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痛手術是怎樣出現的?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十九世紀初,觀看手術的人會坐在長廊,拿出懷錶,計算手術總時間。比方說,蘇格蘭外科醫師羅伯特.李斯頓(Robert Liston, 1794-1847)在倫敦大學學院醫院(University College Hospital)動手術時,便是以手法快速馳名。他曾在一次腿部截肢手術中,匆忙間連病人的睪丸也切掉了。在另一次快速的截肢手術中,李斯頓雖然饒過病人的睪丸,卻意外切斷助理的兩根手指。後來病人與助理雙雙死於壞疽,而一名在旁觀看這場手術的人,看見李斯頓匆忙揮舞手術刀,刀子戳破了外套,還以為李斯頓被戳死,因此嚇得休克,一命嗚呼。在麻醉劑出現之前的年代,手術就是這麼危險。 

由於減輕手術疼痛的需求相當迫切,醫師開始試驗諸多可能當成麻醉劑的東西。酒精、印度大麻製劑(hashish)與鴉片都曾入列,但效果差強人意。雖然這些東西可稍微讓感知遲鈍,卻不足以麻痺手術刀割開肌肉的痛楚。至於物理學的應用方法,例如把肢體放在冰中,或者用止血器使之麻木也都無法奏效。疼痛總能趁虛而入。有些外科醫師比較大膽,甚至過分到把病人掐昏,或是乾脆重擊頭部,讓病人失去意識——盡管多數醫師懷疑這樣是否利大於弊。在十九世紀外科醫師所受的訓練中,血腥就和空氣一樣稀鬆平常,病人會不停扭動與吶喊,而手術就是要快手快腳。或許正因如此,一名不屬於外科的醫師開始思考能不能無痛手術。他便是波士頓牙醫威廉.莫頓(William T. G. Morton, 1819-1868)。

一八四三年,二十四歲的莫頓娶了前國會議員的姪女伊麗莎白.惠特曼(Elizabeth Whitman)。惠特曼家世顯赫,有貴族血統的父母看不起莫頓的職業—當時牙醫的地位不比理髮師高到哪去。惠特曼夫婦雖答應女兒嫁給莫頓,但條件是,莫頓要學地位崇高許多的醫學。

一八四四年秋天,莫頓乖乖進入哈佛醫學院,這時他上了查爾斯.湯瑪斯.傑克遜醫師(Dr. Charles T. Jackson, 1805-1880)的化學課。傑克遜熟稔乙醚的藥理特性,包括麻醉效果。即使傑克遜身為優秀的執業醫師,顯然也未曾認真思考過在外科手術中使用乙醚的可能性。莫頓在傑克遜的一堂課中學到乙醚,而乙醚能讓人昏睡的強烈功用令他深感興趣,於是他以自己的寵物犬做實驗,並記錄道: 

一八四六年春,我以美國水獵犬做實驗,把牠的頭塞進底部有硫醚(sulfuric ether)的廣口瓶……牠吸入揮發氣體,不一會兒就在我手上完全癱軟。之後,我把瓶子移開。大約過了三分鐘,牠醒過來,大聲吠叫,蹦蹦跳跳進入十呎外的水潭中。

莫頓也以母雞和幾條金魚做實驗,全都癱軟。經過幾次成功經驗,莫頓自己鼓起了勇氣,吸入這聞起來有甜味的氣體。他昏了過去,之後又完全恢復,沒發現任何明顯的不良後果。最後,莫頓認為把乙醚應用在真正病患身上的時機到了。莫頓在他的波士頓診所執行了世上第一次無痛拔牙,拔的是一名商人的爛牙。根據記載,這位感激涕零的商人名叫艾本.佛洛斯特先生(Mr. Eben Frost):

