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6|閱讀時間 ‧ 約 22 分鐘

桃園神社事件中的七種情報操作 #情報操作

歡迎收看 冰山小企鵝 談「情報操作」
歡迎收看 冰山小企鵝 談「情報操作」
壹、本文簡介
2023年3月,桃園市政府辦理撤除桃園神社神祇一事,異常高效的過程不免令人滋生疑竇。筆者在進一步查核相關新聞後,收錄其中極可能人為操作的系列痕跡,也就是事件前期的「#媒體情報操作」(亦可作:輿論發起)。
本篇亦收錄撤除神衹後三天才受到關注、媒體未報導但高調親共的人物:「親共組織 - 總司令盧朝財」與本次事件的關係。
內文將事件分類為七種情報操作,完整呈現 #情報操作 如何影響政策的施行,堪稱經典案例。
觀察期間:2023年3月26日 - 2023年4月1日
貳、爭議回顧
今年三月,桃園市政府在「桃園神社置放日本神祇的正當性及合宜與否」受到網路輿論發起質疑。經過部分不同地方政黨人士的相互詰問,桃園市政府極快速的在3月11日發布新聞稿,13日便撤除三尊神祇。
公部門的倉促作法,除涉及政府單位外包委託案件的合約檢討、市政決策流程,也牽動台日雙方文化交流的外交關係,使桃園當地民眾及各界關注台日人士緊急廣泛討論。
桃園市政府此次的急促辦理,反而引發人們的緊急關注。不同的人基於不同想法而抗議,目前很難說明首要的原因。
概括的介紹,有一部份是由於結合對國民黨及其歷史作為的不滿; 另一部份是因為事件情況不明、一些人在轉發消息時描述並不精確,使人們以為是要「拆除」神社,而緊急發出抗議;
還有一部份是基於尊重或喜愛日本信仰/文化活動,認為日本神衹不應被如此粗暴的處理。
回顧事件最早引起民眾注意的時點,為《自由時報》3月11日發布的一篇報導:
桃園神社拜天照大神遭批 市府:神祇送回日本
(網路截圖)
次日獲時代力量(政黨)黨員簡智祥(上屆桃園市議員)臉書轉發,引起更多注意:
(網路截圖)
關注此議題的民進黨(政黨)黃瓊慧(本屆桃園市議員)發表臉書文章:
(網路截圖)
(網路截圖)
(網路截圖)
(網路截圖)
(網路截圖)
(網路截圖)
桃園市政府的幾次說法,後來被外界發現時間點不對,並且疑似推卸責任給前任市長。
另外補充一個資訊,忠烈祠與神社實際上是相鄰關係,非空間重疊使用。
(網路截圖)
參、觀察看點
2023年3月14日得知此事件近因後(指盧朝財,詳情見肆),筆者開始收集資料、記錄過程及進行時間對比。
更追溯到2月26日、27日,《中國時報》同一個記者寫了五篇報導,及其後接續的發酵傳播。在這段期間看過這系列報導的民眾,極有可能採取行動,可能是在社群上分享,也可能是向桃園市政府反應。
本文所收錄涵蓋的對象,有的是情報操作者,有的是受到操作的民眾及收到陳情的議員,被植入預設的思考觀念及方向之後,可能導致產生偏移事實的善意或正義。
以下僅做記錄,並非筆者個人認同該標題及說法。
第一種、網路上帶風向
最早的一篇文章,在去年底發表於《中國時報》。可能是個舖墊或「放假前的試探」,內容攻擊力還不強。
1.
2022年12月31日 17:58
時論廣場》桃園神社 會錯意表錯情
作者 何思慎
輔仁大學日文系所特聘教授兼日本暨東亞研究中心主任、韓國瑜的國政顧問團
(網路截圖)
以下是《中國時報》2月26日、27日,兩天內同一個記者的五篇報導,多篇是重複的受訪者,立場皆類似,網路上可查知。
2.
2023年2月26日 21:52 中國時報 記者 簡立欣
桃園神社拜日本天皇 學者批「是別人家的鬼 胡亂祭拜」
受訪者: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吳昆財、《觀察》雜誌主筆李中邦
(網路截圖)
3.
