中,當時的歐洲等於西歐國家,並不包括在共產集團裡的中歐與東歐國家。但現在這些早就獨立自主的中歐與東歐國家,也是歐洲的一部份,有安全需求,這讓戴高樂主義很容易落入獨善其身的批評,此舉勢必不利於維繫歐洲的團結。特別是俄烏戰爭已快速促成美、中新冷戰的爆發,在這一場擴及全球的你爭我奪中,很難有人可以維持中立。
但這樣的矛盾,一時三刻無解,因此馬克宏不會是第一個講出這種話的西歐政治人物,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avatar-img
5.2K會員
422內容數
「假圖天國」將以即時深入解析軍事新聞與國際情勢的方式,討論新聞背後的意義與當前國際情勢的關係性,並以簡單清晰的方式說明各國間的利害關係與複雜恩怨。另一方面,我也會輔以歷史與戰史的介紹,闡述過去歷史戰事的來龍去脈,以及不同立場者對同一歷史事件的不同看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臻明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今年開始,人工智慧技術快速走向成熟,各種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包括令人驚豔的語言模型ChatGPT、能依文字提示自動生成圖片的服務、更不用說早就已經打遍天下無敵手的下棋軟體。微軟之前已大舉投資開發chatGPT的人工智慧公司OpenAI,所以搶先將人工智慧技術整合在自己的瀏覽器上,........
是說伊朗與伊拉克兩國,曾在一九八○年到一九八八年間,爆發過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這場恩怨的起因頗為複雜,暫且不談。只能說打到最後,雙方開始摧毀對方的油田、產油設施、輸油管與油輪,打算用毀滅對方經濟的方式,逼使敵手屈服。其中攻擊海上的油輪最為有效,因此這一階段也被稱為油輪戰爭......
是說一九三○年,中國爆發中原大戰,馮玉祥、閻錫山與李宗仁結盟,一起對抗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握有東北的張學良,遲遲不願表態,等到蔣介石已取得上風,才率兵入關,取得最大利益。但這間接導致東北防務空虛,日本趁機在一九三一年發動九一八事件,併吞東北,並在稍後成立滿洲國。而日本的野心並未止步.....
是說俄烏戰爭已滿一周年,討論俄烏戰爭的文章已如汗牛充棟,有意思的是站在俄羅斯的立場,替俄羅斯解釋為什麼要發動這場戰爭的聲音也不少。這些說法主要分成三種,包括「北約東擴造成俄羅斯不得不反擊」、「美國故意利用烏克蘭引誘俄羅斯出兵」與「克里米亞半島原本就屬於俄羅斯」,而且持這種論點的人不乏知名學者....
是說美國前國務卿麥克.蓬佩奧(Mike Pompeo)在新書中爆料,2018年他還在擔任中央情報局局長時,曾秘密訪問北韓,並見到了金正恩。在兩人談到駐韓美軍的問題時,金正恩意外地表示,他並不信任中國,並激動地批評中國人都是騙子,他需要美軍駐紮在南韓,以制衡中國..........
是說日本的歷史學者杉山正明,曾寫過一本《蒙古帝國的漫長遺緒:後蒙古時代與世界史的重新構圖》,內容主要講到,做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跨越不同文化區的龐大帝國,蒙古人不只開創了世界史,還一直影響整個世界,直到今日。許多推翻蒙古所屬汗國的新政權,都繼承了蒙古人的典章制度..........
從今年開始,人工智慧技術快速走向成熟,各種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包括令人驚豔的語言模型ChatGPT、能依文字提示自動生成圖片的服務、更不用說早就已經打遍天下無敵手的下棋軟體。微軟之前已大舉投資開發chatGPT的人工智慧公司OpenAI,所以搶先將人工智慧技術整合在自己的瀏覽器上,........
是說伊朗與伊拉克兩國,曾在一九八○年到一九八八年間,爆發過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這場恩怨的起因頗為複雜,暫且不談。只能說打到最後,雙方開始摧毀對方的油田、產油設施、輸油管與油輪,打算用毀滅對方經濟的方式,逼使敵手屈服。其中攻擊海上的油輪最為有效,因此這一階段也被稱為油輪戰爭......
是說一九三○年,中國爆發中原大戰,馮玉祥、閻錫山與李宗仁結盟,一起對抗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握有東北的張學良,遲遲不願表態,等到蔣介石已取得上風,才率兵入關,取得最大利益。但這間接導致東北防務空虛,日本趁機在一九三一年發動九一八事件,併吞東北,並在稍後成立滿洲國。而日本的野心並未止步.....
