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工作而活》- 重新思考我們與工作的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為工作而活》試圖探索人類與工作的關係,但需要先澄清一點,這本書並沒有嘗試回答像是工作的意義是什麼的大哉問。中文書名《為工作而活》可能會誤導讀者,其英文原名《Work: A History of how We Spend Our Time》更貼切地反映了本書的主旨。
該書的作者詹姆士.舒茲曼(James Suzman)是一位人類學家,主要從人類社會學的角度探討人類與工作的關係演變,並輔以物理學、動物學、演化生物學等角度。然而,舒茲曼選擇以經濟學家的視角來展開討論人與工作的關係,因為他認為經濟學家對工作的看法在世俗觀念中佔主導地位。在書的結論部分,舒茲曼的文字非常貼合整本書的宗旨。
本書的主要宗旨,試著鬆開稀缺經濟學對人類生活的緊箍咒,減少因為受稀缺經濟學束縛,產生的對經濟成長無法長期維持得過分關注。因為藉由了解支撐我們經濟制度的許多核心假設,其實是農業革命帶來的人造產物,並隨著人類遷徙而被放大,就讓我們得以不受束縛地為自己勾勒各式各樣更永續的未來。
經濟學家認為經濟問題是人類最大的難題,所謂的「經濟問題」也可稱為「稀缺性問題(problem of scarcity)」,此概念主張人的慾望無限但地球資源有限。經濟學家認為稀缺性是驅使人類工作的動力,因唯有透過工作,也就是製造、生產、交換稀缺性資源,才能彌合人類欲望與有限收入之間的差距。
然而,舒茲曼透過研究採集狩獵民族的生活模式嘗試,挑戰了稀缺性假設,採集狩獵民族能以採集狩獵的方式生活,是基於相信物質豐足的前提下,並指出稀缺性並不是自古以來就存來的現象。若不再認為經濟問題是人類最大問題,把工作的定義從謀生問題往外延升,進而衍生兩個問題,為什麼現在賦予工作的重要性,比採集狩獵祖先還多? 以及為什麼在一個空前富裕的年代,腦子想的仍舊是匱乏?作者從社會人類學角度,輔以物理學、動物學、演化生物學等,試圖回答這些問題。
舒茲曼認為若想理解現代人與工作的關係,最重要的部分是四個轉折點,書中以這些轉折點為基礎進行了詳細的探討。
  1. 已知用火: 一百萬年前人類學會用火,節省追尋食物的時間,並擴張飲食範圍,進而刺激大腦成長
  2. 農業革命: 一萬兩千年前人類開始例行性的儲存糧食並開始嘗試耕種,使得人類與自然環境、人類之間、人類與匱乏及和工作的關係都開始發生轉變,現代人的工作經濟結構以及對於工作的態度大多源自農耕。
  3. 都市聚落:八千年前人群開始聚集到城鎮,因農業社會產生足以餵飽都市人口的剩餘糧食,進而誕生了各式各樣全新技能,基本溫飽以外的其他需求及欲望(地位、財富、享受等)形塑了人們的抱負,因此也形塑了他們工作方式及理由,在這樣情況下,工作開始與社會地位緊密結合。
  4. 工業革命:十八世紀早期人類習得將化石燃料轉化成豐富的物質榮景,使得工廠林立,加速第二及第三轉折點的擴張。世界變得擁擠且忙碌,人類開始擔心資源匱乏、關注工作的重要性。
總體而言,《為工作而活》提供了一個多元的視角,通過考察不同領域的知識,試圖解釋人類與工作的關係,儘管書中並沒有給出確定的答案,但它引發了我們對人類與工作關係的思考。這本書的內容豐富且具有啟發性,不愧是《人類大歷史》作者哈拉瑞也親自推薦的書籍,值得一讀。
avatar-img
6會員
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Booki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才是心理學!》是一本大眾心理學書籍,揭示心理學的科學本質,引導讀者辨別可信的研究成果。探討科學方法、可證偽性、操作論等概念,幫助讀者理解心理學研究的原則與應用。一本啟發思考並擴展知識的精彩之作。
《一流的人,都懂得如何做選擇》書中的觀念方法多是從作者人生經歷得來,不是以理論研究為基礎,因此知識相對碎片化,但是仍有值得讀之處,且作者很會用小故事傳達觀念,結合輕鬆敘述手法、乾淨排版,小插圖等,讀起來很舒服,是會一不小心就讀完的書。
《高手學習》是一本講學習方法的書,作者將學習相關書籍、研究、理論整理歸納出觀念跟方法,作者將這些觀念從他的角度重新詮釋,邏輯之清晰,文筆之流暢,加上作者是中國人,故事舉例從中國文化出發,跟讀者產生共鳴,讀起來很痛快,整本實在非常扎實,絕對會是一本改變你對學習看法的書。
