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是中產階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上面分享的圖片是由StaDaFa製做的統計圖,統計的標題很簡單,就是當稅後家庭年所得分級距後,試問擁有這些所得的人認為自己是下層資產、工人階層、中產階級、上層階級。有趣的事情是如紅線所框,即便可支配所得高達17萬美金(510萬台幣),仍然有超過五成的人認為自己是中產階級。故得標題《大家都是中產階級》。接下來就稍微思考,這篇數據的問題在哪裡:


1.沒有考慮地理位置的生活成本以及社交圈的不重疊性。同樣擁有200萬年收入的家庭如果住在鄉村與住在都市,勢必對於生活周遭的家庭收入有不同的看法。年收入200萬的家庭或許能夠在都市過上一般的生活,由於很容易看到年收入500萬的家庭而認為自己中產,反之年收入60萬元的家庭難以看到真正的富人。


2.人們對於跨階級生活理解誤差太大。不論高收入或是低收入的人,人們對於消費的基準很容易定錨於自己的心智帳戶。由於收入無法負擔,因此被迫選擇的餐廳、交通、教育和娛樂等等都會被預算過濾。在一間吃一餐只需要花3元美金菜單上並不會有提供一瓶1萬美元的紅酒選項。吃飯隨意就開一瓶1萬美元紅酒的人,會知道菜單上面有一瓶120萬美元的紅酒。人們永遠都處在一個擁有無法選擇的選項的環境,因此傾向認為自己中庸。


3.調查方式沒有考慮問答人性,如果今天有人問你:「你覺得自己在社會的哪一個階層?」即便在美國一個英雄主義極強的國家,大概也不會有太多人直接回答:「我是富裕階級!」,換言之若這項調查在更講求謙遜是美德的亞洲國家,得到的結果可能更為偏誤,會有更多人認為自己是中產階級甚至更低。




