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七一三事件(中)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一九四九年五月,臺灣省主席兼東南軍政長官陳誠頒佈「戒嚴令」,包括澎湖、金門等離島在內,全台進入肅殺高壓的戒嚴時代,此後,政工部門負責查檢所有信件。

煙台聯中校長張敏之自赴澎湖之後,堅持向軍方爭取學生的「受教權」與教師的「工作權」,屢向臺灣方面求援,去函前山東省主席秦德純、前山東省教育廳長徐軼千,及崔唯吾等人,促請在臺的山東諸位大家長出面調查,但信函全遭政工單位截獲。

駐漁翁島的受編山東學兵王光耀,於七月十七日、二十日寄出的兩封發洩情緒、紓解不滿的私人信件,遭政工人員查出寫有「詆毀司令李振清」等「反動文字」。

八月中旬,前山東省教育廳廳長徐軼千赴澎湖,視察學生編兵後的生活,煙台聯中校長張敏之陪視,張校長向在場學兵言明:「不滿十六歲者,可回校唸書。」言畢,卻僅見三十位學童兵出列,原來,澎防部早已做了預案,大部分學童兵被支開,並不在現場。眼見出列學生過少,張校長執意要進營內察看,軍方不允。

此後,軍方開始嚴密監視張敏之校長,不許張校長離開澎湖。

(三)

八月十八日,澎防部司令李振清向長官陳誠舉報:「查獲澎湖島內潛伏匪諜分子」。

九月十五日夜間,幾名便衣到張敏之校長家中,翻箱倒櫃,查找「可疑資料」,並將張校長押入澎防部營區禁錮;同一時間,煙台聯中第二分校校長鄒鑑與部分師生也遭逮捕。

軍方炮製的所謂「潛伏匪諜案」,交由陸軍三十九師師長韓鳳儀、師政治部少校秘書陳福生等人「偵查」。偵訊期間,陳福生等人製作偽證,羅織匪諜罪名,以殘忍恐怖手段刑求逼供,張敏之校長慘遭手指扎針、鞭子抽打;學生遭到晝夜不間斷的刑求,有的學生一晚上就連續遭受吊刑、掌嘴、鞭打、電刑,直到承認「張校長、鄒校長是匪諜首領」,才停止用刑。如此,先是二十餘名師生遭胡亂咬出。

九月底,三十九師師長韓鳳儀向臺灣保安司令部報告:「八月破獲『中共膠東區』南下匪諜張敏之等數名」,臺灣保安副司令彭孟緝當即派保安處少將副處長舒紹鴻三人「赴澎湖調查」。

十月六日,舒紹鴻自澎湖回報臺灣保安司令部:「陳福生已查出匪諜八十餘名」,並且,依照澎防部司令李振清之意,「情節重者解往臺北,餘者就地自新」。

到了十月下旬,在殘酷刑求之下,已有九十六名師生遭逮捕。

十月二十七日,三十九師師長韓鳳儀,將所謂的「中共膠東區南下匪諜」張敏之、鄒鑑、徐承烈等四十五名「情節重者」,搭輪船解赴臺北,交臺灣保安司令部繼續審訊。

但澎湖軍方仍然沒有收手,至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初,此案牽連無辜師生已達百餘名,除已解往臺灣保安司令部的四十五人,另有五十五名所謂「情節輕者」,續押於三十九師聽候處置。這五十五人被分別帶至馬公、漁翁、桶盤等島,軍方借用民居對他們施以電刑、掌嘴、吊刑、鞭打或強行灌水等殘忍手段,進行套供,逼他們認罪。不願合作、不肯招供的女學生則被軍方帶往海邊,命其脫光衣服,躺在佈滿壺藤的礁石上,肌膚遭尖銳礁石劃破,任海邊熾烈的太陽曝曬,直至願意招供或承認自己是匪諜為止。

三十九師政治部用盡激烈殘忍的手法,輾磨學生的意志,以利羅織罪證、登載不實的口供,編造出「三十九師遭中共膠東區南下匪諜組織滲透,暗中鼓動兵運,破壞建軍工作」之荒唐假案,承受不住的學生最終違心簽下自白書,承認自己係「潛伏的匪諜」。

此外,軍方恐嚇學兵,若不聽從,將被「拋錨(拋入海中)」,或拉去槍斃,這些十幾歲、吃不飽、營養不良、遠離父母、被迫脫離老師庇護的山東孩子們,受此威脅,擔驚受怕、情緒緊繃,夜間常出現神志失控、集體崩潰之「炸營」狀況。

(四)