《致勝心態》介紹面對重要時刻前的7個心態準備方法,主要講校準情緒和腎上腺素的過程。《致勝心態》書名蠻容易跟另一本書《心態致勝》搞混,而英文書名《 Psyched Up》指的是做好心理準備,較符合書要傳達的核心意涵。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是以對話方式來呈現諮商過程(類似《被討厭的勇氣》),讓讀者彷彿可以在過程中一起進行諮商,另外,書中的理論「自我狀態」跟「心理地位」的啟發性很高, 對於意識自我心理狀態很有幫助。
2022年各大書店銷售排行榜
《這才是心理學!》是一本大眾心理學書籍,揭示心理學的科學本質,引導讀者辨別可信的研究成果。探討科學方法、可證偽性、操作論等概念,幫助讀者理解心理學研究的原則與應用。一本啟發思考並擴展知識的精彩之作。
《一流的人,都懂得如何做選擇》書中的觀念方法多是從作者人生經歷得來,不是以理論研究為基礎,因此知識相對碎片化,但是仍有值得讀之處,且作者很會用小故事傳達觀念,結合輕鬆敘述手法、乾淨排版,小插圖等,讀起來很舒服,是會一不小心就讀完的書。
《高手學習》是一本講學習方法的書,作者將學習相關書籍、研究、理論整理歸納出觀念跟方法,作者將這些觀念從他的角度重新詮釋,邏輯之清晰,文筆之流暢,加上作者是中國人,故事舉例從中國文化出發,跟讀者產生共鳴,讀起來很痛快,整本實在非常扎實,絕對會是一本改變你對學習看法的書。
《致勝心態》介紹面對重要時刻前的7個心態準備方法,主要講校準情緒和腎上腺素的過程。《致勝心態》書名蠻容易跟另一本書《心態致勝》搞混,而英文書名《 Psyched Up》指的是做好心理準備,較符合書要傳達的核心意涵。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是以對話方式來呈現諮商過程(類似《被討厭的勇氣》),讓讀者彷彿可以在過程中一起進行諮商,另外,書中的理論「自我狀態」跟「心理地位」的啟發性很高, 對於意識自我心理狀態很有幫助。
2022年各大書店銷售排行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工作的本質,挑戰了“工作是為了生存”的既定觀念,認為工作不應該成為生命的唯一目的。隨著責任和期待的累積,人們常在忙碌中迷失方向,忘記追尋內心真正的渴望,了世界的多樣性,認為欲望雖可能帶來衝突,但同時推動了成長與進步。每個生命都是多彩宇宙的一部分,交織成豐富而美麗的畫卷。
Thumbnail
在《人類大歷史》中,尤瓦爾·赫拉利探討了人類文明的演變,從農業革命到社會制度的形成。書中探討了人類的獨特性、社會秩序的建立與崩潰、以及個體幸福感與種群成功之間的差異。這本書不僅是歷史的回顧,更是對人類如何理解彼此、建立信仰及制度的深刻反思,對任何想了解人類社會本質的讀者來說都是不容錯過的佳作。
Thumbnail
本書比起對於個人工作態度的檢討,更多著墨在文化、環境,以及整個社會結構對我們所造成的影響,說明大環境的因素如何引響我們選擇工作、執行工作,以及想像工作,最後提醒我們應該思考工作對自己的意義。
Thumbnail
  「最危險的不自由就是我們體驗為自由的不自由」,齊澤克認為哲學能夠作為日常生活裡一個重要的「中斷」,讓我們產生疑惑,從而停下手邊的事情,進行關於存在的思考。而這一連串對於思考、對於自由、對於哲學的討論的開端,齊澤克選擇從幾年前一件中國網路上的熱搜話題開始。齊澤克稱其為:「在中國的一個奇蹟」。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異化理論是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分析。在當今快速變遷的工作環境下,許多員工感受到與工作之間的疏離感和無力感,引起了異化現象。本文從性討論了馬克思異化理論,以及提出了從異化理論到現代工作的啟示,旨在改善工作環境和提升員工的滿足感。
Thumbnail
1. 生產力經濟學,源自於Adam Smith國富論,但很可惜並無後人將其引申,普通經濟學理論太過強調需求的變化,卻忽視生產活動的變動段均衡價格及產出的影響。 2. 這個理論寫在這裡,作為後續投資理財的重要參考依據!
