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節錄自《星雲大師全集·佛教叢書22教用(2)》
◎圖/佛陀紀念館、慧融、蔡忠宏
隨著生態環境的惡化、人類的大肆捕殺,野生動物日益減少,生態的均衡受到嚴重破壞,近幾年來, 有心之士紛紛奮起,疾呼保育動物的重要性,一些相關的團體組織也 應運而生。其實,二千五百多年來,佛教的祖師大德們一直默默地為保育動物奉獻心力,其思想與作法值得大家參考效法。
佛教藉動物的譬喻來教育眾生
佛陀善於觀機逗教,故能攝受不同根性的眾生,尤其以各種譬喻說法,最能引人入勝。像「驢牛二乳」,比喻佛法與外道的分別;「人鳥明暗」,比喻人我立場 不同,所見亦有差異;「蠶繭自縛」,比喻眾生因起惑造業,而沉淪三界;「毒蜂刺人」,比喻害彼反成自害等等,都是運用動物的習性來善巧譬喻,勸人改過向善。而以「盲龜浮木」的故事比喻生而為人身的難得,以「牛腹蓄乳」的故事比喻及時布施的可貴,以「蛇尾爭權」的故事比喻嫉妒瞋恨的禍患,以「瞎子摸象」的故事比喻以偏概全的過失等等,則是佛陀為了教育弟子,以當時流傳的動物為主角自編的寓言。因其內容生動,所以傳誦至今,仍能感心動耳,發人深省。後世的祖師大德為廣度眾生,遵奉佛陀的譬喻方式,相繼發展出許多有趣的故事來作為弘 法的教材。
此外,佛陀也常述說因地修行時,以種種方法度脫畜類的功德,像「割肉餵鷹」、「捨身飼虎」、「九色鹿救度溺人」、 「鸚鵡啣水救火」等世人耳熟能詳的慈悲願行,及其在諸經中宣說自己累劫以鳥獸身度脫同類的事跡,同樣都是教化眾生最有效的方式。
佛教的教義周遍涵容,無論傳播到哪裡,都能與當地文化水乳交融,尤其詩偈的流傳,對於人心的提振,社會的淨化,功效卓著。其中,如「深山畢竟藏猛虎,大海終須納細流,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麝因香重身先死,蠶因絲多命早亡,世界從來多缺陷,幻軀哪得免無常」、「一兔橫身當古路, 蒼鷹才見便生擒,後來獵犬無靈性,空向枯樁舊處尋」、「孔雀雖有色嚴身,不如鴻鵠能高飛;世人雖有富貴力, 不如學道功德深」等等,藉著大家所熟悉的動物, 以寥寥數語,畫龍點睛般地闡明處世之道,最能深叩心扉,令人難忘。
寺院藉動物的象徵來啟發信念
佛教基於「物我一如」的精神,不但教導佛子把動物視為朋友,愛惜呵護,更將眾人敬畏的動物與諸佛菩薩的美德相譬,藉以觀想思惟,引發信心。 例如:獅子勇猛伏眾,獨步無畏,號稱「百獸之王」,為大家所一致稱道,因此在佛門裡,經常比喻佛陀為「人中獅子」,佛法為「獅子法門」,說法為「獅子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獅子乳」,而佛陀所坐的位子當然也就稱為「獅子座」 了,「獅子身上蟲」則表示身在佛門卻破壞佛門的敗類。
在動物中,龍與象分別是水中、陸上最有力者, 因此經典中常將二者合用,以「龍象」比喻菩薩的威猛能力或威儀具足,後人引申為殊勝的禪定力量,或者用來讚揚行誼莊嚴的高僧大德為「佛門龍象」。
又因為大象具有忍辱負重,堅毅不拔的性格,因此顯教寺院常以六牙白象為普賢菩薩的座騎,來彰顯普賢菩薩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深切願心; 以青毛獅子為文殊菩薩的座騎,來表徵文殊菩薩無堅不摧,猛利無畏的無上智慧。兩位菩薩並列 在佛陀的兩邊,示意眾生惟有「定慧一如」、「解行並重」,才能深入佛旨,得其法要。在密教道場中,則分別以象徵遊行無畏、堅力無礙、尊貴吉祥、端麗明慧、智用隨方的獅、象、馬、孔雀、金翅鳥,來作為大日如來、阿閦如來、寶生如來、阿彌陀如來、不空成就如來的座騎。 此外,佛門裡以魚類晝夜張目,所以取其形貌,作成法器,稱為「木魚」,以示精進;「海青」本為鵰類的一種,因神態俊逸,所以又有人以之作為大袍的別名。當我們接觸這些法物時,想到它們的深遠含義,自然就能興起信心道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