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28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陸劍二系列發展

8枚陸劍二發射箱,總重量應該在1600kg以上,那個細小的舉升架不知道行不行,或者是反應速度會變慢,或者影響車輛爬坡性能,所以陸軍才沒有採用?如果8枚裝不下,6枚是否可行?等更多陸軍使用經驗回饋。
載重車規格參考: 11~17噸大型貨車,載重上限7-10噸 6.5~8.5噸中型貨車,載重上限是4-6噸 ★中型戰術輪車/三陽、美國國際汽車,4788輛,蜂眼雷達車、指揮車 總重: 15.8噸/長: 8.06公尺/寬: 2.41公尺/高: 3.00公尺 最大速度: 100公里/小時,馬力: 250匹 ★MAN TGM 18.320 4×4 18呎軸距
而陸劍羚如果要通用陸劍二發射車,得要開發專用的9聯裝(陸劍二4枚裝法)或4聯裝發射箱(陸劍二2枚裝法),減少發射箱結構呆重,可以裝這麼多吧?混裝的好處是,分散打擊能力,長短互補,應對不同航空器的威脅,還有多層攔截效果。
另外,海劍二發射箱是六個連接點,長度比雄二短一點,如果要直上陸劍二發射車,得另外研發轉接架,然後拉到海邊發射。
PS:雷霆2000的火箭彈,MK15長1.96m/42kg/彈徑117mm,比陸劍羚短一公尺。MK30長3.9m/186kg/彈徑182mm,跟陸劍二差不多。如果陸軍想搞對空對艦雙模組,可以改裝MK15/30的精準導引反艦火箭,裝上陸劍二發射車看看,增加反艦能力。MK15是20聯裝,MK30是9聯裝,沿用原本發射箱,如果太重,最上方一排就不裝彈,只帶6枚。
對照:九頭蛇70mm火箭彈(2.75吋),長1.05m。 ■■■■■■■■■■■■■■■■■■■■■■
★陸劍二發射車的運用: 台灣現有軍用輪型發射卡車 ●陸軍:防空用復仇者(刺針)4輪悍馬車74輛 陸劍二/4輪德國MAN TGM18.320 4X4商規卡車,6套29輛+2輛原型車? 火箭砲兵,雷霆2000/8輪德國MAN TGS 15噸級8X8商規卡車43輛,海馬斯/6輪卡車預計29輛 反裝甲拖式飛彈4輪悍馬車 ●海軍:反艦用雄二飛彈12/10輪拖曳卡車、雄三飛彈12/10輪拖曳卡車,增程雄三飛彈12輪拖曳卡車 ●空軍:防空用捷羚4輪商用卡車,天弓二10輪拖曳卡車,天弓三10輪拖曳卡車,愛國者二/三型12輪拖曳卡車 對地攻擊用雄二E巡弋飛彈12輪拖曳卡車,劍翔無人機10輪拖曳卡車 陸劍二的發射車,是18噸的德國MAN TGM18.320 18呎軸距四輪驅動卡車,除了陸劍二之外,如果能通用海劍二、MK30、MK15火箭彈,就能補上台灣近海防衛的空隙,再加上陸劍羚,連復仇者跟刺針的需求也能擴增。相對其他反艦、防空飛彈、雷霆2000載具,MAN卡車以較小的車體,在台灣鄉鎮間的小型道路更好運用,也有比悍馬車更高的載重,以及已開發的現成發射平台,讓陸劍二發射車的使用彈性更大。 而陸軍增加防空、反艦部隊的員額與經費,就要從減少傳統火炮、裝甲單位下手,另外就是以一年期義務役與後備部隊,分擔原本的任務。 以台灣北部為例,陸劍二發射車可以有3種模組。 1.近海防空:4枚海劍二,以30公里的射程,佈署在台灣西部海岸線,補上天弓、愛國者在50公里內的防空能力。如果空軍能量消耗,陸軍自己也能維持領海周圍一定的防空能力。因為要考慮海劍二加力器掉落的問題,所以必須往海上發射。發射完撤回裝彈,就可以換成其他模組在內陸運用。如圖,海劍二如佈署在林口海邊,可進行淺藍圈40公里的海岸防空掩護,為台灣陸地提供多一層防護。 2.反艦打擊:讓雷霆2000跟海馬斯負責50公里以上的對地攻擊任務,將MK30、MK15火箭彈的單一發射箱(9枚、20枚)改裝到陸劍二發射車上。因為沒有火箭發射穩定裝置,使用簡化的射控系統,所以必須發展終端紅外線導引火箭,由指揮系統提供攻擊座標,或者是終端雷射導引,在海岸線由友軍提供雷射瞄準,打擊靠近灘岸30公里內的敵方船艦。 這個模組是要分散43輛雷霆2000跟29輛海馬斯,以及海鋒大隊雄二、雄三的攻擊壓力,增加更多打擊點,讓中國到登陸階段時的反制更加困難。以上兩個模組都算是兼差,可以彈性運用在陸劍二系統完全佈署北中南軍團之後,強化陸軍獨立的防空跟反艦能力。在林口西濱公路機動發射,就可以打擊石門外海到桃園外海的近岸船隻。 3.陸地防空:陸劍二發射車的本業,4/8枚陸劍二或混搭海劍羚,搭配復仇者跟單人刺針飛彈,補上天弓與愛國者的近程防空網。以台灣地形縱深來說,一組陸劍二可形成半徑20公里的防護範圍,足以覆蓋台北盆地或桃園市區,多組搭配起來的密度會更加驚人。 陸劍二+蜂眼雷達車的主要任務,第一階段是掩護西岸的海空軍陸基飛彈發射車、雷達車,讓他們安全執行打擊100公里外的中國海空目標。