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因為七月開始追《能幹貓今天也憂鬱》,自然地被推播了幾年前的小品動畫《同居人是貓》。本來沒抱太大期待,看個第一集試試水溫,可能因為主人翁是作家的設定,不小心就一天完食。
稍稍劇透一下第一集的內容補充基本設定。主角素晴是一個對社交感到恐懼的少年(暢銷)作家,開局父母離世,在父母的墳前出現一隻小貓,於是展開這段原本習慣隻身一人的主角,因為與貓同居,而逐漸與另一個、又一個生命產生連結的故事。
身邊確實蠻多朋友,看起來並不像我個人那麼需要社交、倚賴朋友。無關是非,只是假使如素晴意識到自己或多或少想多跨出一點點原定的邊界,這樣的改變通常需要自身或環境的動機支持。比如素晴因為需要照顧貓咪「陽」的起居,練習去認知同居人的生活習性、與寵物店店員產生聯繫等等,大部分的個人特質改變還是奠基於自發自願的起點。
我想表達、或帶點自省的是,人們常常用自己的理所當然去強加詮釋其他人的行為,或以關心之名、或行迫害之實,以指導棋的形式指點其他人的生活模式或習慣。當然在特定的某些關係可能成立,基於這樣的連結能更加緊密,但更多時候其實反而會造成當事人的抵抗或委屈。無論如何,大部分的時候我是努力練習甚至倡議,尊重其他人的生活方式的。儘管我自己很能接受(甚至很開心)其他人指出我的缺點或怪異之處,也是我個人的選擇和個性使然,並不普世性地適用於其他人。畢竟,我們終究很難知道別人的一個習慣、一個想法,是基於什麼樣的出發點或人格建立歷程。單方面地、單點地、高姿態地去指指點點,未必總是對當事人而言是友善的。
承同前面所說,倘若指導感的鑿痕過深,其實容易會引發閱聽眾反感。就本部動畫而言,作者很巧妙地以人與貓的關係合理化地包裝了這部分的輸出。人和「另一個生命」很難完全理解,看世界的角度也並不相同。動畫中一個一個的單一事件,作者都用人和貓的視角分別敘述一次,並在貓咪視角中常常可以見到超乎「常識」的台詞,像未經涉世未受污染的天真,也帶有浪跡天涯以求溫飽的經驗,來詮釋素晴的人類行為。
(當然也有可能作者單純想表現一個人貓關係,是我自己在藍色窗簾,但姑且以我觀影的感受作為本文撰寫出發點。)
劇中真正有趣且讓我感動的是,一貓一人,一再地讀錯彼此的一舉一動背後的動機,卻基於對彼此的信任和依賴,殊途同歸地緊緊相依。或許,只要交付真心地理解與交流,儘管語言不通、即使思考邏輯完全不同,但在某個互動的交流中,真摯的心意終究能或多或少傳達的吧。
這也讓我想到《小王子》中對於「馴服」的討論。希望有一個人真能打從心底地、自發地,願意等著我、期待與我相伴,而我也是擁著對等的,甚至更多更滿的心意。如此,儘管相隔再遠、即使暫時無法見面,聯繫也不會因此斷裂。而我們終將一天一點地,朝著彼此前進,為了很久很久以後,彼此能夠緊緊相依的未來,先各自努力。
非常推薦大家有空的時候可以看看這部小品動畫,或許也能帶給你更多、更不同於前述的,心靈小小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