被解往臺北的四十五人,全係煙台聯中之師生,他們以為,離開澎湖,即脫離李振清、韓鳳儀的支配,乃可獲平反的契機。他們卻不知,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後被稱為「臺灣屠夫」的臺灣保安副司令彭孟緝,已核派之前「赴澎湖調查」的保安處少將副處長舒紹鴻任本案審判長,王傳鑫、陳煥生為審判官。

昔日偵查者擔任今日審判者,與運動員兼裁判無異,荒謬之極。

台灣的那些雞毛蒜皮  取自國史館

台灣的那些雞毛蒜皮 取自國史館

台灣的那些雞毛蒜皮  取自國史館

台灣的那些雞毛蒜皮 取自國史館

戒嚴時代的臺灣,軍法審判在「治亂用重」、「速審速結」體制下運行,師生們十月三十一日到達臺北,臺灣保安司令部十一月十日即做成判決書,十一月十四日當庭宣判。不到十天的審理,判決主文稱:

「張敏之、鄒鑑、劉永祥、張世能、譚茂基、明同樂、王光耀等因犯叛亂罪一案,共同意圖非法方法,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罪證明確,各處死刑,並褫奪公權終身。」

東南軍政長官陳誠十二月六日批示「照判執行」,十二月十一日,張敏之校長、鄒鑑校長、在私人信件中「詆毀司令李振清」的王光耀與其他四名學生,於臺北市馬場町刑場槍決。

翌日,《中央日報》登出大字標題「你們逃不掉的  昨續槍決匪諜七名」,《新生報》大標題「臺灣豈容奸黨潛逆  七匪諜昨伏法  保安部破獲匪諜運兵機構  黨羽百餘人均一網打盡。」

台灣的那些雞毛蒜皮 取自國史館

台灣的那些雞毛蒜皮 取自國史館

台灣的那些雞毛蒜皮 取自國史館

台灣的那些雞毛蒜皮 取自國史館

台灣的那些雞毛蒜皮 取自國史館

台灣的那些雞毛蒜皮 取自國史館

台灣的那些雞毛蒜皮 取自國史館

台灣的那些雞毛蒜皮 取自國史館

1949年12月7日《新生報》

1949年12月7日《新生報》

七人遭槍決之後,尹廣居、王子彝兩名學生因受刑過重,死於保安司令部看守所;鄒鑑校長遺孀崔紹萱女教員李嚴萍、李寒梅、張靜然四名女性被解往綠島,於「臺灣省保安司令部新生訓導處」接受「感訓教育」;餘下三十二名師生,於一九五零年交「內湖新生總隊」施以「感化」,翌年秋,又發往各部隊服役;拘於澎湖之五十五名學生,入三十九師「新生隊」就地「感化」,一年後重回軍中服役。

那時,全台各地名為「新生訓導處」「新生總隊」「新生隊」之機構,實為關押政治犯之監獄。自一九五零年代起,各地政治犯多送往綠島,每日下地勞動改造,接受非人道「感訓教育」,到岸邊搬石、修建監獄,亦全由政治犯完成;且食物常為餿食,因美軍顧問團要上綠島視察,監獄管理人員給所有犯人換上新衣,讓犯人六人一組,圍坐室外,擺出六人共食一菜一湯的樣子供美方參觀、拍照。

綠島上的女政治犯。美軍顧問團攝

綠島上的女政治犯。美軍顧問團攝

美軍顧問團攝

美軍顧問團攝

張敏之校長於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在臺北被槍決之後,北平師範大學英語系畢業的遺孀王培五,與六個孩子被情治單位列為「匪諜眷屬」,行蹤遭到監控,無人敢收留,沒人和他們說話。

一家七口從澎湖搬至屏東,王培五任教萬丹初中,既要掙取微薄薪資以糊口,又要獨力撫養三到十四歲不等的六個孩子,分身乏術,甚是辛苦,四歲女兒送去上學,不圖成績有多好,只求孩子能有人管;三歲幼子帶去上班,媽媽在教室內上課,孩子在教室外哭著要媽媽,被校長訓斥……

同時,因背負「匪諜眷屬」身分,管區警員三不五時登門「查戶口」,情治單位在學校安插同班學生做線人,一家人遭暗中監視。

台灣的那些雞毛蒜皮 取自轉型正義資料庫

台灣的那些雞毛蒜皮 取自轉型正義資料庫

台灣的那些雞毛蒜皮 取自轉型正義資料庫

台灣的那些雞毛蒜皮 取自轉型正義資料庫

長子張彬台大畢業時,王培五告訴長子:「我們不能住在臺灣,一定要到美國去,臺灣不是我們的天地,我們沒有前途,國民黨不允許我們生存。」一九六零年代,藉留學與工作的名義,張家七口人全部移民美國。對他們來說,澎湖與臺灣是留下太多創傷的傷心地。

