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點的街道,我在回家的路上
有涼爽的陣陣微風,有明亮的月光,有一整片藍的莫名的天空(my god...不是黑的耶)
今個兒下班之後,請老哥去絕色看了「練習曲」
說穿了,就是壓不住想看這部電影的欲望
之所以約老哥去,是因為想讓他也看看這種電影
長達兩個小時的影片,好值得
片名雖然練習曲,但有小名「單車環島日誌」
單車環島在今天已經不是什麼轟動武林的大事了
雖然不是人人都有此經驗,但只要有體力、時間、意願的話,成行並不是什麼難如登天的事
所以我把重點放在…「日誌」上
主角環島中看到的、經歷的才是這部電影的生命
而那就是台灣,我們土生土長的台灣
喜歡這部電影,有好幾個點都讓我覺得棒
首先是台灣的自然景色
嗜愛美景的我非常喜歡螢幕捕捉到的山光水色
那綣綣猶如冒煙翻滾的白雲、
那藍上加藍的深遂海水、
那白白大大的發電風車、
那來自太平洋的海風、
那倒映在海面上的閃閃金光…
再來是主角拜訪苗栗爺奶以及台東的誠正商店(名,記不住了)
這兩段的共通點就是親情,因為是死穴,所以昇華為感動時,發酵自然也是加倍
尤其是後者的老爺爺在分享自己雕刻作品時流露出來的自然情感
我覺得那段好像是記者在採訪老先生一樣,沒有修飾也沒有隱藏,只是平舖直敘地描述對於母親的愛
他說:「母親,全世界只有一個」
簡單一句話,卻是千古不變的事實,雖然淡淡的,但是好有力量
那時,我的眼眶又開始八分滿了,好險沒掉淚,不然老哥一定又要唸我神經了
另外,主角拜訪爺奶時,那段神明遶境的畫面,我覺得超熟悉
從小在鄉下長大,對於這樣的神聖時刻,也參與了十多次
每次除了有種看熱鬧的心態之外,說真的,我並沒有什麼隨神遶境的興致
只是一直都好奇著,輩份最高的爺爺為什麼會對於廟寺神明如此熱衷?
為什麼我最尊敬的人最尊敬的竟然會是神明?
今天看到主角的老爺爺跪在地上等待神轎過身時,我才恍然大悟
原來,老人家對於神明的敬意除了本身的敬畏之外,還有一種代表全家老小求取保佑的意味在
老哥問說:「為什麼主角要在那一瞬間掉淚?」
我的回答顯然有欠深度:「因為他看到老爺爺那麼老了還跪在地上,所以捨不得」
突然間,看著他落下的淚水,我想我懂
第三則是台灣情感的原味呈現
這個讓我想到導演和台客的書「到不了的地方」及其二
雖然一個是影像,一個是文字搭配照片
但是在不同形式的作品裡,我同樣看見了一股台灣特有的生命力
很多知名人士在這部影片裡扮演著路人的角色
當然,有更多是不知名演員
可厲害的就是能在這平淡無奇的對話中表露出一種專屬台灣人的氣味
而那是不分本省人、原住民或是外省人的
碰到那個藍芽小子,傻得很搞笑,看到他在講話的憤怒及不滿,還以為是在跟女友講電話
後來才知道是跟老媽在通電話,這段有點不是那麼溫暖,但是我覺得滿寫實的
楊麗音飾演特教老師,挺有感覺的
她擔心聽障學生的未來,這點給我似曾相識的心酸
對於交手過的學生,多少會有點不放心,尤其是那些弱勢或是行為偏差的
一句超有感染力的主打slogan「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
就是在這個片段,主角以平淡加三倍的口吻向楊麗音回答
可是,不知怎地,越淡,越有感覺;越輕,越是深刻
那個在介紹防波堤的司機兼導遊,吳念真飾演
每次,他講話都不會有什麼明顯的抑揚頓挫,但是就是能夠刺進我的心裡
他說「更可怕的是以後我們的子孫說不定會以為防波堤是從海裡長出來的」
看似帶趣的玩笑話,也許是有什麼想要告訴觀眾的吧
還有,在東岸拍戲的那段,「忘了怎麼飛翔的鴿子」「只有一個輪子的尋找」
都是靠著太平洋的風才歸於正常
在宜蘭小吃店裡談論北火電廠的那段話,很好笑也很實在
在介紹莎韻之鐘不是日本時代的鐘的語調和口氣也本土到不行
在西岸碰到兩個塗鴉少年,一起噴漆彩繪,有人彈奏唱歌,那樣的年少,是自然,也是瘋狂
後來,碰到同是環島的單車遊者,是很美妙的際遇,「被幫and幫人」、「往北and 往南」
最後是男主角的反應方式
之所以不用「演出」來指稱是因為我不覺得男主角是在演戲,而是某種自然反應
路途中碰到驚訝的事,只是瞪大眼睛地瞧著
看到開心愉悅的畫面,頂多也是靦腆地露出小酒窩
沒有過多嚇死人的動作表情,也沒有流於華麗的語詞
是什麼樣的感動可以膨脹到整間電影廳?
我想是「無聲」
有很多不需要透過刻意的聲音、動作來傳達
尤其是情感
今天,我才知道,原來我對這塊土地是有感情的
年復一年,走著同一條路線,日復一復,看著相同的街道
說是地盤的熟悉,其實也是感知的麻痺
對於生活週遭,看不出新玩意
太陽底下,也找不到什麼新鮮事
除了對於工作生活的緊張追求,對於政府社會的不滿抱怨,好像所剩無幾了
總是盤算著出國看看世界
但是對於腳下踩著這塊土地
其實還有好多地方都還沒到過
還有好多故事,我都還沒聽過
還有好多好人,我都還沒遇過
就只是任由雜七雜八的塞滿我的生活,然後跟這一切可能『錯過』
真是傻蛋一個半
出發不待何時,只要準備好你歸零的一顆心,拭淨的眼睛,即可上路
最後,我只想說【台灣,真的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