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心理遊戲」?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當我以跨科系身份進入輔諮系時,最常聽到教授們提醒: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論學派。但是,卻沒有人具體告訴我該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論學派!

直到我在文謅謅的心理學教科書中,看到幾個貼近生活用語的有趣名稱:踢我吧、終於逮到你了、看,都是你逼我的、你為什麼不...是的,但是...,我知道我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論學派了。

在《人間遊戲》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一書中,列出36個生活中常見的心理遊戲。每個心理遊戲的描述,讀來似乎還蠻輕鬆有趣,甚至會讓閱讀者頻頻點頭、深感認同。不過,看似有趣的心理遊戲名稱及內容描述,其實呈現的是一次又一次的人際間的溝通挫折。

舉例來說:

終於逮到你了,你這個混蛋:透過心理遊戲,為發怒尋找正當理由;意即,透過不公平的對待,獲取抱怨的機會。

父/母:等等要去寫功課!

孩子:好(眼睛仍盯著電視/手機)。

(10分鐘後)

父/母:怎麼還沒去寫功課?

孩子:再看一下下就去寫。

(5分鐘後)

父/母:是要我說幾次!(口氣、語調變了~)

孩子:就說等一下了啊!(不耐煩的回應~)

父/母:現在是怎樣,叫你寫功課不行啊!

孩子:我又沒說,我說等一下啊,是你一直催~

父/母:@$&#%£€>< (啟動碎念功力)

孩子:很煩耶~(準備起身離開)

父/母:你現在是什麼態度!講兩句也不行嗎?!(生氣的口氣~)

結局可想而知是不歡而散!因父母方並未達到提醒孩子要去寫功課的目的,而孩子原本開心看電視/手機的興致也被打斷。

如果,溝通/互動中的雙方,最後各自帶走不愉快的情緒,表示雙方完成了一回合的心理遊戲,而無人是贏家!

探討心理遊戲、書寫心情點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篇文章探討《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中所提及的心理遊戲概念,解釋其對人際互動的影響。透過對長期性重複行為的分析,讀者將理解如何辨識並避開心理遊戲,促進更健康的溝通方式,從而達到真正的親密關係。
本篇文章探討《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中所提及的心理遊戲概念,解釋其對人際互動的影響。透過對長期性重複行為的分析,讀者將理解如何辨識並避開心理遊戲,促進更健康的溝通方式,從而達到真正的親密關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覺得很幸運,偶然找到這套有聲書,一口氣聽完全部,覺得很有趣,雖然,抱歉我邊聽邊做其他事情,紀錄了一下提及的繪本,可能會有遺漏,希望還算周全,打算一一借來跟鵝子一起閱讀。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孩子抱怨無聊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應對。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實行六元素的練習,能有效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及情緒反應。透過對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渴望,並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促進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Thumbnail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將會不定時發表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https://r
Thumbnail
最近國中會考剛結束,然後在網路上就可以時常看到“請教暑假要先修高中課程,有推薦的教材或書籍嗎?”類似的提問出現,每次看到都只能搖搖頭...孩子,當你提出這種問題的時候,可知道其實你的學習已經走偏了嗎? 伸手牌、撇責任、求速成的不良心態,你是哪一個?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我發現和小孩玩一些搞笑的遊戲,大人和小孩都會充滿快樂能量,陪玩的時光就會感覺過的比較快。 「笑」的好處還不只這樣,正面情緒可以幫助學習、提高專注力、增強記憶,還能連結彼此的心。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
Thumbnail
覺得很幸運,偶然找到這套有聲書,一口氣聽完全部,覺得很有趣,雖然,抱歉我邊聽邊做其他事情,紀錄了一下提及的繪本,可能會有遺漏,希望還算周全,打算一一借來跟鵝子一起閱讀。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孩子抱怨無聊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應對。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實行六元素的練習,能有效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及情緒反應。透過對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渴望,並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促進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Thumbnail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將會不定時發表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https://r
Thumbnail
最近國中會考剛結束,然後在網路上就可以時常看到“請教暑假要先修高中課程,有推薦的教材或書籍嗎?”類似的提問出現,每次看到都只能搖搖頭...孩子,當你提出這種問題的時候,可知道其實你的學習已經走偏了嗎? 伸手牌、撇責任、求速成的不良心態,你是哪一個?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我發現和小孩玩一些搞笑的遊戲,大人和小孩都會充滿快樂能量,陪玩的時光就會感覺過的比較快。 「笑」的好處還不只這樣,正面情緒可以幫助學習、提高專注力、增強記憶,還能連結彼此的心。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