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5|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普京再集權(三):大選將至,普京如何布局全國與烏克蘭?

俄羅斯9月1日開學。圖為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當日在莫斯科向學生發表演講。(Reuters)

俄羅斯9月1日開學。圖為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當日在莫斯科向學生發表演講。(Reuters)

6月至8月,瓦格納成了俄羅斯新聞的關鍵字。

6月24日,普里戈任(Yevgeny Prigozhin,又譯普里戈津或普里格津)率領瓦格納直奔莫斯科,讓普京政權的存續成為全球話題焦點;之後兵變不到24小時便告結束,又有不少輿論猜測,此次衝突究竟是普京的衰落起點,或是與普里戈任的唱雙簧;再來瓦格納有部分人員前往白羅斯(前稱白俄羅斯),又讓某些分析認為,普京可能準備借道白羅斯「閃擊」基輔。

但8月23日,普里戈任與許多瓦格納高層墜機身亡,此事被外界廣泛猜測是普京的報復,且俄國防部此後針對瓦格納的種種作法,也明顯是要削弱後者的主體性。因此即便俄方嚴正否認普里戈任墜機與克里姆林宮有關,各界也多數評估:此事恐怕對普京是獲益大於損失。

但在瓦格納佔據各方視野前後,普京的權力擴張也始終無聲進行。更直白的說,瓦格納衝突是以激烈形式,體現了普京在戰爭期間的集權經過;而在「瓦格納」三字外的集權力道,不論是間接被瓦格納牽引、或與瓦格納無關,似乎就較少受到外界注意,並且常被俄烏戰爭的前線新聞所掩蓋。

例如7月22日吉爾金(Igor Girkin)被捕,便凸顯普京在鎮壓自由派後,又轉對強硬派進行的敲打與整肅;另外觀察作為2024總統大選前哨站的2023年地方大選,也可以發現以普京為核心的執政當局,想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擴權、並將大選與戰爭相掛勾的現象。

戰爭與執政擴權下的地方大選

2023年9月10日,俄羅斯將舉行全國大選,內容包括第八屆國家杜馬補選、各聯邦主體的首長選舉、地區議會選舉以及許多市和地方一級的選舉。部分地區允許在9月8日至9日進行投票、甚至延長投票期程,「公投入俄」的烏克蘭四州也在其中。

綜觀此次政黨參與度,27個正式註冊的政黨中,只有4個政黨相對積極參與選舉,分別是統一俄羅斯黨(ER)、俄羅斯聯邦共產黨(KPRF)、俄羅斯自由民主黨(LDPR)、公正俄羅斯黨(SR)。

其中,統一俄羅斯黨因有普京光環,向來是俄羅斯最強勢政黨,但此次大選中,統一俄羅斯黨為自己塑造了更明顯的優勢:部分地區此前的反對黨席次有上升現象,這次就乾脆直接取消市長直選,例如新西伯利亞市(Novosibirsk)、托木斯克市(Tomsk),被認為是要維持統一俄羅斯黨的執政地位,避免反對黨挑戰;部分城市和地區則增加了應選席次,被認為是有利身為最大黨的統一俄羅斯黨;且這次大選還擴大了遠端電子投票、線上投票至25個地區,也被認為能增加投票率,將對統一俄羅斯黨的選情有利。

部分地區甚至出現反對黨明星在選前被直接取代的情況。例如,俄羅斯自由民主黨要角、斯摩棱斯克州州長奧斯特洛夫斯基(Alexey Ostrovsky)在2023年3月「自主提交」了離職申請,普京在該月17日迅速批准,並且任命了俄羅斯副總理胡斯努林(Marat Khusnullin)的人馬阿諾欽(Vasily Anokhin)取代;鄂木斯克州州長、出身公正俄羅斯黨的布爾科夫(Alexander Burkov),也在2023年3月「自願辭職」,改由在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擔任「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總理的霍岑科(Vitaliy Khotsenko)接任。兩人估計都會在未來大選中取得執政下的勝選優勢。

而在地方的行政獨立性上,部分地區已開始依國家杜馬尚未通過的中央集權行政改革方案進行系統重組:撤銷部分城鄉居民點的行政獨立性;隸屬克里姆林宮的政治管理中心「Сенеж」也正嘗試向地方上的「地區管理中心」(TsUR)擴權,意在進一步掌控地方輿情,避免地方不滿影響中央執政,甚至有意與地方代議機構共權,以削弱地方自主性。