2023年2月26日 21:54 中國時報 記者 簡立欣
它不是宗教!神社在日本 與軍國主義緊密聯繫
受訪者:日本研究專家李中邦
(網路截圖)
4.
2023年2月26日 22:01 中國時報 記者 簡立欣
屏東高士神社 專家:台灣親日勢力引進日本神道
受訪者:日本研究專家李中邦
(網路截圖)
5.
2023年2月27日 04:10 中國時報 記者 簡立欣
桃園神社供奉天照大神 學者批不倫不類
受訪者:東華大學民族事務暨發展學系教授施正鋒、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吳昆財、《觀察》雜誌主筆李中邦
(網路截圖)
6.
2023年2月27日 04:10 中國時報 記者 簡立欣
神社有儀式 等於向日本皇室表忠
受訪者:日本研究專家李中邦
(網路截圖)
第二種、協力者進行共鳴
議題本身若要具影響力,僅由媒體發布或意見領袖發言影響並不大,還需要協力者進行共鳴才會促成更多人知道。
在此議題上,存在媒體合作夥伴自動轉載新聞的工作流程。他們不知道《中國時報》及相關傳媒是接連兩日、密集的發布消息在炒這個議題,而依日常習慣轉載該報文章。
大略看了搜尋結果,前述【第一種、網路上帶風向】的報導內(即2~6),共有 Yahoo奇摩、MSN、TVBS、東森、世界新聞網等轉載。
第三種、透過受影響的民眾影響民意代表
在情報操作的手法中,此類民眾除受傳播影響而自發者,也可能有按需要,安排真人進行的陳情。
桃園市議員牛煦庭表示接獲市民抗議、民政局也表示有收到民眾陳情。
第四種、名嘴、政客持續強化理論基礎
3月11日 當天,桃園市民政局發布新聞稿,表示日本神祇將由主辦的委外廠商送回。
《中國時報》凌晨即發表以下社論,強化政策的理論基礎。
2023年3月11日 00:39 社論 黃智賢
海納百川》供奉侵略者的荒謬桃園神社
(網路截圖)
通常政策意見議題發酵前,會有一段時間先受到名嘴、政客關注。透過各種方式談論,得以強化後續行動的理論基礎。當達到一定程度的輿論高峰後,公部門再依據內部決議流程,概括輿論或風向拍板施行。
但此次事件似乎有不明原因,需要桃園市政府儘速處理。在3月11日官方發布新聞後,除了前述《中國時報》社論,與原【第一種、網路上帶風向】所舉具受訪者的報導外,並未見到有其他名嘴、政客等在政論節目、各種媒體管道上發布意見。
第五種、穩定結果,引導風向
桃園市政府政策公告後,接著就有比較多篇、明顯的情報操作文章發布。從政客爽的這篇開始,出現媒體同步聯合行動,其中都使用到一詞:#撥亂反正。
在人們心裡植入暗示的價值觀:「以前是亂,現在是正。」
2023年3月12日 07:30 FACEBOOK 政客爽
(網路截圖)
《中國時報》記者跟進報導:
2023年3月12日 09:27 中國時報 記者 焦捷
張善政做1事讓他敬佩 粉專大讚:讓桃園撥亂反正
(網路截圖)
以下多篇文章,皆為3月12日發表。
當日內網路新聞標題:
10:03 TNEWS
張善政做1事讓他敬佩粉專大讚:讓桃園撥亂反正
(網路截圖)
10:22 YAHOO
霸氣展魄力!張善政撥亂反正鄭文燦這政績網暴動:太狂了
(網路截圖)
10:22 中天
霸氣展魄力!張善政撥亂反正鄭文燦這政績網暴動:太狂了
(網路截圖)
10:22 LIFE生活
霸氣展魄力!張善政撥亂反正鄭文燦這政績網暴動
隔天 3月13日 媒體持續建立論述,使政策結果更難以被推翻:
2023年3月13日 02:52 聯合報 民意論壇 作者 段新儀 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台北市)
送回日本神 文化底蘊活化桃園神社
(網路截圖)
2023年3月13日 04:10 中國時報 記者 簡立欣
學者:桃園神社須以轉型正義高度處理
