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12|閱讀時間 ‧ 約 10 分鐘

日美焦慮中國趕超太快◎環球時報(2012.11.12)

    日美焦慮中國趕超太快◎環球時報2012.11.12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11/12/c_123943598.htm

      “經過整備的日美同盟,將是制約地區崛起大國,並使其不肆意奔跑的一條最有力的韁繩。”日本《產經新聞》11日評論針對的是日美修改防衛合作一事,而這個“崛起大國”指的正是中國。此前一天,日本防衛省就尋求修訂《日美防衛合作指針》與美方達成一致,日本官員毫不避諱地將其與“應對中國崛起”聯係起來。雖然輿論大都將此解讀為“日本尋求美國庇護”,但日方從華盛頓帶回的“奧巴馬第二任期將加速把重點放在亞洲”的保證沒“摻水”。周日,美國國務卿希拉裏開始亞太之行,而美國總統奧巴馬和國防部長帕內塔本月也將訪問亞洲。法新社稱,隨著贏得新任期,奧巴馬對亞洲“壓上雙倍”。這同樣與“中國崛起”這個大背景緊緊纏繞。總部位於法國的經合組織上周五發布報告稱,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最早會在2016年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而日本將在50年後淪為“經濟小國”。雖然該判斷與中國人的現實感受還有不小距離,但中國前進的咚咚腳步聲帶給國際政治的衝擊卻是現實的,已經有美國學者做出預測:“我們今後面臨長期同中國的困難關係。”

    “日本尋求美國庇護”
      據共同社10日報道,在美國訪問的日本防衛副大臣長島昭久當地時間9日與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卡特、美國國務院助理國務卿坎貝爾分別舉行會談,兩國就啟動有關修訂《日美防衛合作指針》的磋商達成一致。報道稱,該指針是規定日本自衛隊與美軍聯合行動原則及合作方式的基本文件。長島在會談中不斷強調,中國正努力增強軍事力量,加強海上活動,成為改變日本及亞太周邊安全環境的“不確定因素”,日方認為日美兩國需要聯合應對。日本《每日新聞》11日稱,在中國實力不斷增強,且日益“強硬化”的背景下,對於中國的戒備防范已是日本政府的公開政策。
      “我們正見證中國的驚人崛起,日本和美國必須考慮應對它所帶來的後果。”美國《華爾街日報》10日援引長島昭久的話說。報道稱,日本此舉將使日美同盟在抑制中國軍力上升過程中,讓日本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一些日本議員和官員還在大力遊說取消“集體自衛權”禁令。一旦取消,日本自衛隊在盟友受到敵方攻擊時將能夠使用武力為盟友提供幫助。批評人士強調,取消“集體自衛權”禁令將導致日本偏離和平憲法規定的原則。英國《金融時報》評論稱,面對中國“強硬的”海洋政策和海軍實力迅速增長,日本提出修訂防衛指針,在外交上這可能非常敏感。1997年日美曾對指針進行修改,使日本能在周邊地區為美軍活動提供軍事支持,從而出現中國大陸對臺灣動武情況下日方介入的可能性,引發中國的憤怒。
      日本防衛大臣森本敏的表態更直白。法新社10日報道說,森本敏周五在東京表示,指針是在朝鮮半島局勢緊張時期制定的,不過東亞局勢問題並不局限於朝鮮半島,也關乎中國海軍勢力的擴張。最近,中國海監船經常在釣魚島周邊海域出現,為此日本有必要考慮重新劃定“防禦線”,應對中國對日本西南部島嶼的威脅。
      “日本尋求美國庇護”,俄羅斯《生意人報》10日以此為題稱,在中共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建設海洋強國後,日本嚴重不安,為此要求修改防衛指針,以尋求美國的庇護。俄羅斯《事實與論據》周刊援引俄地緣政治問題研究院院長伊瓦紹夫的分析說,日本是在以中國威脅為借口試圖擺脫和平憲法對其軍力發展的限制。事實上,日本已經突破了和平憲法,日本軍力十分強大,實力已遠超俄羅斯在遠東和太平洋的力量。日本此舉對亞洲鄰國來說是個危險信號。
      在推進大戰略的同時,日本的小動作也不斷。日本外相玄葉光一郎10日同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中亞五國舉行外長級政策對話。在對五國增加7億美元項目援助、試圖得到更多中亞稀土等資源的同時,日本還就釣魚島問題尋求中亞五國“理解”。有分析認為,日本此舉有與中國爭奪中亞影響力的目的。
      在一些分析看來,“日本尋求庇護”未必不是美國所樂見的。新加坡《聯合早報》11日說,日本防衛副大臣長島昭久表示,美方已向他保證:“奧巴馬第二任期將加速把重點放在亞洲。”《紐約時報》10日說,長島此次訪美還有一個任務,就是消除日方決定取消同美國舉行聯合奪島演習而引起後者的不滿。這項演習本來是模擬如何重新奪取被“某個外國侵略者”侵佔的偏遠日本島嶼,日方顯然認為這個演習對中國來說太挑釁。不過,一些美國官員私下對日方取消演習表示不滿,稱這對中國發出了日本願意在安全問題上搞妥協的錯誤信號。該報11日表示,除了加強部署,美國還增加了與亞太一些國家的演習。這對中國發出強大的信號,說明美國正努力提高在其戰略後院的各國軍隊實力。
      “勝選後,奧巴馬對亞洲壓上雙倍”。法新社11日以此為題稱,除了奧巴馬訪問緬甸等國,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和防長帕內塔本月也將到亞洲訪問,連串訪問發出了一個強大信號。美國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主任羅曼表示,美國大選和中國領導層換屆不會改變世界兩個最大經濟體之間的關係格局,美國仍要面對一個軍力增長和“強硬推進領土訴求”的中國,美國對中國的關切並不是簡單的選戰宣傳。他說:“並不是說愚蠢的選戰結束了,我們就重返過去的好時光了。我認為我們今後面臨長期同中國的困難關係。”中國人民大學國際問題專家王義桅1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隨著中國崛起,日本對中國的不安全感在上升,而美國則利用這種不安,把日本繼續綁在它的戰車上。進入第二任期後,奧巴馬直接管外交的色彩會更明顯,以前重返亞太更多是戰略部署,現在更多是思路清晰的貫徹執行。日本顯然是美國在亞太地區最重要的盟友,是美國在第一島鏈上最重要的一顆棋子。
      對於美日來說,經濟方面來自中國的壓力似乎更緊迫。總部位於巴黎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上周五發布報告稱,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經濟總量今年底將超過歐元區國家總和,到2016年底將超過美國。《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感慨道,今後美國經濟佔主導地位的日子將是一個遙遠的回憶,新報告指出這一天會來得很快。我們的子孫將生活在一個大不相同的全球經濟環境中。日本新聞網10日稱,根據預測,到2060年,日本經濟佔世界經濟的比重將由2011年的6.7%,下降為3.2%,滑落為“經濟小國”。
      “新歐洲”網站11日稱,奧巴馬調整美國外交政策,把亞洲作為首要重點,對此我們不該感到吃驚。美國要往“新亞洲”看,而不是“老歐洲”。美國《Slate》在線雜志稱,美國前參議員肯尼思‧惠裏1940年曾說:“我們會提升上海向上、向上,一直向上,直到它和堪薩斯城一模一樣為止。”悲哀的是,我們現在的實際情況一點兒都不比惠裏所生活的上世紀40年代好。最新的數據顯示,美國經濟第三季度的增長率是2%,這是近來相當不錯的表現,但沒什麼值得吹噓的。在中國,減速意味著7.4%的增長率,這個速度就能讓中國經濟在13年內翻一番。美國《福布斯》網站說,在美國面臨的外交政策挑戰中,沒有什麼能比應對中國崛起更復雜、影響更大的了。中國很快將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而30年內或許還將成為世界軍費開支最大的國家。正如基辛格最近所說,跟中國打交道是美國外交政策的“基礎性問題”