傍晚時,一名男子進來,看起來疼痛不堪,想要拔牙。他說他很怕手術,因此詢問能不能先催眠。我告訴他,我有更好的東西。於是我將手帕用乙醚浸濕,交給他,讓他吸入。他幾乎馬上失去意識。當時天已黑,海頓醫師(Dr. Hayden)提著燈,而我用力拔掉這對尖齒。病人脈搏沒有什麼變化,肌肉也沒有放鬆。他一分鐘後恢復,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一八四六年十月一日,《波士頓日報》(Boston Daily Journal)刊登了莫頓的神奇實驗手術過程。這事傳到亨利.畢格羅(Henry Bigelow)的耳中,他是哈佛醫學院的年輕外科醫師。畢格羅很有興趣,說服麻州總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聲望卓越的外科醫師主任,為莫頓安排公開測試。這可是大事一樁,堪稱登上十九世紀醫學界的《美國偶像》選秀賽(American Idol)。麻州總醫院是當時全美國最受敬重的醫院,外科醫師主任是享譽全國、六十八歲的約翰.柯林斯.沃倫(John Collins Warren)。沃倫曾在父親創辦的哈佛醫學院擔任院長,也是《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重要推手。 

這會兒突然事關重大,莫頓自知,他得承擔起極大的風險。在默默無聞的牙醫診所玩弄乙醚是一回事,畢竟沒有人對於粗魯任性的牙醫這門偽專業有多大期待。但是在醫學體系裡的菁英面前,於攸關生死的外科手術中測試藥物的性質,又是另一回事。一八四六年十月十六日,超過五十名心存懷疑的觀眾聚集在麻州總醫院手術堂,包括諸多美國頂尖外科醫師。有些人是真心好奇乙醚的效果,但大部分是想看一名江湖騙子公開出糗。 

這次病患名為愛德華.吉爾伯特.亞伯(Edward Gilbert Abbott),頸部有個鼓起的巨大腫瘤。切除這腫瘤將會疼痛不堪—至少過去經驗是如此。現場有兩名壯漢護理員待命,準備和平常一樣,負責按住手腳胡亂揮舞、尖聲吶喊的病人。但是這次會不會有所不同呢? 

觀眾坐在高處的成排座椅,病人被推進手術劇場。沃倫站在一旁等待。時鐘滴答滴答響,一分一秒過去,手術開始的指定時間已經過了,但莫頓沒有出現。沃倫轉身朝向觀眾說:「莫頓醫師沒來,他應該是有事。」病人咬緊牙關,外科醫師舉起手術刀。

 

忽然,莫頓大步走上舞台。他遲到乃事出有因。由於過去未曾有人在外科手術中使用乙醚,因此缺乏讓乙醚穩定揮發的應用方法。莫頓一直忙著打造新儀器:一種圓底的化學燒瓶,裡面有泡過乙醚的海綿。燒瓶有兩個和銅管相連的開口,透過精巧的皮片裝置,可從一個開口中抽出乙醚海綿上方的空氣,並讓患者從另一個洞口吸氣。沃倫後退一步說:「先生,您的病人已準備就緒。」莫頓就在沉默卻不帶同情的目光中,用他精心設計的玻璃道具來施打乙醚。病人慢慢吸了幾口揮發氣體之後,雙眼便緩緩閉上。莫頓對外科醫師說:「沃倫醫師,您的病人已準備就緒。」 

手術於是展開。手術刀深深劃入病人脖子時,病人毫無反應。即使如此,他胸部緩緩起伏,顯示他還活著,且有呼吸。觀眾莫不瞠目結舌。如今,我們把麻醉劑視為理所當然,但當時的醫師肯定認為這有如魔法——某種神奇物質能讓心靈完全失去感知,然而身體的生理運作卻不受影響。這是醫學革命性的一刻,就像火藥對戰爭的影響,或是飛機為交通帶來創新。手術結束時,沃倫醫師轉身面對觀眾說:「各位先生,這絕非胡說八道。」 

話一傳開之後,乙醚馬上成為每項大型手術的必備要件,需求量暴增。但是要滿足龐大的客訂需求,卻有很大的障礙。乙醚很不容易製造,這需要先進的化學調配技術,那是藥房專業之外的範疇。 

一八五○年代,乙醚需求一飛沖天,即使醫院與外科醫師需求龐大,然而藥房缺乏足夠設備,便無法量產標準化的乙醚產品。不過,就像洛克斐勒想出了煤油標準化製程,另一位有企圖心的商人也白手起家,想出乙醚標準化製程,從此撐起了整個產業。 