受訪者:嘉義大學教授吳昆財
備註:原文提到的「轉型正義」一詞,定義上和該詞的初始觀念不同。內文提到「本報獨家報導」,即指《中國時報》2月26日、27日那五篇報導。
(網路截圖)
2023年3月13日 20:16 記者 蔡依珍
桃園神社送神返日引抗議 市府:忠烈祠謹守宗教中立
備註:
1.宗教中立但是日本神除外嗎?值得後續觀察
2.沒有人注意 《中國時報》2月26日、27日的五篇報導,才是讓一般民眾對此議題敏感並開始陳情的主要原因。
3.報導中,藍營地方人士出現惡意針對關注此事的民進黨議員動機的質疑。
(網路截圖)
2023年3月14日 聯合報
曾韋禎 記錄
聯合報用3個版炒作中國觀點戒嚴式反智仇日
內文:聯合報今天用小社論、投書、地方新聞,全面炒作40幾年前的外省反智仇日觀點;以國仇家恨的角度痛罵桃園神社不該拜日本神。
但明明一堆聯合報主管都爽玩日本,還上網炫耀呢!政府應該站在保護國民的立場,全面管制聯合報全體員工赴日才對。
(網路截圖)
2023年3月14日 17:08 聯合報/ 主筆室
【重磅快評】送走日本神祇 鄭文燦應感謝張善政善後
備註:正體不明的主筆室,聯合報加入此議題,引導民眾思考方向,為穩定結果、避免民怨擴大。
(網路截圖)
2023年3月18日 05:30 風傳媒 / 作者:孫榮富(新黨輿情中心副主任)
觀點投書:桃園神社是日本殖民遺毒?
(網路截圖)
2023年3月19日 06:00 風傳媒 / 作者:路永平
觀點投書:三種無知,二重傷害,一般粗魯─桃園神社事件暴露的問題
(網路截圖)
第六種、「處理、修理」反對意見,棒打出頭鳥
「修理」關注此事的人,包括但不限於找細節錯誤、找歷史發言矛盾、找不到就用其它議題或進行人身攻擊。
目的是,將議題重點模糊到不重要的地方。
3月13日 開始修理關注此事的桃園市議員 黃瓊慧
2023年3月13日 11:31 FACEBOOK 政客爽
(網路截圖)
2023年3月13日 13:59 中國時報 記者 焦捷
桃園忠烈祠擬送回這尊日本神 她嗆冒犯反遭轟:裡面很多抗日烈士
(網路截圖)
2023年3月13日 23:33 操作負面新聞
PTT 作者 golang
[爆卦] QN黃瓊慧議會質詢:覺得我今天穿漂亮舉手
(網路截圖)
紀錄至此,筆者注意到一個「去神社化」的細節:前述政客爽粉專發文,及《中國時報》此篇報導中,除了引述民進黨桃園市議員黃瓊慧時寫了「神社」之外,已全面迴避使用「神社」而改用「忠烈祠」。
第七種、引導議題,操作族群分化
情報操作者為了避免人們過度的注意自己或事件中真正的重點,常會引導人們看向彼此,從而使人們之間相互鬥爭。
此事件因原本就涉及台、日,為避免脫離 #情報操作 的收錄本意,本文將略過台日相關的爭議。
少數惡意將焦點引導到忠烈祠內其他身份類別入祀者的訊息,筆者有注意,但媒體沒報導因此也先略過。
後來發現《中國時報》的這篇報導,經詳讀後筆者判斷為,是有經過挑選,議題當中可操作族群分化的部分來進行報導,也收錄列為此次記錄。
2023年3月14日 00:01 中國時報 記者 祝潤霖
鄭文燦把忠烈祠日本神社化?他轟:「這部族」作何感想
備註:報導內容為 媒體人 張禹宣 在 《新聞大白話》節目的意見。
可挑起 賽德克巴萊遺族及其支持、關心者與民眾之間的對立
(網路截圖)
肆、桃園神社事件中媒體未報導的高調親共人士
桃園市政府撤下神衹事件的相關訊息,流通相當受限,主要為民意代表在 FB 上的文章受到轉發,後來注意的人多了才有比較多的報導。
但事件兩個月後,都未有媒體在相關的報導中,提及「事件近因 - 盧朝財」這位人物。
如果在Google上交叉搜尋「盧朝財」、「桃園神社」,只有搜尋到2018年3月11日的新聞:
桃園神社慶80週年 拔菜總部控媚日 市府:單純慶祝活動
(網路截圖)
