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26|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兒少津貼雜論

這波太陽入雙魚,火星將入射手引發的木土海變動大十字爭議,可真是超級多的,我也來參一腳吧! ■■■■■■■■■■■■■■■■■■■■■■ 要排富,其實這就是育兒津貼,只是變成可以領到18歲,如果小孩越來越少,這個政策方向的要求越來越高。 這跟歐美福利國家一樣,有窮人會用生小孩換錢過生活,台灣想往高福利國家發展,這就是選項之一啊。老人年金+長照,可是沒小孩了怎麼辦? 問題這是一起來的,體質不好18%照樣發,老人年金一樣發,勞保、健保一樣繼續。就如同國父遺照一樣,跳脫刻版印象,該作與不該做的事才能拿出來討論。 過去,一樣是勞工要自己養自己,老人要自己養自己,殘障要自己養自己,老農要自己養自己,現在都改變了啊。 就寫了18歲以下,能打工的有多少人?要揹學貸的有多少人?單親孤苦無依的有多少人?所以說要把東西分清楚,而不是像廢除國父遺照懸掛一樣,無限上綱到只剩情緒反彈,以為要廢國父、滅中華民國了。這樣藍丁丁與綠吱吱就會繼續無限循環下去。 雖說這是蔡英文的天命所在,但能幫的就要盡量幫,台灣要往前走了啊! 發錢文化不是問題,價值文化才是。18歲以下錢都是誰在拿?還不是父母,父母如何教育小孩用錢的態度,才是台灣國家根本大計。長照的錢誰在拿?也是照顧者在拿,而不是被照顧者自己,長照可以A的,比兒少更多好幾倍呢。 為何要有軍公教18%、勞保、健保、農保、老人年金、長照、育兒津貼?這跟兒少津貼一樣道理,錢都是人在要的,分配的價值觀才是在相關議題裡該被檢討改善的部分,而不是罵只會發錢。 我是覺得兒少津貼應該跟所有兒少相關的發錢項目整合,就如同年金、18%、勞健保一樣。 不要當連勝文,說挖到石油我甚麼也都可以做。沒錢有沒錢的做法,台灣要放棄某些賺大錢的想法,才能找到國家經濟的新方向。 廢除國父遺像也不是現在很多人要到東西,阿扁總統廢核四也不是那時很多人要的東西,言論自由也不是鄭南榕時很多人要到東西,革命也不是大清國很多人要到東西,我們什麼時候會有這種錯覺,覺得現在很多人想要的,那個東西就會生出來? 台灣人一直很愛錢,怎麼只有那幾段時間生很多,更以前或後來都生不出來呢?這一定是什麼地方出問題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探討台灣政治議題與國防軍事的小地方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