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孫子喜歡跟你吃飯聊天?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曾經遇到朋友的父親,雖然年紀近八十歲,但是身體還很硬朗,平常沒有什麼特別的興趣或嗜好,就是很盼望常常和兒孫們聚聚聊聊,其實他很幸運,眾多外孫內孫,都住在大台北盆地裡,坐捷運都可以到,可是因為大家都很忙,結果也是和別人一樣,只有逢年過節才看得到這些孫子。

    當我知道他的苦悶後,就跟他建議,為何不通告所有孫子們,只要來陪爺爺或外公上餐廳打牙祭,每個人就發一千元獎學金,我相信有這個獎勵,那些正在讀中學讀大學的孫子們一定是爭先恐後回來,老人家也可以藉此傳遞自己的人生經驗,或者幫這些孫子們解決生活上或學業上的問題,幫他們實現夢想。

    我同時輕描淡寫的提醒,反正這些錢最後也是會被孩子們分掉,為什麼不現在親手交給孫子輩的家人,而且可以順便鼓勵他們同時督促他們,因為他們的父母親現在恐怕很忙正在為事業奮鬥,沒太多時間管教孩子,老人家有的就是時間與經驗,幫忙照顧孫子輩也是很順理成章的事。

    他聽到我的建議,眼睛亮了起來,不過很快他又提出一個問題:「如果他們來找我,卻都只看著自己的手機,也沒空跟我聊天怎麼辦?」

    我聽了哈哈大笑,說:「這簡單,你只要宣布陪爺爺或外公吃飯的,若不帶手機給兩千元,若是途中有接聽電話的,就只給五百元,我相信他們就會專心跟您聊天了!」

    如何把自己擁有的資產放到自己最在乎的地方,只要我們看得開願意思考,應該人人都可以做得到。又比如說,我也很鼓勵兒女都已在外國成家立業,但是自己又不願意到國外無所事事養老的長輩,把一間房子賣掉,拿到一些現金成立個基金會,聘請一些年輕人來幫自己實現夢想,你關心教育就成立有關教育的基金會,關心環保就成立有關環保的基金會,我相信這樣將自己畢生賺的錢投入在自己在乎的領域,會讓自己的人生有意義,生活得更精彩而豐富。

有研究發現,一個人覺得自己這一生過得很有意義,很值得,通常是來自於他能夠把大部分時間花在自己看重的事情上,人有百百種,每個人看重的事情都不一樣,有人在乎朋友,有人重視家庭,有人喜歡大自然,有人醉心於文化藝術,又有人追求性靈上與宗教上的修鍊;不管是什麼,只要你能把你大部分的資產,也就是時間與金錢,能花在這些自己在乎的事情上,自己就會覺得這一生是完滿而值得。這個研究結論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不太容易,首先是你要先確定自己真正在乎是什麼,然後就要「聰明而看得開」。

    其實,遺產不只給自己的家人,也該回饋給社會。

    我很喜歡的一位義大利作家卡爾諾曾描述:「死亡就是我加上這個世界再減去我!」他用這麼奇怪的算式,大概是想提醒我們,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時不能帶走任何東西,那麼最重要的就是我們留下了什麼?是留下垃圾汙染還是光明與溫暖?世界有沒有因為我們曾經來過變得更美好?我們可曾為了下一代的人類留下足以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

