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與簡評
這次的可頌都有回烤,不過這算是盡可能地公平。
畢竟有些可頌就是靜置之後一樣好吃,而有些如果不能當場食用必然會有要注意的保存和加熱方式;一律回烤純粹是方便作業,我認為多少可能有影響到可頌本身的風味。
分數表在最下面。
Salt & Stone(1):中規中矩,甚至有點平庸,「麵包」的存在感比較強烈。
Rise Bakery(2):表層的表現極好,嚼到後面奶油的香氣也發散得相當自然,鼻腔中的香味不錯,麵包體的濕潤感吃完一口也不錯。
Boulangerie Ours(3):層次較為明顯,表層同樣不錯,和2號接近。
珠寶盒(4):與一號相若,不怎麼樣,比較油。
哈肯鋪(5):油,酥,喜歡但很容易膩。
Le Boulanger de Monge(6):有種問號感。
陳耀訓(7):有股神祕的不喜歡味道,不清楚是烤的過程出錯還是如何。
10 Thousand(8):平衡感優秀,奶油釋放出的香氣適中。
曼瑪儂(9):氣孔結構目前最佳。
吉可頌(10):氣孔結構同樣優秀出色,跟9號很像,奶油風味一樣不錯,吃起來比較輕鬆。
Gontran Chereier(11):失敗?麵包體讓人覺得更不像是可頌,味道不差但層次感過於一致。
Mr.啃(12):難以言喻的蛤感,結構清晰吃進嘴裡卻沒有太多可頌的印象。
依照往例挑幾間來說。
Rise Barkey表現依舊亮眼,每次比完之後都覺得它們出來的東西就是很符合所有定義想像,幾乎是沒有破綻的優秀作品;第一顆吃完的時候大家還有些許迷茫,但Rise Barkery這顆上來之後兩種不同風格的碰撞幾乎就確定了大家的喜好分數會往哪裡走。
我覺得這點挺有趣的,它的登場時機應該影響了後續的所有評比。
哈肯鋪的落差感很好玩。好吃嗎?還不錯。但它的問題卻幾乎是每個人咬下去之後立刻指出那個落差感,我想這就是技藝和原料層面的差距吧,是個很合適的對照組。
陳耀訓的可頌在我這邊評價不高,但老實說那股奇怪的氣味以前吃了幾次也完全沒有出現過,不確定是否保存問題或是加熱有誤,我認為單純吃單純評價的話它絕對是個優秀的可頌麵包,但那天評比吃了操作失當的悶虧。
吉可頌也是如此,我甚至曾經專文寫過。這次吃到它的時候莫名有種相似的感覺很好玩,盲測的時候遇到這種隱約相識甚至相熟的似是故人感很有趣。
Mr.啃太特殊了,它跟Salt & Stone在評分上會有種天然的弱勢:大家會有點困惑,在每個人都長得比較相似的時候,這份過於清新脫俗的口感和口味就莫名很像是異端。事前不知道價格如何倒還好,事後知道價格就讓人覺得實在需要斟酌。
當然,它們的燒餅還是很好吃。
10 Thousand最後評分能衝到這麼高讓我有點小小意外,它不是我的第一名但也在前三之列;但這間我其實之前某天下午時分浪蕩信義區時是剛好有吃過的,吃的是提拉米蘇口味。當初第一時間的感想是這間雖然很網紅,但價格和味道卻挺真材實料的,甚至真要說起來我認為加了醬反而未必有原味的可頌好吃。
當然,如果要排隊三十分鐘以上的話,我會完全不考慮就是了。
。後話
幾次大亂鬥下來,雖然提了又提,但還是想要講一句這次真的是有夠難評。
店家的數量也明顯還不夠廣,但再廣下去真的會吃死人的,肉桂捲雖然血糖飆升直至無盡,但類似味道的精緻澱粉在一個下午內不停輸出也實在是會吃到讓人懷疑人生。
我喜歡可頌,雖然不到入迷的程度,但可頌的口感和奶油香對我這種肥肥人來說實在是各種基礎麵包種類當中吃起來最過癮的品項,更不用說除了原味之外還有各種口味上的變化、形式上的變化。
些許文字和感想,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