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溝通

含有「人際溝通」共 16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明明只是想輕鬆聊聊,對方卻突然臉色一沉、冷回應,甚至翻白眼?在《被討厭的勇氣》的觀點裡,情緒化溝通背後,其實藏著生活型態與目的論的影響。這篇文章拆解為何「說說而已」仍會觸發防衛情緒,教你用課題分離+橫向態度穩住自己,打造真正自由的對話空間。不是你的錯,是對方的生活型態在作祟——你可以學會優雅應對。
Thumbnail
遠離低能量磁場:為什麼成功的人都懂得「斷捨離」人際關係 你是否曾經遇過這樣的情況:明明一早起床精神飽滿,但進入辦公室後,卻莫名感到疲憊不堪?或者原本對工作充滿熱忱,但在某些同事的影響下,逐漸失去動力? 這不是你的錯,也不是你太敏感。在心理學研究中,人與人之間的能量交換是真實存在的現象。根據史丹佛
Thumbnail
自覺有「微弱社恐」的 心心 總是受困於除了家人好友外是無法長時間與他人相處交流的,因為相處時間只要一拉長 心心 就會很想找理由趕快離開, 心心 還找不到真正的原因。但是......心裡還是會想要改變它,於是鼓起勇氣去報名參加了一堂《人際溝通》的課程。 《開始上課》 初次見到黃宏嶈(音:槍)老師時
Thumbnail
宇牛-avatar-img
2025/06/25
蠻年輕的老師!
心18-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25
宇牛 是,活力滿滿!🥰
當負面情緒來臨時,你會如何控制情緒,避免衝突呢?本文與你分享3個情緒調節方法,以及面對爭吵時,我們如何用「主人」角度領導整個局面,遠離不必要的傷害,同時增進我們的思維格局。
Thumbnail
「我只是開玩笑啊!」當一句句「玩笑」讓你心裡發酸,別急著自我懷疑。《被討厭的勇氣》教我們:行為背後有目的,學會辨識「討厭你 vs. 開玩笑」,才是守住心理邊界的關鍵。本篇整理簡單判斷公式,帶你看懂什麼時候是真玩笑,什麼時候是包著玩笑皮的權力鬥爭或逃避行為,幫助你在人際關係中減少內耗,活得更清明。
Thumbnail
juexingway-avatar-img
2025/06/19
哇,判斷玩笑真有用!守住心理邊界,生活更輕鬆~😌
靜止代謝率1800的女子-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19
juexingway 願我們都過得幸福🥰
src
投票
溝通對於我來說...
Carry Kuo-avatar-img
2025/06/04
即使是說著同一語言,也是需要翻譯的,傾聽在說服之前~
我是老查-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04
Carry Kuo 希望將來AI可以即時做「溝通翻譯」 :P
你說得頭頭是道,對方卻冷回一句;你明明好意,卻被誤解為強勢?可能是你的PAIN反應在作祟。本篇教你把這些慣性轉為對話力,用「連結、規則、理由、檢核」四步驟,讓每一次溝通都更有感、也更有用。
Thumbnail
在《老師沒講的24件事》中,來自西班牙、來台教書超過30年的鮑曉鷗教授,以淺顯的語言、深刻的哲思,刺激讀者思考人生中許多課堂上被忽略的價值。從自我提升、品德培養、情緒管理、人際溝通,到社會脈絡,循循善誘,引導每個人找出心中對於「對社會有益的公民」應具備的普世價值。
Thumbnail
「身為好市民,非常重要的事便是參與政治活動」,這句話真的很受用,不過除了看政見之外,現代的選民還要追踪政治人物的社群帳號,隨時注意這位政治人物的言行是否合宜、是否認真做事,我認為「選後不理」是台灣政治還需要補強的缺失
小芝女看天下-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15
沈溺在經典閱讀中的 John Lin 是啊~這點書中多少也有提到。我覺得,這真的是負責任很重要的指標之一。
紐約時報暢銷書《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作者的最新力作,作者再次展現新聞工作者的專業功力,以精彩豐富的採訪素材結合研究介紹人們日常中的三種對話以及人人都能學習的溝通工具。掌握了這三種對話類型,每個人都能成為“超級溝通者”——就是那些總能輕鬆與他人連結、善於協調、最終影響決策的人。
Thumbnail
5/5為什麼我們這樣對話,那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