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6|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綁架愛麗絲 之 地下邏輯 021

作者: 黃盛

2 The Pool of Tears: 視角1

一池淚水

如果我不是自己的話﹐我究竟是誰呢?

這是愛麗絲遭遇到身份危機 (identity crisis) 的首次﹐暗示那個可遠溯至蘇格拉底的古老哲學問題: 同一性 (identity)。這個哲學問題有多古老? 它可以遠溯至蘇格拉底﹐甚至前蘇格拉底的希臘哲學。西元前五世紀的赫拉克利特 (Heraclitus) 已經提出萬物如流水的不斷改變﹐因此沒有人能涉足同一條河兩次。

在第5章﹐愛麗絲會提出同一個問題﹐而高明的毛毛蟲會嘗試界定愛麗絲的「煩惱」﹐如果不是解答的話。關於同一性引起的問題﹐我們稍後在毛毛蟲出場的時候才詳細討論。此時﹐讓我們看看愛麗絲的簡單﹐甚至務實的身份概念。

在那個幾乎塞滿了愛麗絲的「小廳」(不再是大廳了!) 裡﹐空氣侷促﹐非常悶熱﹐愛麗絲隨手拾起白兔扔下的扇子和手套﹐並且一邊思索﹐一邊搧起扇子來了。

于是她就挨個兒地去想和她相同年齡的孩子,看看她變成了她們中的哪一個啦?
「我肯定我不是艾達,」愛麗絲說,「因為她是長長的卷發,而我的頭髮根本不打卷欸。我肯定不是瑪貝爾,因為我知道各種各樣的事情,而她,哼!她什麼也不懂!而且,她是她,我是我,哎喲!天啊,這真叫人傷腦筋!我試試看,還記不記得自己過去知道的事情。讓我想想 ... 不,這些全都錯了。我敢肯定!一定已經變成了瑪貝爾了 ...」

愛麗絲的身份 (同一性) 觀念本於形似。請看一下她是如何判斷自己不是艾達的﹐我們稱它為「非艾達論」﹕因為艾達有長長的卷髮﹐而我 (愛麗絲) 自己卻沒有卷髮。

要正確形式化愛麗絲的論理需要正確地理解愛麗絲的語意/語義 (semantics)。要正確地理解愛麗絲的語意並不容易﹐因為日常語言 (ordinary language) 是自然語言 (natural language)﹐本身不是一套追求準確﹑要求嚴緊的語言﹐而且﹐很多時候﹐為了各種原因﹐譬如文學目的﹑幽默﹑隱喻等﹐刻意含混 (vague)27﹐甚至製造歧義 (ambiguity)28。形式語言 (formal language) 就是為了避開自然語言表意不準確的性質而創造的人工語言 (artificial language)。當我們為了某些原因形式化日常語言的句子或一組句子﹐我們的目的不是要將不合理的句子或一組句子合理化: 我們的要求是準確貼近原句的意思。所以﹐當要形式化愛麗絲的論理﹐我們不是以改寫愛麗絲的論理以達到該論理在邏輯上變得有效為目的。改寫日常語言的句子是要準確澄清該句子的語義。

____________________

27 簡單地說﹐當一個語詞涉及臨界個案﹐通常都會含混﹐譬如「快樂」﹑「富有」﹑「肥胖」等都屬於含混語詞﹐因為我們很難在一個幅度之內明確指出﹐過了這一點便是快樂或不快樂﹑富有或貧窮﹑肥胖或瘦削等。

28 簡單地說﹐當一個語詞包含多過一個清晰意義﹐通常都有歧義﹐譬如「無間道」或英語的「mad」等都屬於有歧義的語詞。「Mad」有發瘋和發怒的兩個意義。始於2002年﹐「無間道」除了其原來的佛教意義﹐多了一個做臥底﹑玩反間的意思。

-| 再往下跳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