Thumbnail
攤開人類發展的歷史,從狩獵採集時期的泛靈論、農業社會的一神論到科學革命的神人(人文主義),就是一步步追求不凡的過程。本書作者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認為人類過去的三大問題:1.飢荒、2.瘟疫、3.戰爭,未來皆將隨著食物科技、醫學研究、人道主義的發展獲得弭平,那麼何謂人類面
Thumbnail
最近開始看《為工作而活》這本書,精彩翻了。這本書主要討論一個問題: 󠀠 「為何即便衣食無慮,人還要不斷地工作?」 󠀠 作者 James Suzman 是個人類學家, 在他 21 歲的時候,搭便車來到非洲南部的喀拉哈里沙漠(Kalahari),參與一項志工計畫和當地土著穹瓦西人一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工作的本質,挑戰了“工作是為了生存”的既定觀念,認為工作不應該成為生命的唯一目的。隨著責任和期待的累積,人們常在忙碌中迷失方向,忘記追尋內心真正的渴望,了世界的多樣性,認為欲望雖可能帶來衝突,但同時推動了成長與進步。每個生命都是多彩宇宙的一部分,交織成豐富而美麗的畫卷。
Thumbnail
在《人類大歷史》中,尤瓦爾·赫拉利探討了人類文明的演變,從農業革命到社會制度的形成。書中探討了人類的獨特性、社會秩序的建立與崩潰、以及個體幸福感與種群成功之間的差異。這本書不僅是歷史的回顧,更是對人類如何理解彼此、建立信仰及制度的深刻反思,對任何想了解人類社會本質的讀者來說都是不容錯過的佳作。
Thumbnail
本書比起對於個人工作態度的檢討,更多著墨在文化、環境,以及整個社會結構對我們所造成的影響,說明大環境的因素如何引響我們選擇工作、執行工作,以及想像工作,最後提醒我們應該思考工作對自己的意義。
Thumbnail
  「最危險的不自由就是我們體驗為自由的不自由」,齊澤克認為哲學能夠作為日常生活裡一個重要的「中斷」,讓我們產生疑惑,從而停下手邊的事情,進行關於存在的思考。而這一連串對於思考、對於自由、對於哲學的討論的開端,齊澤克選擇從幾年前一件中國網路上的熱搜話題開始。齊澤克稱其為:「在中國的一個奇蹟」。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異化理論是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分析。在當今快速變遷的工作環境下,許多員工感受到與工作之間的疏離感和無力感,引起了異化現象。本文從性討論了馬克思異化理論,以及提出了從異化理論到現代工作的啟示,旨在改善工作環境和提升員工的滿足感。
Thumbnail
1. 生產力經濟學,源自於Adam Smith國富論,但很可惜並無後人將其引申,普通經濟學理論太過強調需求的變化,卻忽視生產活動的變動段均衡價格及產出的影響。 2. 這個理論寫在這裡,作為後續投資理財的重要參考依據!
Thumbnail
攤開人類發展的歷史,從狩獵採集時期的泛靈論、農業社會的一神論到科學革命的神人(人文主義),就是一步步追求不凡的過程。本書作者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認為人類過去的三大問題:1.飢荒、2.瘟疫、3.戰爭,未來皆將隨著食物科技、醫學研究、人道主義的發展獲得弭平,那麼何謂人類面
Thumbnail
最近開始看《為工作而活》這本書,精彩翻了。這本書主要討論一個問題: 󠀠 「為何即便衣食無慮,人還要不斷地工作?」 󠀠 作者 James Suzman 是個人類學家, 在他 21 歲的時候,搭便車來到非洲南部的喀拉哈里沙漠(Kalahari),參與一項志工計畫和當地土著穹瓦西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