此外因為俄烏戰爭仍在繼續,部分希望「更上層樓」的政治精英,也紛紛聚攏在支持戰爭的政治正確旁,無形中讓這場大選成了另一道「前線」,也更加鞏固了普京「新偉大衛國戰爭」的敘事,且所有要參與大選的主要政黨皆是如此。

例如雅庫特共和國領導人尼古拉耶夫(Aysen Nikolayev)便多次前往前線地區進行工作訪問,一度與戰爭保持距離的莫斯科市長索比亞寧(Sergey Sobyanin)也訪問了盧甘斯克。2023年2月,阿爾泰邊疆區的俄羅斯共產黨議員格羅莫夫(Vladimir Gromov)宣布前往烏克蘭東部;3月,諾夫哥羅德地區俄羅斯共產黨議員季霍米羅夫(Sergey Tikhomirov)前往盧甘斯克,為身處當地的諾夫哥羅德州動員軍人帶去人道主義物資;3月下旬,沃爾庫塔(Vorkuta)市長沙波什尼科夫(Yaroslav Shaposhnikov)宣布前往前線,同行的還有幾位志願者。

可以觀察到,以普京為核心的統一俄羅斯黨,已為2023年的地方大選做足準備;而戰火延燒的情境,也讓主要政黨都必須服膺於普京的敘事動員。

在烏克蘭佔領地的選舉

而在「公投入俄」的烏克蘭四地,地方大選則為兩個目的服務:第一,鞏固俄羅斯的佔領事實;第二,讓以普京為核心的統一俄羅斯黨更加勢大。

首先觀察俄羅斯佔領地的精英結構。與領土基礎存在消失風險的赫爾松、扎波羅熱相比,頓涅茨克、盧甘斯克的版圖相對穩定,此處的政治精英本是烏克蘭統治下的政壇邊緣人,但在俄羅斯勢力抵達後取代了原先人馬,一躍而成當地要角。

此後伴隨戰火漸烈、「公投入俄」,俄羅斯本土精英開始來到當地,展現了更強的宰制力道,例如前述的霍岑科,便是在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擔任「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總理;霍岑科返俄擔任鄂木斯克州長後,總理之位由同樣來自俄羅斯的官員索恩采夫(Yevgeny Solntsev)接替,後者曾是俄羅斯聯邦住房和公共服務部部長助理。

盧甘斯克也出現類似情況,來自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Vladislav Kuznetsov)在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擔任該地的「第一副總理」,接著返俄擔任楚科奇自治州州長。基本上頓巴斯地區如今只有安全部門是由當地軍人強勢領導,行政、官僚系統職位都已同來自俄羅斯本土的精英共享。

赫爾松與扎波羅熱的情勢則相對複雜。此處民眾普遍不如頓巴斯、克里米亞親俄,之所以能「公投入俄」,基本上是靠俄軍的鐵蹄佔領,因此烏克蘭的組織破壞活動時有效果。

但與頓巴斯地區相比,此處的本土政治集團並非邊緣人,扎波羅熱州州長巴利茨基(Yevgeny Balitsky)曾在2012年至2019年於最高拉達擔任「烏克蘭人民代表」(即烏克蘭國會議員),赫爾松州州長薩爾多(Vladimir Saldo)則擔任過10年的赫爾松市長、7年的赫爾松市議員,兩人在當地都有深厚的政治根基,俄羅斯本土勢力不易抗衡。只是如前所述,這兩地的政治局勢往往取決於前線戰局,因此當地領導人極度仰賴俄軍與聯邦安全局支撐,否則就可能重蹈哈爾科夫「當局」覆轍。

但無論佔領四地的精英結構如何,參與2023大選都有助於再現2022年「公投入俄」的情境:不論是出於自願或被迫,被佔領地居民前來投票,都能讓俄羅斯以此宣傳當地民心向俄,由此提升佔領的合法性;且大選的順利舉行,昭示周遭狀態的穩定,也能傳遞俄羅斯將在當地長久統治的訊息。相關畫面既能為俄羅斯的宣傳機器提供資料,也能向國際媒體提供材料。此外,四地領導人都已加入統一俄羅斯黨,後者也將成為四地未來最主要的俄羅斯本土勢力。

從上述發展可見,對普京來說,這場戰爭雖有政治代價,卻也不是毫無戰果,不論是對內對外擴張了統一俄羅斯黨的實力,還是推升了克里姆林宮的政治威望,普京的權柄聲譽,都將與此相繫。

原文發表網址:

2023.9.5

普京再集權(三):大選將至 普京如何布局全國與烏克蘭?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937402?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劉燕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