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3|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以巴情勢升溫 — 長期「被消失」的一方

    防空警報響起,昔日熟悉的家園僅剩存斷垣殘壁;槍聲大作,民眾倉皇奔逃,驚懼的喊聲四起;家屬哭得肝腸寸斷,也喚不回深愛的家人⋯⋯。如此令人痛心的情景,正在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不停發生。10 月 7 日清晨,哈瑪斯突襲以色列,以色列國內現況一夕間佔據媒體版面。
    但在這裡,我們想讓你看見,長期以來在新聞版面近乎消失的巴勒斯坦。
    哈瑪斯是誰?
    哈瑪斯是阿拉伯文「伊斯蘭抵抗運動」(Ḥarakat al-Muqāwamah al-ʾIslāmiyyah)的縮寫,於1987年在巴勒斯坦第一次起義時成立,早期為穆斯林兄弟會。手段激進,包含恐怖攻擊、軍事行動。目標是消滅以色列,並在現今包含以色列、約旦河西岸和加薩走廊的土地建立一個伊斯蘭國家,哈瑪斯的35週年LOGO中畫得很清楚。
    哈瑪斯35週年logo
    哈瑪斯=巴勒斯坦?
    嚴格來說,巴勒斯坦不完全算一個國家。1988年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alestine Liberation Organization,簡稱巴解)宣布建國。2012年11月29日成為聯合國觀察員國,獲得138個國家贊成。但目前巴勒斯坦分為兩個地區,就是大家一定聽過的加薩走廊(Gaza Strip)和西岸地區(West Bank)。分別由加薩地區由激進派的哈瑪斯(Hamas)管理;西岸地區則由溫和派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管理。
    深色地區為目前的巴勒斯坦
    以色列2005年撤出加薩後,哈瑪斯一直實際治理該地。2006年,哈瑪斯在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議會中贏得多數席位,組成統治巴勒斯坦的政府。但巴解無法接受這樣的選舉結果。隨後於2007年推翻哈瑪斯在約旦河西岸的治理權;哈瑪斯則在加薩擊退了巴解的民兵,造成現今巴勒斯坦的分治局面。
    稍微了解哈瑪斯與以巴現況後,想請你回憶看過的新聞,是不是清一色為以色列的慘況(請先暫時不管預測油價漲跌的報導),標題則是「哈瑪斯掃射平民」、「以色列展開還擊」,卻很少見到巴勒斯坦的資訊?
    一名巴勒斯坦男孩因以色列的空襲和炮擊逃離家中,背後是加沙薩的一所聯合國學校。(路透社)
    百年來,以色列皆出於「自衛」還擊?
    觀察主流媒體對以巴間軍事行動的報導,多以哈瑪斯突襲為始,以色列出於自衛轟炸巴勒斯坦,對巴勒斯坦人民受到的傷害則以傷亡人數帶過,忽略背後錯綜複雜的歷史脈絡。事實上,中指出,以色列在以色列與其佔領的巴勒斯坦領土,實行壓迫和歧視巴勒斯坦人的制度,可能構成國際法規定的種族隔離罪行。過去對平民區的轟炸、殺戮亦可能構成戰爭罪。
    加拿大記者發起連署要求平衡報導
    由加拿大國家廣播公司《CBC》的編輯們發起,與其他媒體工作者合作寫了一封,有超過兩千名加拿大的媒體工作者、學生與律師聯署簽名。信中指出,加拿大媒體──包含《CBC》編輯部高層在內,在以巴關係的報導多年來有失平衡,多次忽略以色列亦違反國際法、侵犯巴勒斯坦人權的事實。希望編輯部高層能夠開始給予巴勒斯坦公平的報導空間。事後,所有參與連署的《CBC》媒體工作者,一一被主管約談,且被下令不能再參與製作跟以巴關係相關的任何報導與節目。
    撕不下的「恐怖份子」標籤
    由前面對巴勒斯坦的介紹不難看出,與溫和派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相比,巴勒斯坦受激進派的哈瑪斯管理的時間較短,範圍也較小。一定比例的巴勒斯坦人並未放棄以和平談判與以色列達成共識,卻因報導受政治、外交因素影響,對以巴關係報導有明顯不平衡現象,大眾對巴勒斯坦的印象多僅剩自殺炸彈客、恐怖攻擊。
    本文的目的並非為哈瑪斯的軍事行動及恐怖行動辯護,濫殺無辜的行為無論如何都是不被容許的。亦無意將以色列塑造成與西方大國勾結的惡人。只是百年來的紛爭中,只有其中一方是所謂的「恐怖分子」嗎?希望能藉此帶你從不同視角出發,以有別於過往的方式看待以巴關係。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關係相當複雜,受限於篇幅,有些細節無法交代清楚,也無法保證完全中立。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以下是一些我們從其中受益良多的新聞與文章,邀請你點擊閱覽!
    國際特赦組織
    ✨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麻煩幫我拍拍手、留言、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 ig @NTPUDIA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