第二階段則是台灣海空軍數量減弱、轉移東部之後,陸軍必須獨自負擔起台灣西岸的陸海空作戰任務。此時海空軍的防空反艦能量,就必須保留應對中國登陸船團靠近的戰略打擊,並與陸軍形成交叉火網。第三階段,才是陸軍面對中國登陸船團的武力,攻擊登陸舟波、轟炸灘岸,掩護裝甲與後備部隊的反擊。 藍色40公里半徑由海劍二接戰,鮮綠色20公里半徑防衛圈由陸劍二接戰,10公里內粉紅色防衛圈則由陸劍羚或是刺針飛彈接戰。以臺北盆地來看,東西南北各放一套,並進行機動掩蔽射擊,就會對中國想用直升機突擊台北的作戰產生極大反擊力量。 ●●●●●●●●● 台灣的中程對空飛彈: ★天劍二,長3.59公尺/重184公斤 射程60公里,速度4馬赫,中途慣性導引上鏈,主動雷達導引。 ★天劍二C增程型,長3.59公尺/重184公斤 射程100公里,速度6馬赫,中途慣性導引上鏈,主動雷達導引,可滑軌發射。 ★陸劍二,長3.59公尺/重184公斤 有效射程15公里,中途慣性導引上鏈,主動雷達導引。 2022年特別預算採購6套蜂眼雷達、246枚陸劍二、29輛發射車,2019~2026執行。 一套系統包括: CS/MPQ-90蜂眼雷達車、CS/MYS-951指揮管制車 5輛四聯裝飛彈發射車,MAN生產TGM 18.320 4×4卡車 ★海劍二,長4.6公尺,加力器約1公尺/重大於184公斤 有效射程30公里,中途慣性導引上鏈,主動雷達導引。 復仇者系統對照,以14+3套蜂眼+74輛復仇者,大概是北中軍團各6套36輛,各1套蜂眼備用,3套2輛放訓練中心。陸劍二則是南部軍團採購6套蜂眼雷達+29輛發射車,數量不足由原型車補上?而訓練中心的蜂眼就可以直接支援培訓陸劍二,不需增購。 蜂眼雷達可指揮9組以上防空火力單元接戰,一套6輛復仇者系統有48枚刺針,一套5輛陸劍二則有20枚。如果要兩者混搭,形成主動雷達與紅外線導引飛彈的雙層防護,增加防空優勢,三個軍團18套蜂眼,可以配備2輛陸劍二(8枚陸劍二)+4輛復仇者(32枚刺針),會缺7輛陸劍二,以及訓練中心的復仇者。這樣陸劍羚就很尷尬,除非陸軍要擴增防空營,不然看來沒有購買空間。 陸劍羚需求可能有兩種,一種是據點防衛,也就是2019影片的8x8卡車式24聯裝戰系型,但需要增購蜂眼雷達車跟指揮管制車,彈多卡車少,整個CP值看來不高。空軍如果採購到NASAMS,就不會搞兩套系統,因為還有天兵系統的35快砲沒有整合進來。 另外一種可能,將陸劍羚整合到陸軍的陸劍二發射車上,採用獨立的4聯裝或6聯裝發射箱,一車8枚或12枚陸劍羚。或者把獨立型海劍羚的12聯裝發射箱,改裝到MAN的4×4發射車上,海陸通用。第三種是混搭,陸劍二發射車刻意分成兩邊安裝,所以也可以一邊兩枚陸劍二,一邊是四枚陸劍羚,讓每部車都有獨立完整接戰的可能。但這個方案會跟已服役的復仇者衝突,搞成三套系統過於複雜,可能要等復仇者除役縮減,才有增購的空間。又或者把陸軍的復仇者移交給空軍,跟NASAMS的哨兵雷達連線,取代AIM-9X的數量,陸軍再增購陸劍羚。 預想的陸劍二與陸劍羚防空混合連,配置一輛CS/MPQ-90蜂眼雷達車,一輛CS/MYS-951指揮管制車,3輛陸劍二發射車12枚,2輛陸劍羚發射車16~24枚,保有擴增4輛的空間。 ●●●●●●●●● 2022年陸軍編列預算採購新型目獲雷達系統,就是蜂眼雷達11套,用來取代現役人攜式P-STAR低空預警雷達系統,總經費32億41,00萬,2022~2026執行。總計到2026年陸軍會有34輛蜂眼雷達車。 這批新增加的11套蜂眼雷達加上之前的3套,剛好是14套的兩倍28套,是要提高各離島的偵蒐能力,對東沙、金馬的單人刺針提供預警資訊,不搭配復仇者。如果以戰備需求來說,一個據點最好有兩套蜂眼雷達,這樣才有輪替維修的時間。 PS:如果只是為了取代人攜式P-STAR低空預警雷達系統,用一台蜂眼雷達車也很誇張。看看獨立型的那顆小AESA雷達,拿去裝在悍馬車上,會比蜂眼雷達更輕便吧?然後再把蜂眼調回來,跟復仇者、陸劍二、陸劍羚搭配,這樣提升的防空能力更多。 ■■■■■■■■■■■■■■■■■■■■■■ 復仇者系統74輛,17套CS/MPQ-90蜂眼雷達 陸劍二29輛發射車,6套蜂眼雷達+2輛原型車? 如果改採陸劍二+復仇者的混搭,總共23套蜂眼雷達,兩套放訓練中心,北中南各7套。陸劍二也是兩輛放訓練中心,北中南各10輛。復仇者兩輛放訓練中心,北中南各24輛。一個軍團有7輛蜂眼雷達車、10輛陸劍二、24輛復仇者,一輛蜂眼帶1~2輛陸劍二,3~4輛復仇者,提供30公里內的雙層野戰防空。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Bob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