一八一九年,愛德華.羅賓森.施貴寶(Edward Robinson Squibb, 1819-1900)出生於德拉瓦州(Delaware)威明頓市(Wilmington)的貴格會家庭。一八四五年,二十六歲的施貴寶從賓州費城的傑佛遜醫學院(Jefferson Medical College)畢業,比莫頓展示乙醚早一年。他畢業後加入美國海軍,擔任船醫。施貴寶在大西洋與地中海的小型艦隊待了四年,這段期間他愈來愈擔心船員得不到良好的治療。他曾發表文章,批評飲食不夠、經常體罰,最嚴重的問題是,海軍船艦分配下來的藥物品質不佳。 

施貴寶的不滿傳到了海軍的醫藥與手術局(Bureau of Medicine and Surgery),當局的回應則是,讓施貴寶在布魯克林海軍造船廠建立海軍實驗室,宗旨為製造高品質的藥物。他最早的任務是評估琳琅滿目的乙醚品牌。施貴寶請了六個月的假,回傑佛遜醫學院進修。他得學習化學合成技術,才能更了解乙醚的製造與產品標準。施貴寶一回到海軍實驗室的工作崗位上,便著手測試不同商業配方的乙醚,發現純度差異很大。他決定試著生產品質一致的乙醚,而他很快發現挑戰

究竟何在。 

乙醚可燃性高、容易爆炸,但是合成乙醚的過程既需要熱,也需要火。施貴寶在早期實驗時便曾發生爆炸意外,兩隻眼瞼遭燒燙傷,導致他此生在晚上睡覺時,都必須在眼睛上蓋黑布。但是在一八五四年,這位有毅力的醫師化學家取得了突破:他把明火以通過管線的蒸汽替代,大幅改善了乙醚製程。 

一八五七年,布魯克林海軍實驗室的經費遭到刪減,只得關門大吉。施貴寶決定自行成立藥廠,依照自己的方式生產。他成立美國第一間藥廠,廠址就在布魯克林海軍造船廠隔壁,並將公司命名為「施貴寶父子」(E. R. Squibb and Sons)。美國內戰期間的醫療用品需求龐大,施貴寶靠著海軍人脈,順利取得軍隊合約。工廠的地點也對銷售有益。畢竟施貴寶只要過個馬路,就能到海軍造船廠談合約,再開著卡車穿過同一條街就能交貨。 

我們值得花點時間,追溯美國製藥業相當不可思議的建立過程,以及今天製藥業的企業文化對充滿風險的藥物搜尋多麼不友善。乙醚是在偽科學的鍊金術全盛期,由認為乙醚可治療咳嗽的植物學家–醫師發現。經過三個世紀,到了十九世紀初,乙醚成為各種疑難雜症的處方,雖然我們如今知道,乙醚其實沒什麼療效。後來,為了讓自以為了不起的岳父岳母另眼相看,一名牙醫決定嘗試用派對迷幻藥幫病人無痛拔牙,後來還讓外科手術從尖叫連連的恐怖演出,變成安靜與一絲不苟的技藝。然而,雖然乙醚讓手術出現革命性進展,但如果無法標準化生產,製藥業也不可能有所革新。由於乙醚標準化需要博大精深與昂貴的研發技術,因此製藥業從小藥房進入了大工廠時代。 

施貴寶的成功值得注意,代表重要藥物可以開始大量生產。工業配方的時代重點不在於發明新藥,而是運用快速發展的化學學門,為已存在的藥物尋找新配方,再運用工業化生產技術,量產標準化的藥物。從這時代開始,施貴寶等藥物獵人會開始搜尋工業配方圖書館,在原有市場的利基上,為既有藥物尋找新配方。其他工業化藥方還包括氯仿、嗎啡、奎寧、麥角(ergot)、藥喇叭(jalap,一種加速排便的瀉藥)、呂宋果(ignatia,據信是一種抗憂鬱劑)、毒蔘(conium,用來治療發抖與癲癇)、瓜拿納(guarana,用途與咖啡因類似)、可卡因(erythroxylon,古柯鹼的液體萃取物)與明礬(用來收縮組織,減少流血,有時可催吐)。 

但是專注於藥物製程的情況即將出現變化。另一種大不相同的藥物獵人興起,他們將在廣大的全新分子圖書館中搜尋辯白書。這圖書館是合成化學圖書館。——摘自《藥物獵人:不是毒的毒×不是藥的藥,從巫師、植物學家、化學家到藥廠,一段不可思議的新藥發現史》

raw-image


 

