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6|閱讀時間 ‧ 約 16 分鐘

小說集《人與類人的n種狀態》Story 1 《一個人的城市》第22章 把每個細胞都管起來

第22章 把每個細胞都管起來
4月12日晚上起,S就被徹底限制在家了。
第二天,4月13日,週三。
S跟他說,在下雨,雨好大。昨天30度,今天降溫到十幾度。社區團購群裡,有人說,外面的雨他媽的都是上海人民心裡的淚。
昨天晚上,在我們單元的微信群裡,202問有沒有退燒藥。她是自己一個人住的女孩子。我說我有撲熱息痛和布洛芬。她說,好像說不能吃布洛芬,撲熱息痛大概可以。不過我門上貼封條了,不能開門,你能不能從樓上拿繩子墜著袋子,吊下來。
我想大概就是202核酸異常。2020年,疫情之初,大家都傳說,得了新冠吃布洛芬退燒會加重病情的,這個傳說現在大家還記著。
其實我又不在202正上面,我想,難道你還拿杆子橫著去撈嗎?我就問402能不能幫忙。402不理我。後來302說,你放我家門口,我來。過了十幾分鐘,202在群裡@我,說,能不能把說明書拍照給她看一下,每次吃多少,6粒夠吃多久。其實一盒撲熱息痛是兩板藥片,我給了302一板,也就是12片。真沒有想到,302幫個忙還要順手打劫一半。
他笑死。你有沒有在群裡說。
沒有。大家樓上樓下的鄰居,又困在樓裡,哪裡也去不了。不想鬧得那麼難看。我就跟202私聊,說成年人,4到6個小時吃1到2片,24小時內不得超過8片。你要是吃完了跟我說,我半夜到樓下去,你從廚房的窗子裡墜個袋子下來,我把藥放進去。
他問,樓下的大門沒有鎖,也沒有貼封條嗎?
沒有。
他說,10號還是11號,我在微博上看到,不同的人講,居委會在給有陽性的樓,樓門貼封條。沒有陽性的樓,家家戶戶貼封條。說是因為領導要來視察,要嚴格落實足不出戶。有的社區被居民抵制了就沒有搞成,有的社區悄無聲息地全貼完了。漕河涇附近有個社區,還拍了視頻流傳出來。天都黑了,志願者站在社區大門裡,跟居委會的小年輕,討價還價,說為什麼全徐匯12點之前都要完成封門,這樣做沒有法律依據,我們既不能去幫你們貼封條,也不同意這個封門措施。
好像是有這回事。我也聽說了。我不是有個同學,她父母住徐匯區嗎。她說那邊居委會,10號晚上在貼封條,就有老人家當場就出來把封條撕了,說你們居委會搞什麼,明天還要不要我們出去做核酸?垃圾怎麼扔?浪費人力做這種事情,嚴重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我現在就打電話給市委組織部。後來居委會的人就灰溜溜走了。
老同志不是在詐居委會的吧?他對細節有所疑問。就算以前當過官,都已經退休了,給市委組織部打電話,人家理他們嗎?
組織部有個條線,是專門管離退休老幹部的,定期要上門看望,所以他們手裡有個老幹部處處長的手機號碼,過年過節會看到組織部部長本人,不奇怪吧。這肯定不算詐居委會的人。她父母那個社區,後來就沒有搞什麼全體封門封樓的事情了。不同區、街道、社區,執行的情況也不一樣吧。反正我們社區就是,陽性人家,門上貼紙封條。有陽性的樓,在一樓,門裡門外,都貼張A4紙,寫著“封控樓 禁止出入”,門是合上的,但是沒有拿鏈子鎖,也沒有貼封條。就靠大家自覺。全陰的樓,你不是志願者,不是做核酸,白天下樓,被居委會的人發現,也是要被批評教育的。
陽性的人,門上被貼了封條,還是沒有人敢自己撕吧。
那倒是。像我們社區,前一段時間,貼的封條,還是牆和門之間隆起來一段,可以讓人把門打開一條縫,傳遞點東西,後來就改了,貼死了,就這樣,好像也沒人敢弄破封條。之前我同學說的那個徐匯撕封條的老幹部,我猜他們家裡應該沒有陽性,才撕得這麼理直氣壯。不然,總會有點遲疑,雖然只是居委會,雖然只是紙封條,但是撕了,算不算對抗防疫法呢?就算是有點特權,也不好這麼明目張膽吧。