是說俄烏戰爭已滿一周年,討論俄烏戰爭的文章已如汗牛充棟,有意思的是站在俄羅斯的立場,替俄羅斯解釋為什麼要發動這場戰爭的聲音也不少。這些說法主要分成三種,包括「北約東擴造成俄羅斯不得不反擊」、「美國故意利用烏克蘭引誘俄羅斯出兵」與「克里米亞半島原本就屬於俄羅斯」,而且持這種論點的人不乏知名學者....
是說美國前國務卿麥克.蓬佩奧(Mike Pompeo)在新書中爆料,2018年他還在擔任中央情報局局長時,曾秘密訪問北韓,並見到了金正恩。在兩人談到駐韓美軍的問題時,金正恩意外地表示,他並不信任中國,並激動地批評中國人都是騙子,他需要美軍駐紮在南韓,以制衡中國..........
是說日本的歷史學者杉山正明,曾寫過一本《蒙古帝國的漫長遺緒:後蒙古時代與世界史的重新構圖》,內容主要講到,做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跨越不同文化區的龐大帝國,蒙古人不只開創了世界史,還一直影響整個世界,直到今日。許多推翻蒙古所屬汗國的新政權,都繼承了蒙古人的典章制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法國總統馬克宏宣布解散國民議會,選舉結果可能三黨不過半。歐洲金融圈擔心,極右派勢力若掌權,可能會引爆歐債危機! 韓國貿易協會一份報告顯示,去年韓國對中出口年減19.9%,創下近40年來之最! 謝金河:黃仁勳旋風,強化台灣AI核心地位,也把台灣地緣風險下降很多。這是台灣的空前機會,必須隔除中國供應鏈!
Thumbnail
大家可能知道,在一次大戰前,歐洲已經分為兩大陣營在對抗。由英法俄組成的三國協約,以及德奧義組成的三國同盟。但在大戰爆發後,相對於全數參戰的三大協約國,同盟國中的義大利卻先是嚴守中立,再來倒戈加入協約國。 不過,義大利倒戈雖然不太道義,實際上沒有破壞任何條約協定。原因是,「三國同盟」的真正意義是
Thumbnail
法國極右派聲勢看漲,總統馬克宏宣布解散國會,提前舉行選舉。他的中間派聯盟剛在歐洲議會大選中遭到極右翼擊敗。他發表全國演說時宣布,國會下議院國民議會首輪選舉將於30日舉行,第2輪將於7月7日進行。 法國改選,極右派採貿易保護主義,提高關稅,恐怕導致美國也反全球化並釀成關稅大戰?恐怕又會重演經濟大蕭條?
Thumbnail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訪問了歐洲,包括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他在不同國家的訪問引發了不同的公眾反應,包括對他在巴黎高規格接待的不滿、塞爾維亞民眾對中塞關係的正面看法以及匈牙利民眾對於中國的反應複雜。習近平此次訪問對中國與大歐互動產生重要影響,但也引起了爭議。
Thumbnail
2024/5/9 歐盟歷來自詡為「規範性強權」,重視能把歐洲的「規範」與「原則」向世界傳佈。但從暖化危機、疫情到上述兩場戰爭以降,這樣的信用遭到「雙重標準」的質疑。許多發展中國家可以辯稱:「共享價值不等於共享優先事項。」西方集團有自己利益的優先事項,南方國家何嘗不能依據本國利益,自己決定優先事項?
Thumbnail
強國的威脅: 美利堅國要求強國聯合聯邦屬國,遭拒。最後一次中央領導機關與聯合國國際大會—【聯合國會議】議論中,【美利堅】批【大東亞聯合國】屬強國,過度欺迫干涉他國之國事(包括企業建設操控、金融經濟操控、軍事權重操控等...)。 不久後強國政府秘密發射軍用衛星(美利堅聯合國強烈排斥及反對),便使用
Thumbnail
2023/4/28 從韓國與紐西蘭這樣的西方盟國的情況可以看出,懷疑論的對象不是盟國民眾而是政府,因為政府在國際無政府狀態下追求自利,也值得盟友警惕。正直而明智的懷疑論不僅不會淪為「制衡不足」,還能爭取避險時間和空間,使盟友認真尊重和照顧。
Thumbnail
法國提出向烏克蘭派遣地面部隊的建議,受到俄羅斯的強烈反對。 烏克蘭與俄羅斯及北約之間的衝突加劇,引起歐洲盟友及國際社會的關注。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會議上的評論可能引發地區局勢進一步惡化。
Thumbnail
2021/6/4 拜登「更深層、更廣泛、更精準、更有系統」的對華競爭,尤其表現在量力而為用於焦點。美國形勢天成的離岸地位,正好有助於進行重點的輪替。「再平衡」與「印太」完全是邏輯一脈相承。在地緣政治上就是抓大放小,需謀求與俄國改善關係。雖然拜登、布林肯等必須靦腆說是「追求對俄可預期、穩定的關係」?