 

 

avatar-img
82會員
410內容數
離開地面,是永恆的現代性,理當有文學來捕捉人類心靈最躍動的一面。 --詹偉雄×臉譜出版 山岳文學書系 meters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臉譜出版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向人類大歷史中的藥物獵人致敬!| 從藥學研究和制度變遷,看到藥房、藥師、藥廠、藥學院的起源故事, 前科學時期的千年藥草學,如何發展成現代兩百年的醫藥化學, 翻開藥物獵人的筆記,跟著絕命毒師的腳步, 閱讀一本專講藥物的醫學史,尋訪一個藥毒不分家的奇異世界。
活著才需要技巧。下筆風趣的作家多半對他們對寫作的題材也深感興趣。這幾乎是成為作家的全部關鍵了。我利用寫作,替自己找到了有趣的生活,也藉此不斷學習。如果你很喜歡也很想深入了解寫作的題材,那麼你感受到的愉悅就會形諸文字。學習是文字的補品。
▎近半世紀暢銷百萬冊.非虛構寫作殿堂級教本 ▎ 「雖然這本書講的是寫作,但是絕對不是只寫給作家看的:書中的原則適用於任何一個在日常生活中必須要寫東西的人。」 《非虛構寫作指南》是給整個世代寫作者的一部聖經, 如果你想找到訣竅,寫出簡潔又有渲染力、說服力的文章,這本書就是你要的。──《紐約時報》(Ne
每回我造訪京都或奈良的寺院,被人引領到光線朦朧又一塵不染的舊式廁所時,對日本建築的難能可貴之處,每每有更深一層的體悟。說起令人精神安穩的效果,茶室雖也不錯,但實在比不上日本的廁所。日本的廁所一定建在離主屋有一段距離之處,四周綠蔭森幽,綠葉的芬芳與青苔的氣味迎面漂漾。
公開水域曾經只是水手和漁夫的活動範圍,現在卻對所有年齡、能力和背景的泳者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對未知事物的挑戰取代了對未知的恐懼。人類曾經只會用船隻橫渡海峽與湖泊,現在則經常有泳者無所畏懼地泳渡。河流與海灣以前主要用於商務運輸,現在則是體能和競賽的常見場地。從前,人類遠離公開水域;現在,接受挑戰的游泳人
有些動物的生殖器上有眼睛、膝蓋上有耳朵、四肢上有鼻子、皮膚上滿布舌頭;海星能從腕足的尖端看見外界,而海膽則是用整個身體觀察世界。星鼻鼴鼠運用鼻子感知周遭,而海牛則靠嘴唇探查環境。每個物種身上都存在某些限制,卻又具備某些優勢;也正因如此,我想要著重的並不是誰勝於誰,而是這萬千世界的多元性。
|向人類大歷史中的藥物獵人致敬!| 從藥學研究和制度變遷,看到藥房、藥師、藥廠、藥學院的起源故事, 前科學時期的千年藥草學,如何發展成現代兩百年的醫藥化學, 翻開藥物獵人的筆記,跟著絕命毒師的腳步, 閱讀一本專講藥物的醫學史,尋訪一個藥毒不分家的奇異世界。
活著才需要技巧。下筆風趣的作家多半對他們對寫作的題材也深感興趣。這幾乎是成為作家的全部關鍵了。我利用寫作,替自己找到了有趣的生活,也藉此不斷學習。如果你很喜歡也很想深入了解寫作的題材,那麼你感受到的愉悅就會形諸文字。學習是文字的補品。
▎近半世紀暢銷百萬冊.非虛構寫作殿堂級教本 ▎ 「雖然這本書講的是寫作,但是絕對不是只寫給作家看的:書中的原則適用於任何一個在日常生活中必須要寫東西的人。」 《非虛構寫作指南》是給整個世代寫作者的一部聖經, 如果你想找到訣竅,寫出簡潔又有渲染力、說服力的文章,這本書就是你要的。──《紐約時報》(Ne
每回我造訪京都或奈良的寺院,被人引領到光線朦朧又一塵不染的舊式廁所時,對日本建築的難能可貴之處,每每有更深一層的體悟。說起令人精神安穩的效果,茶室雖也不錯,但實在比不上日本的廁所。日本的廁所一定建在離主屋有一段距離之處,四周綠蔭森幽,綠葉的芬芳與青苔的氣味迎面漂漾。
