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三位非裔女性數學家Katherine、Dorothy Vaughan跟Mary Jackson,於1960年代太空競賽時期,克服了性別、種族與專業上的種種考驗,在美國太空總署NASA貢獻一己之力的故事。

心得
昨天考完多益回到家後整個筋疲力盡,精神跟身體都累XD,睡了午覺後想著也沒心力寫論文,乾脆來看個電影,就這樣看了《Hidden Figures》!台灣翻成《關鍵少數》!
看到一些評論說這部電影是經典白人救世主電影,也就是在電影中用必要的白人角色來輔佐主角成長,又或者一定會是從白人那邊獲得認可的情節,不管是在討論膚色白黑還是性別男女,其實就是在討論一個不平等的議題,電影中的三位女主角,上廁所要到黑人專用廁所,喝水要用黑人專用水壺,各種不公平的規定在當時都被視為理所當然,原本我還很擔心他們會被這個環境PUA甚至自我馴化,幸好三位主角的EGO都很堅定。
我很欣賞她們的一點是:面對不公平永遠是不卑不吭,沒有一絲退縮或軟弱,為了自己該有的權利據理力爭,而所有的底氣來自自身擁有的實力。Mary有著數學物理雙學位,在執行水星計畫時被要求要有某所學校的學歷,卻因為明顯針對的規範不得進入此學校就讀,然而她告上法院,告訴法官「第一位」的重要性,最終順利拿取學位,成為NASA第一位非裔女性工程師。
Dorothy領導著一支由非裔女數學家組成的團隊,在面臨IBM的發明讓計算工作即將被取代時,她沒有坐以待斃也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借書自學程式語言,成為領導IBM的主管,同時也是NASA的首位非裔主管。Katherine更不用說了,擅長數學問題,即使才華橫溢卻每天面臨白男同事的質疑和偏見,然而她用自身過強的實力讓大家刮目相看,計算出的數據精準無誤,最終成功使得太空任務執行順利,NASA還為她蓋了棟Katherine Building。
電影中有一個特別喜歡的鏡頭,在Katherine的計算工作被IBM取代而回到西翼大樓後,太空計畫的計算數據卻頻頻出錯,太空人指定要Katherine的數據,Katherine說可以,他就馬上出發,此時白人主管請一位員工跑去西翼大樓把Katherine請回來,那個員工跑的路線,正是之前Katherine為了去專用廁所時要跑的路線,這個反差真的很有戲劇性。
比電影情節更振奮人心的是這是由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我為所有堅強、上進、勇敢的女性感到驕傲!而我也會是這樣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