系統為紙片附魔。他說。
附魔,是為盔甲、工具、武器以及書添加魔力,這是個遊戲術語。
S說,紙片背後是防疫法,是員警,是國家暴力。但是,不是所有人都相信紙片附魔的效果。上周,我就看到,浦東金橋金湘路,有個社區,說物業把鐵鍊把一個有陽性的住戶大門鎖了。那家裡有嬰兒、有剛生完的產婦,人能活下來,就靠樓裡的鄰居用籃子吊送食物給他們。
那個社區的物業真王八蛋啊。一旦失火,那家人不就死定了。他說,真是全靠同行陪襯。跟上鐵鍊的王八蛋比,徐匯打算給全區家家戶戶都貼紙封條,甚至顯得挺文明。
你又在陰陽怪氣。
楊浦不出妖蛾子就行。你不能出去,東西到了社區也要靠別人送,家裡吃的還夠嗎?不夠也有辦法。就是需要你冒點風險。我叫個跑腿小哥,讓小哥晚上天黑後把吃的送到社區側面圍牆柵欄那裡,你偷偷溜去拿就好了。
S笑了。你這個人,不守規矩的點子特別多。
4月14日,週四。
中飯的時候,S給他打電話。
前幾天半夜,楊浦區官方的公眾號,發了本區第一批三區劃分的名單,封控區六百多個,管控區六十多個,防範區兩百多個。我今天在裡面找了好幾個來回,在我們街道下面,沒有我們社區的名字。原來通知裡只把屬於管控區和防範區的社區列出來,剩下的全是封控區。
看我們同學群裡的聊天記錄,有的社區是防範區,人已經可以出門了。居委會給一家發一張出門證,每天只能出門一次,限時一個小時,不准開車,不准騎車,只能走路。街上到處關門閉戶的,只有一些保供名單上的超市開著,門外隊伍排了少說也有一公里,路上還有一些流浪貓狗到處亂竄。
我就不知道,陽性病人如果滯留在社區裡,之後沒有新增陽性,時間該怎麼算。是從那個陽性病人被發現的那天開始算,還是從被轉運走的那天開始算,14天沒有新增陽性就是防範區了?
晚飯的時候,S又給他打電話。
今天上午,社區的業主大群裡,吵得沸反盈天。
上週六,居委會和物業發通知說,一周內,誰組織的團購,自己找人分揀、派送,自己解決防護問題,做不到的人不要開團購。到現在五天了,今天有人在群裡@物業經理,問是不是本週六開始,就可以恢復到跟之前一樣,團長組織團購,到貨了,由居委會和物業組織的志願者來分發。結果居委會書記說,不可以。你們一天那麼多個團,東西又雜,要累死志願者了,現在全市封了這麼久,抗疫用品緊張,跟街道多要一點防護服,也要不到。
很多業主就不幹了。說,之前團購多,家裡吃飯還是小心翼翼,不敢多吃,自從你們發了那個通知,還有幾個人開團購?家裡菜沒有多少了,叫我們吃白飯?我們又不是沒有人組織團購,又不是不出錢買東西,怎麼就被沒有防護服這事卡死了?團長拿不出四五件防護服,就不配開團了是吧?別人社區是怎麼搞的?你們居委會和物業,是來服務居民,不是來餓死居民的。不發東西也就算了,還不准我們自己買。寶山區的能喊要物資,我們楊浦的,就喊不得?
居委會的人,就在群裡不說話。
好多人去找其他社區志願者的照片或者視頻。有新聞、有朋友圈截圖、有微博上的截圖,好多志願者是沒有穿成大白的,只有核酸點攤位附近的人,才穿成那樣。很多人也就戴著口罩、透明面罩、一次性帽子,穿著一種藍色的反穿罩衣,戴著手套。如此而已。
還有業主罵物業。說你們不是什麼東西進來都要噴消毒液?噴完了還要搬東西的人裹成那樣,你們不如不要噴了,還搞得很辛苦的樣子。
但是,在微信群裡吵成這樣,居委會和物業也沒有鬆口。
他說,你們晚上喊一次餓死人、要物資,試試嘛。微信上吵,有什麼用。
真的有人在群裡講這個打算哎。
11點半,他吹幹頭髮,躺在床上,正要跟S發條資訊說晚安,忽然又接到了S的電話。
我剛在微博聽了一個錄音,好難受。
什麼錄音?
