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不少隱藏於城市中、鬧中取靜的歷史建築以及古蹟,由於地理位置原因,每到這樣的歷史古蹟景點,都讓人有種遠離塵囂之感,是很適合安排在假日微旅行時,讓自己徹底放輕鬆的地方。雖然這類景點不少是具宗教性質的廟宇,但是欣賞古寺建築之美,即使是無宗教信仰的訪客,也是可以讓人感受到有如穿越時代之感,同時可了解其歷史背景,是參訪古蹟的另一層意義。這篇要介紹的是百年名剎『劍潭古寺』以及市定古蹟『芝山岩文化史蹟公園/惠濟宮』。
『劍潭古寺』位於台北市中山區北安路805巷6號,雖然並未列入古蹟,卻是具有數百年歷史的古寺,也是台灣北部屈指可數的古廟之一。
關於劍潭古寺的歷史起源甚早,據傳明崇禎七年(1634年),開山祖師華榮法師從南海普陀山恭迎一尊送子觀音石雕像來台,在途經芝蘭堡(劍潭舊址)之時突遇異象,遂於劍潭舊址設立『觀音寺』。之後於清朝年前,先後改名為『劍潭寺』以及『劍潭古寺』。日據昭和時代(1937年),以建造台灣神社為由,將劍潭古寺遷於北安路現址。民國93年(2004年),由台北市政府正式將其登錄於『歷史建築』。
古寺曾經過多次修葺,早期1923年改建後的正殿平面成八角形,三層簷,頂層為四角形歇山重簷,造型罕見。而1937年遷移改建後的新廟為單殿式,右前方設有牌樓式山門,右方有民間撿取的部分舊石柱、石堵和石碑,雕工精細。寺裡古物甚多,如觀音神像、送子觀音石雕、十八羅漢金剛、古香爐、雙龍柱及大神案等,極具歷史價值與意義。
『芝山岩遺址』位於台北市士林區芝山岩附近,面積約10公頃的遺址範圍除了包含芝山岩山麓及小丘頂部以外,並向山麓下方道路延伸。該遺址於西元一八九六年首度發現,不但為台灣極為重要的遺址地,也是在台灣發現的第一個史前時代遺址。
數百萬年前,芝山岩連同臺北盆地仍為海底世界。直至數千年前的史前時代,臺北盆地仍為一鹹淡水交接的大湖泊時,芝山岩成為一小島嶼。自1896年至2000年的多次考古挖掘後,發現芝山岩遺址為台灣罕見的多文化層遺址。
1993年,經內政部指定該遺跡為二級古蹟,1997年《文化資產保存法》修訂後,則改制為直轄市定古蹟。2003年底,官辦民營的『芝山文化史蹟公園』正式開放給民眾參觀。
芝山公園歷史痕跡層層堆疊,是一座獨立小山丘,海拔最高處僅約52公尺,園區內除了考古探坑、隘門、古剎、石碑、百二崁等人文景點外,還有風化窗、洋蔥石、海相化石、太陽石、層理、節理、落岩塊、石硯、大象石與蛇蛙石等饒富趣味的地質景觀,也有高齡250年大葉楠、300年老樟樹等珍貴樹木資源,是台北市環境教育很好的一處戶外教室,相當值得親子到此一遊。此外,由於該處地質屬於容易風化的砂岩,地表亦有珍貴的貝類化石,因此公園處特別沿著園區架設高架棧道,以保護地表植物及岩層,避免踩踏損壞,棧道迂迴繞行上山,步道寬闊平緩四通八達,可通往芝山岩各個景點。
沿著棧到走上去之後,即可見到直轄市定古蹟『惠濟宮』。惠濟宮建於清乾隆17年(1752年),主祀開漳聖王。該廟位在芝山岩五十公尺小山丘上,從步道入口處往上爬,一共要經兩百二十六階才能到達廟殿。途中會經過泉井、滴水觀音,十八羅漢、三級古蹟西隘門。
惠濟宮前殿奉祀開漳聖王,後殿一樓是觀世音菩薩神像。左房為功德堂,奉祀建廟大德,右房供奉孚佑帝君。二樓除文昌帝君塑像外,身旁站立天聾、地啞,有天機不可漏、文運不能知之意。
芝山岩文化史蹟公園內涵豐富令人驚豔,推薦假日可來一訪這座世外桃源,放慢步履,輕鬆悠閒的體驗都市中難得的綠色叢林,一同體驗芝山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