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0|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南明寧靖王陵

南明寧靖王陵位於今天的鳳山縣湖內鄉,是台灣唯一一座明朝郡王等第的陵寢,陵墓主人是南明王朝的寧靖王朱術桂。

寧靖王陵永化樓 / AI攝影

寧靖王陵永化樓 / AI攝影

朱術桂,字天球,號一元子,是明朝末年和南明時期的藩王。朱術桂有出身明朝皇室的血統,乃明室宗親。他是遼簡王朱植的第八世孫、長陽王朱憲煥的嫡二子,其兄長為遼王朱術雅。

永曆帝死後,南明在大陸的政權基本覆滅,明朝最後的統治實權落到了延平王鄭成功,及其麾下的鄭家軍手裡。然而,自永曆帝薨逝後不久,大員的鄭成功也因病去世,南明政權於是由王世子鄭經所承繼,年號仍稱永曆。

此時的南明領土只剩下台灣和福建的廈門、金門地區(嗟哉!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唉~)。

永曆十七年,朱術桂應鄭經之請,來到台灣監軍,隨行的明室宗族包括魯王世子朱弘桓、瀘溪王朱慈爌、巴東王朱尊江等人。跟隨鄭家軍遷台的朱術桂,居住在承天府的寧靖王府上,爾後寧靖王又於自家寢宮後方闢建園亭,稱作一元子園。

位於大員縣的寧靖王府邸內殿。/AI攝影

一元子園景 / AI攝影

自縊殉國

永曆三十五年,鄭經去世,他的兒子鄭克塽成為新任統治者。

兩年後,清兵攻占澎湖,台灣岌岌可危。朱術桂決心殉國,他燒毀所有田契,把田地分給佃農,同時將自己的宮殿和園林捐出作為佛寺。他召集五位妃子並告訴她們:「我一生無功績,顛沛流離失所,多盼望再活幾年,與先帝、先王相聚於地下;但現在大事已去,我離死亡的日子也不遠了,妳們還年輕 ,應該自己打算將來。」

隨侍的五位妃嬪(袁氏、王氏、秀姑、梅姐、荷姐)紛紛流淚泣訴:「殿下既然能保守氣節,我們也甘願失去生命,同生共死。請賜與尺帛,我們願意陪伴您。」然後她們相繼在大堂上自縵。

朱術桂親自安葬五位妃子,並將她們的遺體埋葬在南門城外魁斗山後,人稱五烈墓。

大員魁斗山後的五烈墓 / AI攝影

朱術桂在自盡前一天,在牆上寫下了一封遺書:「自壬午流寇攻陷荊州,我攜家南下。甲申避難閩海,如今我只剩下幾根頭髮和微衰的身軀。遠逃到海外四十多年,現在已經六十六歲。在這個緊要關頭,成功地保全了頭髮、帽子和衣服,死在這裡。我並沒有辜負高皇帝和父母,我的使命已經完成,俯仰無愧。」

隔天,他戴上翼善冠,穿著四團龍袍,繫上玉帶、戴上印綬,將寧靖王印章交給了鄭克塽。

根據日本《華夷變態》的記載,當天朱術桂親自前往大關帝廟盡忠。鄭克塽率領文武官員前來告別。朱術桂向天地和祖宗行禮,並接受百姓的敬拜,最後寫下臨終詩句:「艱辛避海外,總為幾莖髮;於今事畢矣,祖宗應容納。」

寫完後,朱術桂面不改色地將絲帛繫在樑上自縊,並說:「我走了。」同時,兩名隨從也自盡而亡。在眾人的攙扶下,寧靖王的面色依然如同生前的模樣。

十天後,朱術桂的遺體被埋葬在縣治附近的長治里竹滬,與元配羅氏以及早夭的兒子朱儼鑑被合葬在一處,墓地沒有明顯標記。同時,百姓還刻意建造一百多座偽墓,以混淆清軍的搜索。

後記

重建後的寧靖王陵寢永寧祠 / AI攝影

民國一百四十年五月十四日,鳳山縣政府重新修建南明寧靖王陵,並遵循明朝禮法,同行的隨葬官員一律穿著明制漢服,將寧靖王的棺木重新安葬在王陵內,以供後人瞻仰。

——以上內容除寧靖王生平之外,圖片及後記均為AI杜撰——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