 ——待續——

avatar-img
24會員
119內容數
出土檔案,還原史實,前事今聲,柳笛講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柳笛摸金 的其他內容
面對槍與刺刀的威脅、學長的被捕,學生們驚駭不已,被迫吞下眼淚,放棄抵抗。
「我就想做一個平民版的蘋果麵包,當作一個渴望富裕生活的象徵」
將門遺孤殺人焚屍,可得免死、出獄、移民,非將門的受害楊家,該是怎樣的心境與景況?該如何面對未來?
楊母將頭顱往法庭上一放,指著黃效先說:「楊士榮在這裡,今天你要說實話!」
「黃家子女計四子三女七人,除二十歲長子黃效先已入海軍官校外,其餘三子三女特准送入遺族學校,由撫卹處每年撥發子女教育費」
「你的家人報案說你失蹤,所以來找你回去。」
面對槍與刺刀的威脅、學長的被捕,學生們驚駭不已,被迫吞下眼淚,放棄抵抗。
「我就想做一個平民版的蘋果麵包,當作一個渴望富裕生活的象徵」
將門遺孤殺人焚屍,可得免死、出獄、移民,非將門的受害楊家,該是怎樣的心境與景況?該如何面對未來?
楊母將頭顱往法庭上一放,指著黃效先說:「楊士榮在這裡,今天你要說實話!」
「黃家子女計四子三女七人,除二十歲長子黃效先已入海軍官校外,其餘三子三女特准送入遺族學校,由撫卹處每年撥發子女教育費」
「你的家人報案說你失蹤,所以來找你回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第一章:起點 梅花294年8月20日是我準備上大學的一年,那天剛好是我國梅花國跟玫瑰國簽署邦交協議,當我國政府簽下合約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梅花國地獄的開始。 何必問同學回答我的問題!男人的逼問聲響徹整間辦公室,審問是他最擅長的事情,仗著自己的親人跟政府有合作關係所以濫用權力且利用了這層關係當上
Thumbnail
【原來他們都是同學】  1941年(昭和十六年),戰爭已開打了四載,日本當局對於臺人的社會活動愈加限縮,不但加強逮捕異己入獄的力道,甚至一反前例的不願告知逮捕理由。在這個動輒得咎的動盪時代,一場臺灣在地青年的聚會是談何容易,更何況他們是一群醫學校畢業的知識份子;然而詹作舟、賴和、杜聰明的醫學校
臺灣保甲制度 臺灣在清治時期便有隨其他省份實施保甲制度。 台灣在日本統治時期台灣總督府警察機構用來控制臺灣社會的制度也稱作保甲制度。起源於1899年5月8日拂曉,以陳秋菊為首的700名抗日人士,襲擊台北城、大稻埕。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召商人辜顯榮來商量鎮壓抗日與匪徒勢力之策。辜顯榮貢獻的「治匪」策,
林宜敬先生的新書《幸福的鬼島》裡,寫一篇【1945,一個殖民地青年的中國夢】,從歷史軌跡中,發現這一政策並非首次出現。1948年,陳君被保送到南京的國立政治大學讀書。1949年4月,中共解放軍南下,陳君聽到共軍電台廣播,宣稱對政治大學全體師生進行判刑,直接宣布各職級的刑期。陳君起初不以為意,翌日醒來
Thumbnail
陳欽生從馬來西亞來到臺灣求學,卻意外捲入政治事件,被冤判入獄。如今,他積極參與人權教育,致力推動轉型正義。他的故事提醒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並且需要受難者與整個社會的共同合作來達成真正的「創傷療癒」。
Thumbnail
陳欽生藉由的生命故事,關注威權下受難者的心理創傷,以及我們能提供什麼幫助。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傅辰曄校長,原本是一個職業軍人,上尉退伍後再去念教育學程的人,本以為當個老師到退伍的。不過上一任的思本高中校長相當賞識傅辰曄,把他當成接班人般的培養著。正如現在思本國中校長陳宗慶,把蔡曜暘當成接班人般。本來「思本軍校」只是少部分人在講,等到傅辰曄接任後,這個說詞愈來愈多人在講,思本軍校不脛而走。
Thumbnail
我一生感謝這兩位熱衷政治的校長及教授。 若非張啓民校長放行,陳癸淼教授代表中興大學向張啓民校長求情,我可能以中學國文教師終老。
Thumbnail