avatar-img
0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前言 在繁榮的香港社會中,「中產階層」無疑是一個備受關注的群體。他們被視為社會的中流砥柱,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但究竟什麼樣的人算得上是香港的中產階層呢?這個標準究竟是什麼? 要判斷自己是否屬於中產階層,並非一件易事。收入、資產、消費模式以及社會地位等多重因素都需要綜合考量。作為一個香港人,
Thumbnail
擁有1000萬淨資產在台灣屬於準富裕層。約30.9%的資產為非金融資產(主要為自住房產),每年可產生28萬台幣(每月2.33萬)的被動收入。這收入對無房貸者可提供基本保障,但有房貸者仍需額外收入。台北單身者每月需5萬台幣才能維持生活品質。與台灣平均財富相比,雖高於中位數,但與最富有家庭仍有顯著差距。
Thumbnail
貧富差距越大的國家造成的社會地位焦慮感就會更大 也就是"社會評價威脅" 以台灣人為例常見的就是以高學歷和財力才定義社會階級 當無法達到社會定義的成功標準,就會焦慮自己是底層階級的程度 2019年全球有憂慮人口是3.5億,2024年已經超過10億 以統計先進的國家比例數字,精神疾病比例越
主計總處公布台灣家庭財富分配的情況,這是30年來第一次正式公布。資料顯示,2021年台灣前20%家庭平均財富總額達到5,133萬元,是最後20%家庭平均財富的66.9倍;家庭財富分配的吉尼係數為0.606。這兩項數據都比主要國家來得低,因此主計總處說台灣的財富分配較為平均,國人不必太擔心。但是,如果
Thumbnail
主計處說台灣2022年,前20%家庭的平均財富與後20%的相比,其差距達66.6倍;與30年前的16.8倍相較,貧富差距明顯擴大了。 最近要報稅,看到國稅局寄來的年度所得資料清單時,若發現自己所得是比較靠近後段的20%這頭,你會有點不安嗎? 有人進一步指出:只佔人口總數10%的有錢人
Thumbnail
先說結論: 主計總處時隔30年,再次發布家庭財富分配統計,貧富差距從16.8倍擴大至66.9倍。前20%家庭資產淨值平均每戶5133萬元,與最貧窮20%家庭資產77萬元差距高達66.9倍。 進一步觀察,前20%家庭的金融資產總額為3,809萬元,後20%的家庭只有222萬元,差距超過17倍。而房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得要富有,為了改善我們都有可能遇到的財務、健康、家庭、居住、交通、死亡和殘疾等問題,若只是一直抱持著窮人的思維與習慣,遲遲不培養自己養成致富的習慣,那麼貧窮只會跟著我們直到生命結束。
Thumbnail
【中產階級存亡戰】EP01 你,是中產階級嗎? 你自認為是中產階級嗎?   也許這個問題很多人難以回答,那麼,我換個角度問。   你,是奴隸嗎? 你自認為是奴隸嗎?   我再多問一句。 你,想當奴隸嗎?   這樣問,可能你的答案會明確一點吧
……(如果)積累財富是出於生活上或物質享受上的需要,那麼不難想像,隨著生產效率的提高,社會的總經濟需求總可以在提高到某一點時得到得到充分的滿足。但是,由於財富的爭奪實際上是以歧視對比為基礎的謀求聲譽的競賽,因此有一個確定的目標並接近它是不可能的。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前言 在繁榮的香港社會中,「中產階層」無疑是一個備受關注的群體。他們被視為社會的中流砥柱,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但究竟什麼樣的人算得上是香港的中產階層呢?這個標準究竟是什麼? 要判斷自己是否屬於中產階層,並非一件易事。收入、資產、消費模式以及社會地位等多重因素都需要綜合考量。作為一個香港人,
Thumbnail
擁有1000萬淨資產在台灣屬於準富裕層。約30.9%的資產為非金融資產(主要為自住房產),每年可產生28萬台幣(每月2.33萬)的被動收入。這收入對無房貸者可提供基本保障,但有房貸者仍需額外收入。台北單身者每月需5萬台幣才能維持生活品質。與台灣平均財富相比,雖高於中位數,但與最富有家庭仍有顯著差距。
Thumbnail
貧富差距越大的國家造成的社會地位焦慮感就會更大 也就是"社會評價威脅" 以台灣人為例常見的就是以高學歷和財力才定義社會階級 當無法達到社會定義的成功標準,就會焦慮自己是底層階級的程度 2019年全球有憂慮人口是3.5億,2024年已經超過10億 以統計先進的國家比例數字,精神疾病比例越
主計總處公布台灣家庭財富分配的情況,這是30年來第一次正式公布。資料顯示,2021年台灣前20%家庭平均財富總額達到5,133萬元,是最後20%家庭平均財富的66.9倍;家庭財富分配的吉尼係數為0.606。這兩項數據都比主要國家來得低,因此主計總處說台灣的財富分配較為平均,國人不必太擔心。但是,如果
Thumbnail
主計處說台灣2022年,前20%家庭的平均財富與後20%的相比,其差距達66.6倍;與30年前的16.8倍相較,貧富差距明顯擴大了。 最近要報稅,看到國稅局寄來的年度所得資料清單時,若發現自己所得是比較靠近後段的20%這頭,你會有點不安嗎? 有人進一步指出:只佔人口總數10%的有錢人
Thumbnail
先說結論: 主計總處時隔30年,再次發布家庭財富分配統計,貧富差距從16.8倍擴大至66.9倍。前20%家庭資產淨值平均每戶5133萬元,與最貧窮20%家庭資產77萬元差距高達66.9倍。 進一步觀察,前20%家庭的金融資產總額為3,809萬元,後20%的家庭只有222萬元,差距超過17倍。而房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得要富有,為了改善我們都有可能遇到的財務、健康、家庭、居住、交通、死亡和殘疾等問題,若只是一直抱持著窮人的思維與習慣,遲遲不培養自己養成致富的習慣,那麼貧窮只會跟著我們直到生命結束。
Thumbnail
【中產階級存亡戰】EP01 你,是中產階級嗎? 你自認為是中產階級嗎?   也許這個問題很多人難以回答,那麼,我換個角度問。   你,是奴隸嗎? 你自認為是奴隸嗎?   我再多問一句。 你,想當奴隸嗎?   這樣問,可能你的答案會明確一點吧
……(如果)積累財富是出於生活上或物質享受上的需要,那麼不難想像,隨著生產效率的提高,社會的總經濟需求總可以在提高到某一點時得到得到充分的滿足。但是,由於財富的爭奪實際上是以歧視對比為基礎的謀求聲譽的競賽,因此有一個確定的目標並接近它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