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5/09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德國為什麼變這麼多(八)

    上週我們聊到一戰對歐洲各國物資與人心層面的破壞,與此同時1920年代末期出現的經濟大恐慌更加劇某些國家出現法西斯主義,正些法西斯政權更是日後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元兇(其實當年經濟大恐慌不只歐美國家受影響,遠在亞洲的日本經濟也受到嚴重打擊,當年日本農村許多家戶甚至將自家女兒賣掉以換取生存所需的物資),下面篇幅我們就來聊法西斯主義德崛起與二戰的爆發。

    希特勒崛起與德國重整軍備

    1933年1月30日威瑪共和國總統保羅·馮·興登堡任命希特勒為德國總理,納粹黨為鞏固自身權力宣布其他政黨為非法組織,清除國內政治反對力量。1934年8月2日興登堡去世,希特勒將總理和總統職權合一,成為德國獨裁者,頭銜為「元首及帝國總理」。1934年8月19日全民公投追認了希特勒的這一頭銜,一切權力都集中至希特勒手中,其法令高於一切法律。納粹政府並非相互協調協作的整體,而是不同內部派別組成的集合,各派別間進行權力鬥爭,試圖獲得希特勒的偏愛。大蕭條期間,納粹透過沒收猶太人、赤色分子和神職人員的財產,大規模軍事支出和混合經濟體制穩定了經濟並結束了大規模失業的局面。包括高速公路系統在內的公共工程建設亦同時進行,經濟恢復穩定局面,納粹政權亦更受歡迎。
    同時在1933年納粹黨上台後再武裝公開,再武裝化是一項隱蔽行動,往往通過掩護機構(例如訓練飛行員和體育俱樂部的滑翔機俱樂部,以及教授步兵戰鬥技術的納粹民兵組織)進行。德國設立了MEFO等幌子公司來為重整軍備提供資金,並向克虜伯、西門子、猛獅和萊茵金屬等公司下達凡爾賽條約禁止武器的大量訂單。
    而歐洲鄰國真的對德國再武裝化都渾然不覺嗎?其實邱吉爾當時就已經察覺並發出警告,但如同筆者之前文章提到過一戰戰勝國如英法兩國光是還一戰的軍費就已自顧不暇,想阻止事態發展恐怕也有心無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

    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中國滿洲,建立傀儡國家滿洲帝國。至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中國抗日戰爭。不過大多人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即導致英國和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帝國,自1939年到1941年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使德國幾乎佔領歐洲大部分的地區,並和義大利、日本簽署三國同盟條約。而聲明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開始侵略,陸續佔領或吞併在歐洲邊界的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持續與軸心國作戰,並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爆發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英國成了歐洲少數仍繼續抵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決定撕毀和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這次攻勢也使得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行動爆發,也就是巴巴羅薩行動,但在之後讓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
    到了1941年12月,亞洲軸心國日本在華作戰已經多年而趨於疲軟,為了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發動珍珠港事件,襲擊位於太平洋的英美殖民地以獲取南洋資源,導致美國向軸心國宣戰,歐亞戰場合攏的格局明顯浮現,雖然日本很快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但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在中途島海戰損失四艘航空母艦,歐洲的義大利也陸續於北非戰役及德國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中敗退,這些都使軸心國暫停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在西西里島戰役被同盟國部隊經其殖民地突尼西亞登陸打敗投降,推進至義大利南部,國內政變,總理貝尼托·墨索里尼失勢,導致分裂成兩個國家,另一方面德軍在庫爾斯克會戰戰敗後失去對於東線的主動權,同時美國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諾曼第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其他軸心國。在蘇聯部隊攻入柏林後,德國元首希特勒自殺,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9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5日,日本宣佈接受波茨坦公告,也代表執行開羅宣言中無條件投降的條件,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降書,宣布日軍、日軍大本營及日本控制下的軍隊向盟軍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勝利正式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也促使美國和蘇聯二者勢力大幅擴張,成為彼此對立的超級大國,並在戰爭結束後展開長達44年的冷戰局勢。與此同時過去各個歐洲大國的影響力則逐漸下降,促使各個亞洲與非洲殖民地出現非殖民化的運動,陸陸續續有許多地方宣告獨立。而為了面對戰爭所帶來的破壞,各個國家也開始為自身的產業推出振興經濟措施;另外為了能夠穩定各國之間的外交關係,歐洲也開始推動歐洲一體化的目標。
    可以說現代世界就是立基於二戰之上,那二戰結束後戰敗國德國又有什麼樣子的轉變呢?我們下次再來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