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1|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追風

駕駛艙內的儀表顯示現在是世界協調時間 (UTC) 0140,即香港早上九點四十分。我們的定翼機剛爬升至高度三萬一千英呎,朝著香港東南方向,位於南海北部的東沙群島上空進發。

這次行動是應天文台的要求,透過從飛機投下特別用作量度大氣參數的裝置 -「下投式探空儀」(Dropsonde),收集一個熱帶氣旋的氣象數據。偵測得到的資料會用作分析熱帶氣旋中心的風力分佈和追蹤風暴狀況,以評估其可能對香港及鄰近地區造成的影響。過往,坊間曾有報章將這類行動簡稱之爲「追風」,名字簡單而傳神。


飛向熱帶氣旋

距離投下首個探空儀的位置還有五十多海浬,今次行動總共需要我們投下七個探空儀,最遠的下投點約距離香港三百多海浬的飛行情報區內。附近天氣情況尚算穩定,雖然飛機不時需要繞道避開一些密集的、會影響飛行穩定性的積雨雲。

一般來說,在溫度極低的高層空域(約二萬五千英呎以上),空氣可以承載的水份較低,因此雲量會較少。但是在低氣壓情況下,如熱帶氣旋附近,低層較濕的空氣被抽升到高層上空,水遇冷後凝結,形成如棉花狀的積雨雲,就如我們現在身處的情況。在過往類似的行動中,曾發生飛機被雷擊中的事故,因此我們要格外小心。

於晃動的機艙內,空勤主任Matthew正忙著準備接下來的步驟。他向我示意經已把探空儀接連上飛機上的監察系統;這步驟對於整個探測行動至為重要,能確保下降中的探空儀將收集到的天氣數據送回飛機,再以衞星傳訊方式即時傳送到天文台,實時提供熱帶氣旋附近大氣的氣象資料。

還有約三分鐘到達第一個下投點。副機師Ben是今次行動的 ”Pilot Flying”,負責駕駛飛機,他把飛機減慢至250海浬以下的目標航速。負責 ”Pilot Monitoring” 的我隨即向空管人員確認並獲得投下探空儀的允許。我透過空中防撞系统 (Traffic Collision Avoidance System , TCAS),確定附近沒有其他航機後,一切準備就緒。 


於三萬多呎投下探空儀

“Standby, dropping dropping now! ” Ben 以高昂響亮的聲音發出下投的指令,跟機艙外寂靜的環境形成強烈對比,使我精神為之一振!早已移步到機尾艙準備的Matthew隨即啟動開關,讓重量少於400克的探空儀通過一道金屬管道 (Dropsonde launcher) 滑出機身外,附著的小降傘打開後會減慢探空儀的下降速度,變相延長了偵測可用的時間;從三萬多英呎下降,估計約12分鐘後便會跌進海裏去。

回到機艙,Matthew 緊盯著追蹤系統,當確認接收到探空儀傳回來的大氣數據後,「一切運作正常,預期的天氣數據 - 風速、風向、溫度、濕度和氣壓都順利收妥了。」他欣喜地匯報。我連忙向他舉起拇指,給予一個Like。

飛機上的飛行管理系統 (Flight Management System) 準確計算出到達下一個下投點的時間。「飛機將於12分鐘後到達第二個下投點。」説罷,我的視線立時轉移到經已佈滿黃色及紅色、表示大雨區和雲量位置的天氣雷達顯示屏去。眼前所看到的,意味著接下來的航程會更加有趣!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