若媒體沒有報導盧朝財與此事件的關聯,外界就不會知道紅統勢力是如何「有力的」促使桃園市政府執行以「仇日」為基礎的相關政策。
看了盧朝財的背景資料之後,初步判斷盧是政治主張激烈的人物,在粗糙的「利用民主自由攻擊民主」,而非在親共勢力內部擔任關鍵角色。政治立場是反綠反藍,支持中共。將來如果國民黨重回中央執政,盧也許是配合中共反對國民黨。
以下,將盧朝財的資料,依時間由最新到舊列出:
2023年2月27日
統一義勇軍總司令盧朝財
要求民政局副局長必須「盡快處理」桃園神社
2023年3月12日 盧自己發布,表示於同年2月27日向桃園市民政局副局長請願
(網路截圖)
2023年1月17日 盧朝財前往桃園神社抗議
(網路截圖)
2023年1月5日 盧朝財前往桃園神社抗議
(網路截圖)
2022年12月6日
盧朝財以總司令身份率親共團體在台灣公開悼念江澤民,並以同志稱之。
(網路截圖)
2018年3月11日
全民拔菜總部總司令
不能接受桃園市政府重視日本文化,卻放任已故國家領袖被羞辱,也不允許台灣政府如此「媚日賣台」。
2018年2月27日
全民拔菜總部總指揮
反年金改革抗議時,宣傳車因阻擋在立法院門口,導致救護車無法進入,延誤繆德生送醫,
2017年8月30日
全民拔菜總部總司令
世大運閉幕式 拔菜總部手持國旗、看板抗議
2016年8月7日
盧朝財成立全民拔菜總部
2013年3月3日
盧朝財表示想成立中華天朝蓮花邦
2012年11月11日
盧朝財成立「民間倒馬總部」,要求時任總統馬英九下台
2008年
盧朝財加入中國國民黨
2006年
盧朝財參與百萬人倒扁運動,並燒毀民進黨黨證
資料年份及可靠度不明的身份之一:民主進步黨桃園縣黨部發起人
大部份資訊取自
維基百科 - 全民拔菜總部及其個人臉書
伍、長期的因果
此事件最後在人們心中留下什麼呢?
事件醱酵後,具有台日深厚情誼的人們努力降低事件造成的不良衝擊,桃園市政府在反對聲浪之下也有點妥協。但情報操作者已取得一些成果:透過此次事件對人們植入反日思想,推動取消日本文化。
未來,如果反日思想者執政或擴大民意基礎,可能會對日本進一步排斥。
例如,再次派駐不會日語的外交官(沈斯淳),製造與日本的外交隔閡、在經貿政策上對日本商品多加不必要的限制。數十年後,日本人就會漸漸不再覺得「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與日本建立維持的友情,若因極端親中、需排外的意識形態作祟而消褪,實非台灣之福。
陸、桃園神社簡介
桃園神社(現位址名為桃園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興建於西元1938年。1946年,由新竹縣政府出資改建成新竹縣忠烈祠。1950年10月地方行政區域調整,再改名「桃園縣忠烈祠」。
公視記錄片:「最初的忠烈祠,最後的神社」完整版
原稿:建立於 2023026 - 0401
什麼是情報操作?
本系列文章發表所探究的情報操作,是指帶有惡意的個人或組織,用各種方式將想法、觀念、思考流程植入人們的大腦,影響接收訊息的人的思考,進行影響行為,達到想要的目的。
將人的思維過程放慢來看,接收到資訊之後,會融合記憶、情感、分析方式、跳躍思考,達到一個暫時的想法。
情報操作者有多種不同的手法,從資訊的篩選、解讀就開始加工:調閱需要的經驗、扭曲轉化記憶、召喚不同的情緒、引用想要的分析方式,為思維過程開路,到達他想要的結果。
作者:
冰山小企鵝。
長年居住在冰山上,觀察人類進行著各種加速冰山融化的行動,固定發表推文希望某天人類能看懂。
自2020年起,經營推特帳號:冰山小企鵝(@YaleChen2020) / Twitter
以「情報操作」為主題,關注世界和人類腦內隱藏秩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