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her

40公開內容

總有一些什麼,是無法歸類的。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小琉球正熱鬧進行三年一度的迎王祭典,也是俗稱的王船祭、燒王船活動。身為在地子女,雖然不算是土生土長,倒也是「根」一樣的存在。因為今天(9/5)主要走我們宗族這段,所以早早就請了幾天假,從台北暫時脫離庸碌的都市生活,投身民俗文化以及鄉里鄉親活動氛圍,也算是每三年就提醒自己暫停一下、沈澱一下的小小抽離。
Thumbnail
三年才一次, 舉行的時候想必很隆重,璧怡是首次知道這個祭典,謝謝渡狼介紹喔~
對積攢了一整天壓力的我們,求的大抵不是什麼心靈澄清的澈悟,需要的其實就是,一段和自己對話的時間,徹底地放鬆、徹底地聽聽身體的需求。暫時放下人際的紛擾和工作的壓力,許自己,半小時也好、15分鐘也沒問題,總之是一段純粹的自我時光,Me Time。
Thumbnail
可能對很多人來說,美術館不會是「不知道要去哪所以去一下」的地方,但經驗體感上,30元的成人票價、不限時、交通方便,鄰近的圓山和民權西路也有不少餐廳,天氣沒有太熱還能逛逛花博公園(也常常有週末戶外擺攤可以逛),幾次安排體驗都非常好!
Thumbnail
渡狼/DL 熟齡文青 看到樓上的留言討論笑出來,想到有個週五晚上去逛東京國立博物館,發現不少約會/聚會的人,像是沒事進去逛個街並(極小聲)交談更新近況,覺得有點驚訝,但應該也算是博物館文化融入生活的表現(?)另外推薦北美館的地下室,天井、小花園跟圖書館常常帶來一種秘境的感覺(只可惜沒有隱密轉角)😅
「安靜離職」,指工作上「只完成工作最低需求」的態度。時代變遷,對生命、生活的看法,以及「獲取收入」的管道,都淡化著「工作」的必要性。「安靜離職」更像一種選擇看待「工作」的態度。人一天的精力有限,主管同仁客戶,包裝得理所當然的期待、情緒反應、和完美成品,及份外事宜,其實並不全是「合理」。
Thumbnail
謝謝DL,這是個好問題一開始不被工作占據而多出大把時間時會…
呼吸,乍似簡單自然,甚至是本能的生存必須,卻反而平時都被忽略。好好地深吸一口、穩穩地緩慢吐出,隨著瑜珈練習,一次一次,感受這項維持生理機能的運作,似乎也連帶地觸發善待之心,更感謝了這副應著我的任性,日夜勞累的身軀。
Thumbnail
一個動作,未必只有做到、做不到,兩種結果。膝蓋微彎15度後,身體就能壓摺得更深。下一次或許是只需微彎13度。一點調整、一點伸展,側點身、手掌腳掌位置、身體翻開的幅度,一點點的微幅挪動,都開拓了身體的新可能,無須以標準答案比對,也不必否認當下的自己,接受未知、接受變動,每一刻都是新的練習。
Thumbnail
課程每週進行,難度持續提升。對於肌力和平衡感的需求,已漸漸不堪負荷,只能勉強做到相仿的姿勢,談不上標準,更遑論持久。細索著如何做好,更深入去咀嚼老師的指令和提示,手掌推地、指尖也用力,沒想過的施力方式,確實有助於分攤一些重力。不夠熟練,依然苦撐,卻也因此發覺了新的可能性,幾近竭力、甚至認知原
Thumbnail
所謂修身養性,或許這也是其中一環。不牽連、不過度,隨著一個一個瑜珈動作,感謝這個容納我們的空間,包容一切伸展,也涵括輕鬆的笑語或低落的汗珠,好的累的,一概承受。
Thumbnail
瑜珈課總是能讓我看到更多,不同於以往對於世界的探索,更多的是對內的自我審視。例如引言,是真切地感受到身體的實物與內部的每個環節,以及各項的身體素質,是息息相關的。能不能做到某些動作、能持續多久,如同木桶效應,終究是取決於木板最低的一個邊。綜合性的自我成長,或許才能支撐起更大的願景。
Thumbnail
在職場平心靜氣、修身養性,遠比過度爭權奪利、心機暗算,更能夠獲得內在的滿足和長期的幸福感。不合理的要求、不抱善念的人,我們人生中都沒少遇過,雖然煩人,但培養能平靜看待的心境、最低限度完成避不開的交集任務,也是一種成長。
Thumbnail
我也想過這個問題,之前還看了《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這本書XD(看不下太多字的,只能看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