raw-image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許多理財專家,尤其那些想賣我們各種商品的業務員會條列出各種花費,算出你退休後要多少錢才能安享天年,而這個數字對絕大多數的受薪階級來說,恐怕是個天文數字。     對於少數企業主或擁有專業技術或高階主管的人來說,面對「存多少錢才能退休?」這個問題,也許幾年前是預估賺到三千萬就好,等到賺到三千萬後,又
    「環境議題是抽象、較難表達的,除非有汙染發生,才會變得具體。而齊柏林導演的《看見台灣》幫助我們去了解家園,從一個未曾看過的角度去審視,讓島上居民恢復成一個『正常人』。」荒野保護協會創辦人李偉文說,台灣四面環海、更是多島之山,靠山又靠海的我們明明離大自然這麼近,但因為歷史發展的脈絡,台灣人的生活卻總是
    在古代的筆記小說裡看到一則笑話。     有位解差押解一名犯罪的和尚發配邊疆,途中喝了酒,醉得不醒人事。和尚趁機把解差的頭髮剃去,換上自己的僧衣,又把枷鎖除下給解差戴上。     解差醒來後,不見和尚,很緊張。忽然看見自己身穿僧衣,手往頭上一摸竟無毛髮,又看見枷鎖也戴在頭上,很納悶:「奇怪?和尚
    今天學到一個新詞—全職兒女。 這是中國新形態的職業,就像台灣早年說的全職家庭主婦或後來流行的全職奶爸,既然是職業,就會有一定的權利與義務。 全職兒女不同於已流行一段時間的啃老族,因為全職兒女既然是職業,所以會擔負部分家務或陪伴父母親,幫忙處理雜事或接送父母參加他們的休閒及人際活動……等等,兒女是
    哈佛大學布魯克斯的研究發現,成就愈高的人,到了退休之後愈不快樂。 一般的常識總以為,當我們努力工作,認真賺錢,達到職業上的高成就後,也就是所謂人生的勝利組,從此就幸福快樂。其實結果很可能剛好相反,職場愈是成功,退休後愈可能不快樂。 只要稍加思考,這個答案是合理的,就像以前我們當笑話講的,一個原本
    雖然常常接受採訪,但是很少有一篇專訪字數寫到七千多字,而且還是印刷的實體雜誌。 這幾年很多雜誌都停刊了,除了財經政論或八卦類的周刊外,其他以一般社會大眾為取向的刊物都敵不過線上媒體與如滔滔江水綿延不絕的網路訊息。 但是書店的雜誌架上似乎還是琳瑯滿目?我想大多是針對某些特殊族群的專業刊物吧,除了市
    許多理財專家,尤其那些想賣我們各種商品的業務員會條列出各種花費,算出你退休後要多少錢才能安享天年,而這個數字對絕大多數的受薪階級來說,恐怕是個天文數字。     對於少數企業主或擁有專業技術或高階主管的人來說,面對「存多少錢才能退休?」這個問題,也許幾年前是預估賺到三千萬就好,等到賺到三千萬後,又
    「環境議題是抽象、較難表達的,除非有汙染發生,才會變得具體。而齊柏林導演的《看見台灣》幫助我們去了解家園,從一個未曾看過的角度去審視,讓島上居民恢復成一個『正常人』。」荒野保護協會創辦人李偉文說,台灣四面環海、更是多島之山,靠山又靠海的我們明明離大自然這麼近,但因為歷史發展的脈絡,台灣人的生活卻總是
    在古代的筆記小說裡看到一則笑話。     有位解差押解一名犯罪的和尚發配邊疆,途中喝了酒,醉得不醒人事。和尚趁機把解差的頭髮剃去,換上自己的僧衣,又把枷鎖除下給解差戴上。     解差醒來後,不見和尚,很緊張。忽然看見自己身穿僧衣,手往頭上一摸竟無毛髮,又看見枷鎖也戴在頭上,很納悶:「奇怪?和尚
    今天學到一個新詞—全職兒女。 這是中國新形態的職業,就像台灣早年說的全職家庭主婦或後來流行的全職奶爸,既然是職業,就會有一定的權利與義務。 全職兒女不同於已流行一段時間的啃老族,因為全職兒女既然是職業,所以會擔負部分家務或陪伴父母親,幫忙處理雜事或接送父母參加他們的休閒及人際活動……等等,兒女是
    哈佛大學布魯克斯的研究發現,成就愈高的人,到了退休之後愈不快樂。 一般的常識總以為,當我們努力工作,認真賺錢,達到職業上的高成就後,也就是所謂人生的勝利組,從此就幸福快樂。其實結果很可能剛好相反,職場愈是成功,退休後愈可能不快樂。 只要稍加思考,這個答案是合理的,就像以前我們當笑話講的,一個原本
    雖然常常接受採訪,但是很少有一篇專訪字數寫到七千多字,而且還是印刷的實體雜誌。 這幾年很多雜誌都停刊了,除了財經政論或八卦類的周刊外,其他以一般社會大眾為取向的刊物都敵不過線上媒體與如滔滔江水綿延不絕的網路訊息。 但是書店的雜誌架上似乎還是琳瑯滿目?我想大多是針對某些特殊族群的專業刊物吧,除了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文章中,作者回顧自己與父親的關係,及其對父職的理解與實踐。通過反思早年的遺憾與未滿足的期待,作者探討瞭如何透過學習與成長來成為更好的父親,以及對自己的照顧與愛的重要性。文章以父親節為背景,分享了陪伴孩子的喜悅與心路歷程,並強調與他人建立真誠的聯結。這份對父親身份的反思,對許多父母而言是具啟發意義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看到一個應該是大陸的視頻吧!內容說六十歲以後還出來工作,說他不缺錢,一定是假的,應該是子女的工作收入不夠養家,所以只好自己再次賺生活費! 這未免太絕對了,不一様的世界,生活觀真的𣎴一樣啊!我有位朋友,從讀書到工作,都在社會的前五之列,房子跟退休金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是他退休後,去擺攤賣刈包,只是