公開水域曾經只是水手和漁夫的活動範圍,現在卻對所有年齡、能力和背景的泳者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對未知事物的挑戰取代了對未知的恐懼。人類曾經只會用船隻橫渡海峽與湖泊,現在則經常有泳者無所畏懼地泳渡。河流與海灣以前主要用於商務運輸,現在則是體能和競賽的常見場地。從前,人類遠離公開水域;現在,接受挑戰的游泳人
有些動物的生殖器上有眼睛、膝蓋上有耳朵、四肢上有鼻子、皮膚上滿布舌頭;海星能從腕足的尖端看見外界,而海膽則是用整個身體觀察世界。星鼻鼴鼠運用鼻子感知周遭,而海牛則靠嘴唇探查環境。每個物種身上都存在某些限制,卻又具備某些優勢;也正因如此,我想要著重的並不是誰勝於誰,而是這萬千世界的多元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老師是交大退休的英國文學老師,每次治療他的時候都會忍不住立正站好,然後儘量不要講出拙劣的英文。 一般心臟手術後總是要在加護病房待上幾天,對大部分的人來說,那段日子總是苦痛沈悶,很多的管線、滴滴答答的儀器、還有隨時有人會從你床邊走過。 老師是我少數見過在那段時間還可以保持優雅的微笑,並隨時隨地表達他
讀了篇與裁判有關的時評—刑事無罪,民事重判千萬:只能說當我是法律門外漢時,會以為刑事無「罪」,民事何「罰(誤)/賠(正)」之有? 現在多少是懂點皮毛的三腳猫了,知道刑事其實是人民有「犯法」之嫌,檢察官行偵查「訴追」,法官依證據「判決定罪」。也就是說刑事與人民「違反」了「刑法」中的「規則」,才會
關於周5回診。 醫師看到我就嚇到:你怎麼把膠布自己撕下來了! 說明:這是自費的、防水的膠布,很貴。 我說,沒有啊,我沒撕…… 醫師:那你是睡覺時磨來磨去嗎!第一次看到膠布會自己掉的! 我也覺得很神奇。 但是我總覺得,它好像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自己消失了。 不過還好, 醫師說,傷口已
Thumbnail
直到19世紀下半麻醉藥與抗菌藥才問世。 現在的醫療發達,現在的人逐漸遺忘在過去的年代,「治病」與「痛苦」幾乎是同義詞。現代的醫療時常標榜「無痛」,我是連做醫美都喊痛的人…… 在19世紀以前,人家是生命的鬥士,醫生則是科學的先驅,而非現在醫護過勞。   這本書除了彙整了歷史上荒誕、怪奇的病
Thumbnail
進去開刀房前,護理師超溫柔還跟我聊天,醫生還跟我大聊特聊到麻醉的最後一刻,希望他有一天開業,我一定會想回鍋當護理師(先不要想太多好了ʕʘ̅͜ʘ̅ʔ),這次答應麻姐們要好好稱讚麻醉科的好(他們說靠的只是一點點成就感撐下去,真希望他們能看到),畢竟他們真的很照顧我,也是我這次大工程中重要的一環。
Thumbnail
1930年美國種族歧視十分嚴重的年代,一位青年藉著努力與天賦被醫學院醫師提拔成為外科手術助手的故事。
Thumbnail
醫生最後用了一些不一樣的器具,醫生沒特別介紹,我也沒問(那種情況下實在問不到),專心地為我抽神經。終於、終於!痛苦了約兩個小時後,結束了。醫生說,我這顆牙的神經特別難抽,因此用了一些其他方法(但我也不知道是什麼方法)。更值得高興的是,我的這顆牙,神經抽完了、抽光了!!!!!!下次來就可以直接填補了,
Thumbnail
於是,開始上麻藥。有看過牙、在嘴裡打過麻藥的人,應該都知道打麻藥其實也蠻痛的。但我這人就是看牙經驗豐富、口內麻醉經驗豐富,因此算是「被打(麻藥)習慣了」,已經不覺得這是痛的了。而且通常麻藥打下去沒多久,那個部位就會沒什麼感覺,所以那份痛楚、包含原本牙齒的痛,都會一併紓緩。 通常,無論是拔牙、或是我
