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9|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北科青年:豐原文化的參訪與認識

〈原文收錄於 北科青年2022年5月號 第23期〉
挫折迷茫的轉淚點_認識USR計劃
碩一時,因研究的題目毫無頭緒、不適應研究所生活、與家人頻繁衝突,而處於自信心低下、負面悲觀的狀態,我嘗試改變但如同陷入沼澤一般,每下愈況,直到指導教授有一天問我有沒有意願換到USR計畫試試看,給了我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也因此USR計畫於我而言是一個人生的轉淚點。
深入在地的工作坊_認識豐原的文化
碩一的暑假迎來第一次參加工作坊的機會,我們到執行計畫的場域「豐原」居住了將近半個月,透過踏訪當地的旅遊景點、古蹟、木藝師、美食、伴手禮等,對當地有很多新的認識。在課堂中針對木藝有很多的體驗,跟著木藝師傅了解產業現況,有了很多美好回憶;踏訪時我們也在街上看到很多傳統餅舖,熱情的老闆娘知道我們是從台北來豐原上課的學生還送我們當地的特產品嚐,感受到當地濃濃的人情味。
參訪豐園北科大木創中心葫蘆墩跨域工作坊,小組成員與木藝師合影。
參訪豐園北科大木創中心葫蘆墩跨域工作坊,小組成員與木藝師合影。
期盼的文化傳承_訪談在地文化工作者
經過對豐原的認識,我開始尋找自己的研究方向,針對糕餅食器為主題,到當地和幾位資深的文化推廣老師進行訪談,在訪談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老師們對於在地的熱愛,持續的用文字記錄豐原文化,不願意放過任何對豐原文化有興趣的年輕人,詳細的介紹品糕餅的歷史,我才知道原來過去品糕餅是文人、地方仕紳用來招待客人最高級的茶點,老師們甚至開車直接帶我到豐原糕餅的起始地神岡大夫地遺址參訪,作為初來乍到的外地人,很快的就融入到他們熱愛家鄉的那種氛圍,他們期盼年輕人能夠對糕餅文化有興趣,也希望能加入年輕人喜歡的方式,能有創新的可能性,一天下來感受到滿滿的正能量,作為年輕的一代,我也許下了有一天能為豐原有所貢獻的願望。
到豐原漆藝館與后豐社區大學前校長羅隆錚老師(左)、豐原漆藝館黃成中館長進行訪談(右)
慢工細活的工藝技術_體驗漆藝創作
為了對豐原有近一步的認識,我報名參加了台中光山行為期一個月的漆藝工作坊,希望自己能對漆藝有初步的認識,並幫助自己的創作有進一步的實現,在學習的過程中才知道原來漆藝是一個非常需要細心、耐心、用心的工藝,每一步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只要急躁了就無法完成完美的作品,幾乎每天都有作業任務,不斷的上漆、陰乾、砂磨,一個月的期間至少重複了數十次這樣的步驟,可以得知一個漆藝作品要經過漆藝師花費多少的新血和時間。老師說:真正好的漆藝作品我們是拍不到全貌的,因為每一面都會光亮平整到反射自己的倒影。這個只能純手工製造的工藝真的令人讚嘆。第一次實戰的我即使已經花費不少的時間,但還是因為每個步驟不夠細心,因此沒辦法做出表面平整光滑的作品,如同論語所言:「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參與《漆的漸進式 - 跨領域媒材工作坊》
雖然成品不如預期,但也是一次美好的體驗,工藝的美不只是作品的呈現,而是在製作的每一刻,享受全新全意的付出。在學習的過程中更令人驚嘆的是,不管是推廣漆藝的團隊、授課老師、參加學員但都是年輕人,大家都是對傳統工藝有興趣學習和推廣文化的人,在執行USR計畫前,我從未想過有這樣的一群年輕人正在為這些美好的傳統文化努力,不禁期待當漆器充滿大家的日常生活,那會是多麼的令人嚮往。
《漆的漸進式 - 跨領域媒材工作坊》- 上漆過程
看見生活的美好_參與計畫的體悟
《心之勇士》有一句話曾寫道:生命中有很多可以讓人們精神愉悅、很滿足、很感恩的事,包括認真凝視一顆草的翠綠,一顆露珠的晶瑩,其實都可以讓你的心在那一刻徹底打開,感受到這個世界的美好。
我認為USR計畫會影響一個學生的價值觀甚至一生,在過程中我參與了很多以往不曾體驗的經歷,看見了生活中的美,也被這些人事物所吸引,接下來我即將面臨個人的創作,希望自己能結合這兩年對豐原的餅木漆藝三大產業的認識,以年輕一代的方式創作,將吃糕餅這件很傳統的事,轉化成現代人喜歡的方式,將過去這種招待大家、一同享用好的食物的這種意境以我的方式延續下去。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