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17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死亡詩社 | Dead Poets Society】有些人活著,其實已經死了。

簡介

有天,在美國一間重視傳統的學校來了一個新老師,他用有別於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教導學生詩歌、文學,進而啟蒙學生們的自我發展,勇敢追求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目標,然而浪漫的理想與骨感的現實總有相斥的時刻。

raw-image

心得

醫藥、法律、商業、工程,這些都是高貴的理想,並且是人類維生的必須條件,但是,詩、美、浪漫與愛,這才是我們生存的原因。

很久以前看到上面那兩句話,不禁思考人活著所追求的最最最底層的意義,想要賺大錢是希望負擔的起所有想買的東西,想要找到好工作是希望能有穩定收入的生活,想要談戀愛是渴望有人陪伴、有人傾聽,好像只有想要快樂,就只是單純地想要快樂。


我說,人生的意義是活的快樂,但曾幾何時,連單純的想要快樂都變得困難。


2023的社交媒體也是被氾濫的雞湯金句淹沒的一年, 〝人生是曠野,不是軌道。〞〝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輕舟已過萬重山。〞沒錯,這些所謂金句確實浪漫,但每每看到這些句子被氾濫使用,就像是要被溺死在情緒漩渦中,特種兵旅行,打卡式的旅遊,在清單上一筆筆劃掉的,交作業式的敷衍自己的人生,那些精心擺拍的「自由感」照片似乎是在張牙舞爪地揮著大旗告示天下:看!我有多灑脫、我有多自由、我有多坦然,我討厭這種令人作嘔的證明感。


當Keating發號施令讓同學把課本前面關於詩的註解撕掉時,當Keating站在桌子上告訴同學們要學會變換角度去看待這個世界時,看似是掙脫束縛、衝破規則,但這種「自由」是否也是一種意識控制?也許有人就是需要規則的呢?他們被迫裝的自由、裝的活出自我。最後Neil舉槍自殺時,我想著Keating的教育到底是為他好,還是害了他,但我也不是Neil,也許他死了,對他來說才是真正的為自己活著。


又是一篇沒怎麼提到電影情節的觀後感,本來打了一些勵志文學,又全部刪掉,好險我只需要對自己負責,想寫什麼寫什麼,哈哈。




When you read, don’t just consider what the author thinks, consider what you think.
Just when you think you know something, even though it may seem silly or wrong, you must try.
I went to the woods because I wanted to live deliberately. I wanted to live deep and suck out all the marrow of life.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