    每次要參加友人婚宴包紅包,我爸總是一臉又要花錢、浪費錢的口氣和表情,尤其自己的孩子還沒結婚,甚至沒有結婚的可能性,就是錢都給了別人那樣的感覺啦。 他們那代人九成以上都會結婚,所以結婚紅包包來包去也不吃虧,等輪到自己結個婚就回本了,大家彼此彼此。 我的祖父母輩是民國20年左右出生,成年後準備成
    親情,友情,愛情。父親說,我工作大半輩子,就養你和母親。母親說,我洗了大輩子的碗養你們。伴侶,我為你付出這麼多。朋友,我一切都是為你好。 不計代價的付出,是應該的嗎? 簡單的問自己,什麼不是物質的東西,才是重要的?貨幣?感情?宗教?時間? 我之前認識一個人,20來歲,蠻努力賺錢的,可是有天一覺
    Thumbnail
    如果自己這一生過得還可以,工作穩定,身體健康,經濟也過得去,孩子長大各自發展,先生對家庭有責任感,一生不長不短,擁有這麼多,過得這麼舒適,如果對人群沒有一點付出,算不算愧對老天爺對我們的疼惜。 有一位老媽媽,住在北台灣濱海鄉鎮,五十歲那年從公家機關退休,從此投入公益二十五年。老媽媽每天開車為獨
    Thumbnail
    這是一封給孩子的信,分享我們對未來的思考和期許,當我們進入老年並需要照料時,請不要把我們接到你們的小家庭住,即使我們有這樣的要求。這樣做對於我們的自尊和尊嚴來說並不好。
    Thumbnail
    一位70幾歲的長者,回到老家臺灣度過晚年,思考著孩子們各自的生活選擇。他分享了生活態度與心得,包括對孤獨的打敗與對健康的重視。
    「父親教會我的事情」-將大家認同感轉換成資產- 今天回去老家,做爸爸的百日祭拜,讓我有個感觸,覺得人生其實沒有很長~我們成年後多數時間都為了金錢而煩惱!即使有了點錢,也是不敢拿來享受!反而認為花光就沒有了! 人的一生,任何事情都無法帶走的!包含在人間的金錢名利及所有資產!唯一能夠帶走的是:「記憶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文章中,作者回顧自己與父親的關係,及其對父職的理解與實踐。通過反思早年的遺憾與未滿足的期待,作者探討瞭如何透過學習與成長來成為更好的父親,以及對自己的照顧與愛的重要性。文章以父親節為背景,分享了陪伴孩子的喜悅與心路歷程,並強調與他人建立真誠的聯結。這份對父親身份的反思,對許多父母而言是具啟發意義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看到一個應該是大陸的視頻吧!內容說六十歲以後還出來工作,說他不缺錢,一定是假的,應該是子女的工作收入不夠養家,所以只好自己再次賺生活費! 這未免太絕對了,不一様的世界,生活觀真的𣎴一樣啊!我有位朋友,從讀書到工作,都在社會的前五之列,房子跟退休金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是他退休後,去擺攤賣刈包,只是
    每次要參加友人婚宴包紅包,我爸總是一臉又要花錢、浪費錢的口氣和表情,尤其自己的孩子還沒結婚,甚至沒有結婚的可能性,就是錢都給了別人那樣的感覺啦。 他們那代人九成以上都會結婚,所以結婚紅包包來包去也不吃虧,等輪到自己結個婚就回本了,大家彼此彼此。 我的祖父母輩是民國20年左右出生,成年後準備成
    親情,友情,愛情。父親說,我工作大半輩子,就養你和母親。母親說,我洗了大輩子的碗養你們。伴侶,我為你付出這麼多。朋友,我一切都是為你好。 不計代價的付出,是應該的嗎? 簡單的問自己,什麼不是物質的東西,才是重要的?貨幣?感情?宗教?時間? 我之前認識一個人,20來歲,蠻努力賺錢的,可是有天一覺
    Thumbnail
    如果自己這一生過得還可以,工作穩定,身體健康,經濟也過得去,孩子長大各自發展,先生對家庭有責任感,一生不長不短,擁有這麼多,過得這麼舒適,如果對人群沒有一點付出,算不算愧對老天爺對我們的疼惜。 有一位老媽媽,住在北台灣濱海鄉鎮,五十歲那年從公家機關退休,從此投入公益二十五年。老媽媽每天開車為獨
    Thumbnail
    這是一封給孩子的信,分享我們對未來的思考和期許,當我們進入老年並需要照料時,請不要把我們接到你們的小家庭住,即使我們有這樣的要求。這樣做對於我們的自尊和尊嚴來說並不好。
    Thumbnail
    一位70幾歲的長者,回到老家臺灣度過晚年,思考著孩子們各自的生活選擇。他分享了生活態度與心得,包括對孤獨的打敗與對健康的重視。
    「父親教會我的事情」-將大家認同感轉換成資產- 今天回去老家,做爸爸的百日祭拜,讓我有個感觸,覺得人生其實沒有很長~我們成年後多數時間都為了金錢而煩惱!即使有了點錢,也是不敢拿來享受!反而認為花光就沒有了! 人的一生,任何事情都無法帶走的!包含在人間的金錢名利及所有資產!唯一能夠帶走的是:「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