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
◎黃飛霖
內湖平原老村落的形成,恰以山、河之間而居,形成山腳聚落,而其知名近山忠勇山之金龍禪寺,於1953年竣工,迄今已超過一甲子,從荒地逐漸成為內湖在地信仰與名勝。
開創者玄信老和尚在其時空背景下,以濟世為念,開創他的心靈隱點,從一開始在臺北大橋頭的勸化堂,至最終的金龍禪寺,其在臺北生活的人生路徑,恰好從河港到近山,開發在地,以濟世形式說自身故事。
金龍禪寺開山住持玄信法師,俗名陳成芬,是新竹縣竹東鎮客家望族。早年從事糕餅生意;後於臺大農學院經營餐廳,民國10年,曾於臺北開設華南旅館,十餘年後,又與合夥人於三峽合營煤礦;另從事糖、宣紙批發,創業經歷豐富,也顯見其人際關係非常廣泛。到了民國28年,四十六之時,皈依三寶,禮圓山臨濟宗護國禪寺日籍主持高林玄寶禪師為師,
得法名玄信。同年,承高林玄寶禪師指示,於今台北大橋頭,創立「臨濟宗大橋佈教所」(臺灣光復後,更名為「勸化堂」),以佛道信仰為背景,從事慈善救濟活動。
金龍禪寺之興建,起因開山住持—「玄信老和尚」於1930年日本學佛歸國後,有感於民生凋敝,民眾無心靈寄託,遂在內湖碧湖山購地13甲,準備創建金龍禪寺,1942年4月中旬破土,無奈二次大戰爆發,物資缺乏,原先在大橋頭的大橋佈教所開始進行防空疏散,逐漸把佛教道場遷移到內湖。
臺灣光復後社會秩序逐漸恢復,建設金龍禪寺的事物也在困難環境下逐漸俱全,於是在1952年再興工程,於1953年竣工,其建設資金來源悉出於玄信法師私人財力。隨後興建金龍寶靈塔,與塔前巨型白衣觀音聖像,以及沿忠勇山主幹道路兩旁豎立之十八羅漢像,成了進入忠勇山首先入眼簾之景。
金龍禪寺發跡淵源為臨濟宗佈教所分支,其亦為「臺灣三十三觀音靈場」巡禮第四番—釋迦如來本尊參拜所(又稱孝養觀音)。2019年開山祖師玄信老和尚舍利塔安座落成後,著手設立「微妙香潔園」,於近年開始於農曆七月孝養月推廣「千燈供養」活動,在此園中透過點燈巡禮,祈求人生平安與生態萬物平和。
金龍禪寺對大多數臺北人來說,位於既熟悉又不甚了解的忠勇山近山,而其內涵之老家族的故事,看見一脈臺北移居路徑,從其家族從宣教救濟,至擘劃在地自然與建設,而後連結臺灣文藝,看見認同臺灣本土文學的理念。在不顯揚的寧靜山中,因為山中歲月的修練,看見屬於這片土地主人心靈的沉澱,在雅識之中,成為一個生活隱者。
賞寺途徑
內湖捷運站1號出口→忠勇山腳聚落→碧湖 水圳→近山生態→金龍禪寺→忠勇山蝴蝶步 | 道→碧山嚴
- 地址: | 金龍禪寺(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三段256巷2 號)
- 金龍禪寺交通路線: | 於捷運內湖站,轉換公車至金龍寺站
- 搭乘公車 267、217、222、521、551、552、679、藍 27、紅31到「金龍寺站」下車,步行十分鐘 即可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