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遇到一位來交流的朋友,問了一個很棒的問題,問題如下:
『如您買三倍ETF會有長時間耗損慢性降低勝率及最大獲利問題,那麼如果買像台指期加大保證金無限轉倉流不就穩贏了嗎?
從小台做起丟個10萬做一口,起碼也能有1360點[(10W-維持保證金3W4)/50]以上的損耗,買個遠月份的也不用每個月轉倉(懶人包作法),每300點加碼一次,依據指數會因為通膨越來越高本多終勝的信仰,這好像穩賺不賠還是我想得太簡單了呢?』
這其實是一個超好的問題,我最近回測美股,也有一些心得,下面都會以QQQ跟TQQQ為例。
假如我們從TQQQ發行的2011年來看,假如在長期牛市的狀況下,TQQQ報酬會大幅贏過QQQ期貨3倍曝險。
較有趣的是,比較2022年的跌幅,TQQQ下跌82.72%,而QQQ下跌37.59%,假如換算為三倍曝險的期貨部位,就直接死掉了。
或許你會說,阿就補保證金就好啦~
那做這樣操作的人,有多少人在2022年不斷下跌的當下,真的補了保證金?假如那時候補了保證金,現在其實也快回本了,但市場上的持有者聽起來好像不是這樣?
所以第一個問題,是否不斷加倉是送分題?並不是的,在進行交易時,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被大部分人忽略的,那就是『時機』。
我們不論把槓桿ETF,還是期貨曝險拿來看,從2011年看到現在,白癡都知道這是一筆好生意,白癡才不握緊。
但對於那些2021年才進場的人,我想,應該有完全不同的感觸吧?
很多時候,看似一帆風順的回測區段,倒過來看,才是重點!
在投資中,只有非常少的機會會迎來送分題,很多策略在多頭時看起來都是再平常不過的賺錢策略,可是一旦遇到常態分布中那2.5%的極端負向行情,就會直接出現破產危機。
當你認為這個策略穩賺不賠,或是太簡單時,必須要往反向思考,為什麼其他人不這樣做?是不是其中有甚麼風險是我沒注意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