一個老人家打電話給居委會求助。老人家快崩潰了,居委會小夥子也快崩潰了。兩個人都毫無辦法,最後只能一起發出天問:上海到底怎麼了?就算不是上海人,只要還算喜歡這座城市,聽了這個,不可能不心痛吧。
他在S的微博主頁找到了剛轉發的那一條。4分多鐘的音訊,他1.5倍速聽了一遍。
是一個挺完整的錄音,應該是打電話的人一開始就準備好了要錄音。
開始是一個小夥子的聲音,說某某居委,哪位?前面兩個音聽不清。然後,一個老人家聲音說,我是永康路37弄7號的某某某,我藥也吃完了,食物也吃完了,人很難受,體溫升高,要去醫院,要去做CT。小夥子說,昨天你兒子讓我幫你愛人配藥時,怎麼沒有一起提呢?居委會現在可以送點蓮花清瘟膠囊給你。老人說,這個我還有,我要去醫院,你說跟上面請示了,這麼多天,怎麼就沒有下文了,讓我等死嗎。講著講著,那個小夥子就非常委屈,我把你的情況報給上級了,以書面形式報了,電話也打過無數次,沒有回音,我有什麼辦法?居委的上級就是街道,居委只有權向街道請示彙報,跟區政府都夠不上。我們也沒有閑著,我今天還想辦法送走一個孕婦,還在處理一個去世老人的事情。居委做了很多事情,但就是無能為力。你只是一家,天天無數個家庭有急事找我。老人說,自己打街道的電話,打一天打不通,打上海市民熱線12345和110,也沒有用。聽著小夥子說居委會無能為力,老人問,為什麼會這樣?那小夥子說,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他們會這樣?老人老人不管,孕婦孕婦不管,去世的老人也不管,連垃圾桶都不管。為什麼上海會變成這樣?!
哦,我聽完了。他說,我倒是很理解那個小夥子為什麼會突然脾氣爆炸。之前我在微博上看到的那個嗑普京cp的女生,給居委會打雜,一天只睡三個小時,夾在居民和街道之間受氣,也是精神狀態不太穩定,出口就飆髒話,隨時要發瘋。
S說,我相信居委會工作人員,很辛苦,這顯得上面格外尸位素餐。
他笑了。居委會工作人員,雖然工資也是財政付錢,但不是公務員。所以,他們就仗著自己不是公務員,還敢小聲抱怨。街道和鄉鎮的工作人員,有組織有紀律,不能抱怨,如果抱怨起來,估計也跟居委會的差不多——一天只睡三四個小時,處理不完的事,上面壓任務,下面催回復,兩邊受氣。區裡公務員、市里公務員,又有什麼輕鬆?我同學在郊區當公務員,他還不是區政府或者鄉鎮政府的,是區信息委的,他們單位青壯年,有的抽去大數據中心幫忙,有的抽去村委會、居委會幫忙,有的抽去方艙幫忙。領導點到你,不去不行。其他單位也差不多。區政府或者鄉鎮政府的,就更忙得飛起。
照你這樣說,大家都辛苦。但為什麼,是現在這樣?其中有巨大的荒謬。
我覺得是大家反省的方向不對。他說,你看,錄音裡居委會那個小夥子,說他們不管老人,他們不管孕婦,他們不管垃圾桶。嫌棄上面管少了。難道不是應該嫌棄政府管多了?
什麼?S沒有反應過來。
2500萬人,本來應該可以自己出門、自己買東西。自己去醫院,自己聯繫殯儀館。現在,變成2500萬人,困在家裡。一個社區,幾千人、上萬人,吃喝消費的東西,都要居委會同意,才能買,才能運進來。人要去醫院,屍體要運走,還得街道或者街道以上的政府安排。不混亂才怪呢。
你就是反對封城嘛。
對啊。我一開始就覺得不應該封城,現在還這麼想。楊浦一個街道,十萬人吧?
