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近期在心理界最夯的話題就是錫蘭的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在該事件見報上新聞前,德州媽媽沒有崩潰就貼出及起底ASK課程相關人員,經媒體炒作、新聞發酵後,張老師基金會和勞動部均發文說明及表示與該位心理師暫停合作、待爭議查證。
在我以跨領域的背景成為心理師專業助人身份後,我也才意識到受〈心理師法〉規範的心理師們,其執業之路並不像坊間諸多的心靈導師們順遂。每每看到市面上許多以身心靈療癒、潛能開發為名目、且要價不斐的相關課程時,身為心理師的我們總是自我揶揄地說:心理師法讓守法的心理師們處處受限,但卻讓擅鑽法規漏洞者吃香喝辣。這次被踢爆的ASK心動力就是一個明顯的實例。
〈心靈是否需要課程〉不是這篇文章想探討的主題,我想與大家分享的是〈心理遊戲無所不在〉!!LGAT(Large-Group Awareness Training大型團體意識訓練),總是透過類似直銷手法拉攏及吸收學員參加課程的方法(參與學員願意主動招募其他朋友參加之原因,已在錫蘭的影片中有相當清楚的描述),就像是透過參與的學員處處拋出心理遊戲的餌,等待周圍親朋好友上鉤般。所以,值得注意的是:何以有人可以拒絕?但更有人難以拒絕呢?其中,拒絕與否的原因理由,可視為隱藏的〈餌+鉤〉。
難以拒絕邀約而參與課程的理由,大致上可歸類為以下幾種:
- 因對方死纏爛打:沒辦法拒絕對方接二連三的攻勢及騷擾,心想答應了對方就不會繼續騷擾了~ 當對方拋出名為〈死纏爛打〉的餌時,容易上鉤者是:(1)難以拒絕他人者,故不知道如何有效說不拒絕;(2)難以保有自我界線者,故一再讓對方越線、挑戰自己的底線。
- 因對方情緒勒索:死纏爛打不成,對方居然烙下狠話,如果不答應就斷絕朋友關係,在不想破壞關係的前提下只好勉為其難地答應~ 當對方拋出名為〈情緒勒索〉的餌時,容易上鉤者除了:(1)難以拒絕他人者;(2)難以保有自我界線者外,(3)看重關係者,正因為情勒者知道拋出關係議題可讓人妥協,意即情勒者處於關係中較具優勢的隱形位置,知道被勒索者不會也不願輕易改變或結束關係。
- 因對方握有權力:礙於對方的職權,當主管下令或要求參與方能有升遷機會時,為了保有升遷機會,只好忍氣吞聲參加~ 當對方拋出名為〈職位權力〉的餌時,容易上鉤者是:(1)積極想提升職位者,工作上積極進取理應是正向工作態度,但若過於執著於位階權勢,則易迷失方向;(2)慣於聽命行事者,既然主管都下令了就去做吧,此舉易失去思考判斷;(3)認為別無選擇者,害怕如果不聽主管的要求,會失去工作,更甚者可能找不到其他穩定的工作。
- 因自己情緒低落:事事不順、心情低落時,聽到對方積極分享心靈成長、自我突破的課程收穫,心想或許這是一條救命繩~ 當自己處於〈受害者〉心態時,任何被包裝成拯救外貌的繩子,都可能引誘著受害者上鉤且義無反顧地投入並極力抓取,以便擁有改變現況的機會。
- 因自己想要體驗:到底是什麼課程可以那麼神奇?聽聞對方的成果分享,好奇心驅使自己不該落於人後;更甚者是比較心態下、不服輸的信念驅使自己積極參與~ 當發現對方因為某事變得"看似"比自己好時,此情境下驅使〈我不好、你好〉的心理地位,讓人為了提升內在的好而無意識地去做有時可能連自己都很難相信的事。
- 因自己想救對方:到底課程中發生什麼事?怎麼可以讓對方幾乎完全變了個人,一定要親眼去看看,想辦法戳破課程的假面具~ 當自己處於〈拯害者〉心態時,只要對方於有意無意間表現出受害的樣貌,便會觸發拯救者上鉤、想辦法提供受害者未開口要求的主動協助。
人際互動中心理遊戲無處不在,與其參與心靈療癒課程透過他人提供可能的療癒方法,建議學習辨識心理遊戲的餌、避免上鉤,及提升對自己的情緒覺察:思考自己每個可能的起心動念、思考自己行為背後的可能動機、不要輕易進入心理遊戲,方能獲得渴望的親密關係。
心理遊戲是為了獲得渴望的正向安撫,故心理遊戲可視為獲得親密關係的踏板。而避免進入心理遊戲的方法是:真誠一致、避免曖昧的溝通。對心理遊戲越是了解、便越能避免進入心理遊戲的無限循環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