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4|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關於現今的九二共識

在討論九二共識前,我認為必須清楚何謂共識。

根據Wiki定義:共識是指達成被分歧各方所接受的陳述(即使有時只是勉強接受,甚至只是擱置爭議)的社群解決方案

共識具有兩種特徵:

1.共識不是多數決定:共識不是多數表決。所有意見都是有價值。共識需要尊重不同聲音,當然並不總是要接納它。51%的人傾向的選擇通常並不足以形成共識,而只有少數人支持的選擇更基本不可能是共識。

2.共識不是一致通過:共識不是全票通過。所有討論應該在假定善意的條件下傾聽和理解彼此。但是在人們都有機會陳述完自己觀點後,或許有必要忽略某些人或給予其較少的關注,而選擇最優的觀點,繼續下一步驟。有的時候,形成大致的共識已經足夠繼續下一步。

從上述定義與特徵,目前的九二共識並非共識,而是表述自己的觀點、立場(中共的九二共識:一個中國,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黨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自表述;民進黨認知到其歷史,但反對現今的九二共識)。我們顯然無須堅持沒有共識的政治語言。一則落入中共的遊戲規則。二則以非共識之共識產生概念上的混淆。

確實,若不按照中共的規則走,會導致一連串無論是外交、經濟、軍事各方面的懲罰措施。我們必須深思,中共的目的永遠是以統一台灣,也就是將台灣納入中共政權下的版圖。成為中共的一部份將不會擁有民主自由(例如西藏、新疆、香港)。這也許是為何普遍台灣民眾不願意接受中共統治的主要因素。

因此,在多數民意的反饋下,無論是民進黨、國民黨甚至民眾黨都不可能去違背民意。2014年的太陽花運動已經明白表述這個道理,以及台灣對於各種社會運動的相對包容性,還有各式各樣的多元團體、公民社會力量。這些力量使得台灣各政黨不至於做出任何偏激政策!也就是無論任何政黨,都無法避免中共採取經濟和外交脅迫、軍機繞台的懲罰性作為(僅有程度上的差別)

但是多元社會也導致在某些爭議上遲遲無法達成共識。例如在兩岸問題、國防準備、資訊戰攻防,使得政府在施政上還是有所躊躇,以避免民意反彈、社會對立等等。我並不認為這是不好,至少這不會讓政府擁有極大的權力。

面對一個亟欲想要併吞自己的對手,時間可能不一定站在我們這邊。我們也必須省思的是對於未來的不確定風險究竟準備好了嗎?不足需要改進的面向?如何建立正確的心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