嗯,差不多。
上海隨便一個街道、一個鄉鎮,就有幾萬、十萬人、十幾萬人。一個街道辦主任、一個鎮長,統治的人口,跟這邊的一個小城市差不多。一個街道十萬人,假如一天有百分之一,因為各種原因要向居委會打申請,那就是1000個申請。就算其中只有五分之一,需要上級審批,那也是200個申請交給街道。街道要審核,估計還得小嘍囉看一遍,領導看一遍。這怎麼看得過來?又不是其他事,街道都不做了,只做這一件事。如果有些事情,必須是市里批,還得經過街道-區-市這樣三級,不久久沒有回音,才怪呢。那小夥子說,他們連垃圾桶都不管,但你想想,街道為什麼要管每個社區的垃圾桶?允許市政部門正常運行就可以了。為什麼要管十萬人每一個人的吃喝拉撒?允許大家出門就行了。中國人只會抱怨,管得太少、管得不好,不會想,其實可能不管更好,讓大家各行其是更好。
S說,你沒有仔細看那條微博的評論。那個老人家新冠陽性。陽了應該去方艙,可能年紀大了,所以居家隔離,但那個老人家又覺得不舒服。要去醫院,應該只能去新冠定點醫院。這個恐怕是市里統一協調資源的,所以不得不等著上面的回復。這跟沒東西吃,不一樣。
市里統一協調資源?他笑。冬天流感季,醫院也緊張。你看過哪個城市,會要求市民,如果得了流感,要經居委會-街道-區-市,四級流程來申請一個醫院床位的?如果也這麼幹,保證跟現在一樣,申請了好多天,屁的回音都沒有。我聽那個老先生說話清楚,沒有呼吸困難、神志不清,政府不給他床位也是對的。如果你覺得應該要由這套流程來決定誰得了新冠可以住院,那個老先生住不了院,不正是這套流程運行的結果?
其實,這條錄音昨天在微博上發出來,那個博主有幾萬粉絲,很快就轉了幾千次,微信上也有發的,好像也轉了很多。有媒體打電話去永康居委會採訪,居委會說,街道已經把老先生送去定點醫院了。
哦,這不就是誰鬧事、誰製造輿論,誰得到資源。他問,這真的比自己去看發熱門診,由各個醫院的醫生來判斷誰應該住院,更合理、更有效利用醫療資源嗎?
S忽然問,是不是自由主義者,都相信分散決策,一定比集中決策更合理?甚至不是基於客觀的比較,只是基於信仰?
S的話,甚至可以理解為攻擊。但是他完全不在乎。
這很難說。我跟你講一件我小時候的事吧。
好啊。
我小學,可能是四年級,在我爸的書架上找書看。他書架上有些舊雜誌。現在回想起來,有些似乎是一些嚴肅文學的期刊。不過你也知道,嚴肅文學裡,情色內容一大把。
啊,你這個人。
有一天,我看到一篇很奇怪的小說。廢話特別多。我看了兩天才看完。大概是說,我辦公室來了一個新人,神神秘秘的,有點神經質,後來說自己練過氣功,進過精神病院。我單位裡還有一些複雜的男女關係。一個姑娘,受了神經兮兮的新人的影響,也開始練習氣功,然後她練成了,獲得了超能力。
什麼超能力?
能控制自己身體的每一個細胞。想讓血小板凝聚,它們就凝聚,不命令血小板凝聚,它們就不凝聚。想讓表皮細胞分裂,它們就分裂,不命令表皮細胞分裂,它們就不分裂。
S已經開始歎氣了。這人是不是很快就死了?你要知道,人體,在真實的世界裡,內臟的活動,比如說心跳、呼吸、胃腸運動,大多都是腦幹和植物神經控制的,不是意識和大腦皮層控制的。更別說,每一個細胞的活動。每一個細胞,都要等大腦的指令再工作,人早就死了。
那倒沒有。反正小說也不是真的。她只是病危住院了。
就這樣嗎?還有呢?S問。
故事的結尾是這樣的:故事的主人公,我,覺得那個姑娘可能只是偏了一點,她的大方向是正確的。人可以通過學氣功,獲得超能力,獲得飛翔的本事。最後,主人公的確飛了起來,飛到了女朋友住的二樓陽臺外面,被一群小夥子當流氓拿磚頭打了下來,女朋友說明天要送他去醫院。主人公含淚同意,痛惜自己以後再也不能飛了。
我當時覺得我沒看懂,就去問我爸。這故事到底在講什麼鬼。
我爸說,作者是1958年出生的,這是1988年的雜誌,可能是想諷刺計劃經濟和當時學氣功的偽科學風潮吧。我不懂什麼是計劃經濟,我爸還跟我詳細解釋了一下。我說,作者如果是為了諷刺,為什麼要在結尾寫主人公也學氣功,還成功飛了起來,還特別傷心以後不能再飛呢?我爸說,我也不知道。
我後來長大了,想,故事的真意,是主人公相信計劃經濟是好的、特別牛逼的,僅僅是之前執行得不對嗎?
別人我不清楚,這就是我的小故事。所以,你說,我相信分散決策一定比集中決策更合理,是基於客觀的比較,還是只基於信仰呢?好了,我要睡覺了。晚安。
注:小說是王朔的《癡人》,1988年發表於《芒種》第4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葉虛白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