臺灣作為一個成熟的經濟體,媲美歐美先進國家,卻時常傳出道德淪喪的難堪消息,近年來被冠上「詐騙之島」的稱號,惡名昭彰成了國際間爭相撻伐的對象。教育界及國軍分別爆發有違倫常及官兵自殺的憾事,成為社會問題,更可能成為國安危機。
Thumbnail
教育部潘文忠部長:當您在內閣改組不動如山,任內卻發生豐原高中學生自殺到新北國中少年割喉,您問心無愧嗎?當我三年前擔任國教署諮詢委員提案修正《校園霸凌防制準則》,呼籲對學生的一次性暴力或重大肢體傷害也是霸凌,教育部卻到現在都沒有完成修法。如今學生在校內被割喉慘死,竟然都不是校園霸凌,這不是很諷刺嗎?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第一章:起點 梅花294年8月20日是我準備上大學的一年,那天剛好是我國梅花國跟玫瑰國簽署邦交協議,當我國政府簽下合約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梅花國地獄的開始。 何必問同學回答我的問題!男人的逼問聲響徹整間辦公室,審問是他最擅長的事情,仗著自己的親人跟政府有合作關係所以濫用權力且利用了這層關係當上
Thumbnail
【原來他們都是同學】  1941年(昭和十六年),戰爭已開打了四載,日本當局對於臺人的社會活動愈加限縮,不但加強逮捕異己入獄的力道,甚至一反前例的不願告知逮捕理由。在這個動輒得咎的動盪時代,一場臺灣在地青年的聚會是談何容易,更何況他們是一群醫學校畢業的知識份子;然而詹作舟、賴和、杜聰明的醫學校
臺灣保甲制度 臺灣在清治時期便有隨其他省份實施保甲制度。 台灣在日本統治時期台灣總督府警察機構用來控制臺灣社會的制度也稱作保甲制度。起源於1899年5月8日拂曉,以陳秋菊為首的700名抗日人士,襲擊台北城、大稻埕。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召商人辜顯榮來商量鎮壓抗日與匪徒勢力之策。辜顯榮貢獻的「治匪」策,
林宜敬先生的新書《幸福的鬼島》裡,寫一篇【1945,一個殖民地青年的中國夢】,從歷史軌跡中,發現這一政策並非首次出現。1948年,陳君被保送到南京的國立政治大學讀書。1949年4月,中共解放軍南下,陳君聽到共軍電台廣播,宣稱對政治大學全體師生進行判刑,直接宣布各職級的刑期。陳君起初不以為意,翌日醒來
Thumbnail
陳欽生從馬來西亞來到臺灣求學,卻意外捲入政治事件,被冤判入獄。如今,他積極參與人權教育,致力推動轉型正義。他的故事提醒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並且需要受難者與整個社會的共同合作來達成真正的「創傷療癒」。
Thumbnail
陳欽生藉由的生命故事,關注威權下受難者的心理創傷,以及我們能提供什麼幫助。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傅辰曄校長,原本是一個職業軍人,上尉退伍後再去念教育學程的人,本以為當個老師到退伍的。不過上一任的思本高中校長相當賞識傅辰曄,把他當成接班人般的培養著。正如現在思本國中校長陳宗慶,把蔡曜暘當成接班人般。本來「思本軍校」只是少部分人在講,等到傅辰曄接任後,這個說詞愈來愈多人在講,思本軍校不脛而走。
Thumbnail
我一生感謝這兩位熱衷政治的校長及教授。 若非張啓民校長放行,陳癸淼教授代表中興大學向張啓民校長求情,我可能以中學國文教師終老。
Thumbnail
臺灣作為一個成熟的經濟體,媲美歐美先進國家,卻時常傳出道德淪喪的難堪消息,近年來被冠上「詐騙之島」的稱號,惡名昭彰成了國際間爭相撻伐的對象。教育界及國軍分別爆發有違倫常及官兵自殺的憾事,成為社會問題,更可能成為國安危機。
Thumbnail
教育部潘文忠部長:當您在內閣改組不動如山,任內卻發生豐原高中學生自殺到新北國中少年割喉,您問心無愧嗎?當我三年前擔任國教署諮詢委員提案修正《校園霸凌防制準則》,呼籲對學生的一次性暴力或重大肢體傷害也是霸凌,教育部卻到現在都沒有完成修法。如今學生在校內被割喉慘死,竟然都不是校園霸凌,這不是很諷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