Thumbnail
終於來到要開刀這一天,描寫我對開刀的陰影記憶,並記錄開刀當天的狀況。
Thumbnail
透過書寫探索那些無法用其他方式,例如言語、旅行、表演,發現的事物。甚至是反思都無法做到的。要去探索一個在下筆前不存在的東西。
Thumbnail
老師是交大退休的英國文學老師,每次治療他的時候都會忍不住立正站好,然後儘量不要講出拙劣的英文。 一般心臟手術後總是要在加護病房待上幾天,對大部分的人來說,那段日子總是苦痛沈悶,很多的管線、滴滴答答的儀器、還有隨時有人會從你床邊走過。 老師是我少數見過在那段時間還可以保持優雅的微笑,並隨時隨地表達他
讀了篇與裁判有關的時評—刑事無罪,民事重判千萬:只能說當我是法律門外漢時,會以為刑事無「罪」,民事何「罰(誤)/賠(正)」之有? 現在多少是懂點皮毛的三腳猫了,知道刑事其實是人民有「犯法」之嫌,檢察官行偵查「訴追」,法官依證據「判決定罪」。也就是說刑事與人民「違反」了「刑法」中的「規則」,才會
關於周5回診。 醫師看到我就嚇到:你怎麼把膠布自己撕下來了! 說明:這是自費的、防水的膠布,很貴。 我說,沒有啊,我沒撕…… 醫師:那你是睡覺時磨來磨去嗎!第一次看到膠布會自己掉的! 我也覺得很神奇。 但是我總覺得,它好像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自己消失了。 不過還好, 醫師說,傷口已
Thumbnail
直到19世紀下半麻醉藥與抗菌藥才問世。 現在的醫療發達,現在的人逐漸遺忘在過去的年代,「治病」與「痛苦」幾乎是同義詞。現代的醫療時常標榜「無痛」,我是連做醫美都喊痛的人…… 在19世紀以前,人家是生命的鬥士,醫生則是科學的先驅,而非現在醫護過勞。   這本書除了彙整了歷史上荒誕、怪奇的病
Thumbnail
進去開刀房前,護理師超溫柔還跟我聊天,醫生還跟我大聊特聊到麻醉的最後一刻,希望他有一天開業,我一定會想回鍋當護理師(先不要想太多好了ʕʘ̅͜ʘ̅ʔ),這次答應麻姐們要好好稱讚麻醉科的好(他們說靠的只是一點點成就感撐下去,真希望他們能看到),畢竟他們真的很照顧我,也是我這次大工程中重要的一環。
Thumbnail
1930年美國種族歧視十分嚴重的年代,一位青年藉著努力與天賦被醫學院醫師提拔成為外科手術助手的故事。
Thumbnail
醫生最後用了一些不一樣的器具,醫生沒特別介紹,我也沒問(那種情況下實在問不到),專心地為我抽神經。終於、終於!痛苦了約兩個小時後,結束了。醫生說,我這顆牙的神經特別難抽,因此用了一些其他方法(但我也不知道是什麼方法)。更值得高興的是,我的這顆牙,神經抽完了、抽光了!!!!!!下次來就可以直接填補了,
Thumbnail
於是,開始上麻藥。有看過牙、在嘴裡打過麻藥的人,應該都知道打麻藥其實也蠻痛的。但我這人就是看牙經驗豐富、口內麻醉經驗豐富,因此算是「被打(麻藥)習慣了」,已經不覺得這是痛的了。而且通常麻藥打下去沒多久,那個部位就會沒什麼感覺,所以那份痛楚、包含原本牙齒的痛,都會一併紓緩。 通常,無論是拔牙、或是我
Thumbnail
終於來到要開刀這一天,描寫我對開刀的陰影記憶,並記錄開刀當天的狀況。
Thumbnail
透過書寫探索那些無法用其他方式,例如言語、旅行、表演,發現的事物。甚至是反思都無法做到的。要去探索一個在下筆前不存在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