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0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那些關於馬爾地夫的小道消息

關於島嶼

我們居住的島是人工島(Hulhumale),分成數期逐漸增大,目前應該已經進行到第三期,也就是最後階段。

人工島製造的方式跟海埔新生地的概念一樣

但他們是在環礁裡面填砂,因為中間相對水淺,比較好填

所以對照下面照片,可以發現海浪出現碎浪的地方不是在岸邊,而是在比較遠的地方

碎浪帶位置


更詳細的說明可參考下列文章:

https://gca.org/hulumale-maldives-monumental-climate-adaptation-effort-raises-hope-in-a-threatened-paradise/

同時,因為海平面上升的問題,他們在填島的時候有填高一點,馬爾地夫當地環保單位的工作人員說,其實保護海岸會更需要做,為此他們也有消波塊在保護海岸

消波塊


除此之外,馬爾地夫也嘗試採用其他方向的因應策略,例如建造漂浮島,下列有兩篇台灣的報導可參考:

https://e-info.org.tw/node/235965

https://news.ttv.com.tw/news/11011160003600W?fbclid=IwAR2FfgjX3XJU5mAJvhQkn0bPfv7q5snN02szOhuP0iz_nP3nM3B6IXz-XF8

(以上報導感謝施峰熙老師及徐炘婷老師提供)

關於淡水資源

島上的淡水來源是由海水逆滲透製造而成,過去是用地下水,但因為各種原因水被汙染,後來才以逆滲透的方式處理

雖然是從海水擷取而來,但水費不貴(我說在紐西蘭牛奶比水便宜對方非常驚訝直呼怎麼會),他們每個島都有逆滲透的工廠,直接接到各家戶,都是affordable 的(他說這是必需品,必須要做到。他們也有醫療保險,因此簡單的就醫也都很便宜甚至免費)。

製造淡水的過程會產生一些雜質,主要是一些沉積物 他們會直接排到海裡去。

關於語言

馬爾地夫的官方語言/母語,是迪維希語(divehi)

維基百科介紹如下:

https://zh.m.wikipedia.org/zh-hant/%E8%BF%AA%E7%BB%B4%E5%B8%8C%E8%AF%AD

小朋友說 他們小時候先學迪維希,大概小二開始學英文(他們英文很好,比印度人的好懂)。然後因為宗教的關係會學希伯來文,有學校也會再多學中文。

基本上在這邊用英文都是通行無阻的,比印度人的英文好理解很多。(再強調一次!XD)


關於選舉

我們抵達日的前一天剛好遇到馬爾地夫總統大選,此次由親中的總統當選,報導如下: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310010005.aspx

好玩的是,當地選民的抉擇不是親中與親美,而是親中與親印,印度一直對馬爾地夫有影響力,但印度的主要宗教與馬爾地夫截然不同,導致馬爾地夫人對印度一直很有防心,不喜歡鄰近的大國對自己下很多指導棋,加上中國在此地大量投入基礎建設資源、觀光客也多,因此逐漸形成對馬爾地夫的影響力。

選舉旗幟

選舉旗幟,不同陣營使用的顏色不同


關於教育與工作

他們讀書從小學到大學(碩士之前)都免費,中午就放學,下午會有社團或是其他活動。

公家單位上班時間是8:00-14:00 ,超過就算加班費(我跟對方說我們也應該會有加班費但是都叫我們補休,他聳聳肩不置可否,也許還有帶著憐憫的微笑)。

私人企業可能會到16:00(所以我們四點走在路上車會很多)

關於馬路

他們沒有紅綠燈,身為台中人的我前幾次過馬路還是很慌張。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