Thumbnail
法國總統馬克宏宣布解散國民議會,選舉結果可能三黨不過半。歐洲金融圈擔心,極右派勢力若掌權,可能會引爆歐債危機! 韓國貿易協會一份報告顯示,去年韓國對中出口年減19.9%,創下近40年來之最! 謝金河:黃仁勳旋風,強化台灣AI核心地位,也把台灣地緣風險下降很多。這是台灣的空前機會,必須隔除中國供應鏈!
Thumbnail
大家可能知道,在一次大戰前,歐洲已經分為兩大陣營在對抗。由英法俄組成的三國協約,以及德奧義組成的三國同盟。但在大戰爆發後,相對於全數參戰的三大協約國,同盟國中的義大利卻先是嚴守中立,再來倒戈加入協約國。 不過,義大利倒戈雖然不太道義,實際上沒有破壞任何條約協定。原因是,「三國同盟」的真正意義是
Thumbnail
法國極右派聲勢看漲,總統馬克宏宣布解散國會,提前舉行選舉。他的中間派聯盟剛在歐洲議會大選中遭到極右翼擊敗。他發表全國演說時宣布,國會下議院國民議會首輪選舉將於30日舉行,第2輪將於7月7日進行。 法國改選,極右派採貿易保護主義,提高關稅,恐怕導致美國也反全球化並釀成關稅大戰?恐怕又會重演經濟大蕭條?
Thumbnail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訪問了歐洲,包括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他在不同國家的訪問引發了不同的公眾反應,包括對他在巴黎高規格接待的不滿、塞爾維亞民眾對中塞關係的正面看法以及匈牙利民眾對於中國的反應複雜。習近平此次訪問對中國與大歐互動產生重要影響,但也引起了爭議。
Thumbnail
2024/5/9 歐盟歷來自詡為「規範性強權」,重視能把歐洲的「規範」與「原則」向世界傳佈。但從暖化危機、疫情到上述兩場戰爭以降,這樣的信用遭到「雙重標準」的質疑。許多發展中國家可以辯稱:「共享價值不等於共享優先事項。」西方集團有自己利益的優先事項,南方國家何嘗不能依據本國利益,自己決定優先事項?
Thumbnail
強國的威脅: 美利堅國要求強國聯合聯邦屬國,遭拒。最後一次中央領導機關與聯合國國際大會—【聯合國會議】議論中,【美利堅】批【大東亞聯合國】屬強國,過度欺迫干涉他國之國事(包括企業建設操控、金融經濟操控、軍事權重操控等...)。 不久後強國政府秘密發射軍用衛星(美利堅聯合國強烈排斥及反對),便使用
Thumbnail
2023/4/28 從韓國與紐西蘭這樣的西方盟國的情況可以看出,懷疑論的對象不是盟國民眾而是政府,因為政府在國際無政府狀態下追求自利,也值得盟友警惕。正直而明智的懷疑論不僅不會淪為「制衡不足」,還能爭取避險時間和空間,使盟友認真尊重和照顧。
Thumbnail
法國提出向烏克蘭派遣地面部隊的建議,受到俄羅斯的強烈反對。 烏克蘭與俄羅斯及北約之間的衝突加劇,引起歐洲盟友及國際社會的關注。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會議上的評論可能引發地區局勢進一步惡化。
Thumbnail
2021/6/4 拜登「更深層、更廣泛、更精準、更有系統」的對華競爭,尤其表現在量力而為用於焦點。美國形勢天成的離岸地位,正好有助於進行重點的輪替。「再平衡」與「印太」完全是邏輯一脈相承。在地緣政治上就是抓大放小,需謀求與俄國改善關係。雖然拜登、布林肯等必須靦腆說是「追求對俄可預期、穩定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