    “最讓人擔憂的是美國而非中國”
      “我們從經濟史了解到,政治實力總是來源於經濟實力,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濟實力還將帶來外交和安全政策實力。”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9日在英國廣播公司網站的撰文似乎可以部分解釋外界所感受到的“中國崛起”的衝擊。
      王義桅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國GDP在明年或後年將超過美國的60%一旦突破這個比例,未來總量超過美國將勢不可擋,所以美國現在對中國充滿戰略焦慮。對此,中國不必過於擔憂。美國今天重返亞太,就說明它正從一個全球性霸權國向地區性霸權過渡,因為它已無力全面應對全球其他地區的問題。
      《悉尼先驅晨報》10日的報道或許能讓美國感到寬慰。文章稱,中國正在變大變強,有西方學者驚呼“超級大國統治的終結、白人統治的終結”。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懷特教授說:“中國的崛起將在歐洲移民230年後成為澳大利亞戰略環境的最重大變革。這可能意味著500年前航海家達伽馬抵達東方以來西方在亞洲主導地位的終結。”懷特很可能是正確的。不過,美國相對衰落和中國崛起往往是一對一比較的結果,但美國不光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聯盟生態系統。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分析人士沃克爾表示,美國一家佔到全球軍費開支的41%,而美國及其盟友的軍費開支則佔全球的71%。中國軍費開支雖然增速快,但仍僅佔全球的8%。而中國沒有正式的軍事同盟,也沒有盟友
      而在《印度時報》看來,最讓人擔憂的是美國而非中國。該報10日稱,過去10年來,印度已經習慣於擔憂中國這個家門外的崛起大國了。我們或許對美國的擔憂應該大得多。美國是實力相對衰落的大國,或許沒什麼能阻止其衰落。美國仍將是經濟超級大國,但未來可能不會再是第一名了。美國怎麼應對當老二呢?美國的未來何在?全世界的人們越來越擔憂美國,甚至超過對中國的擔憂。▲(李 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