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子

餃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小時候吃水餃是一件麻煩事,跟現在冷凍水餃充斥在賣場的方便迥然不同,那時吃的水餃都是外婆包的,皮外婆揉的桿的、餡料外婆預備的,包也是外婆包的,我偶爾包上幾個,露餡又掐不緊,就被喝令下桌去,等吃就好。

 

外婆包的餃子皮薄餡多,她挽著旗袍袖子用冷水和水揉麵,把麵粉揉成一份紮實的麵團,然後把麵團放進一個大鋼盆裡,蓋上一條濕棉布後,再用一個大盤子倒扣在鋼盆上,就去處理餃子餡。

 

說到餃子餡,最常吃到的是高麗菜豬肉餡,那時沒有食物調理機,全靠手工,外婆買來一顆碩大的高麗菜,全部用手把高麗菜剁碎,碎掉的高麗菜,白白綠綠的被外婆一捧一捧的放進另一個盆子裡,然後放鹽攪拌,那個攪拌方式,看起來很像把衣服放在洗衣板上搓洗的樣子,用手掌的力量把高麗菜直搓到出水為止,出水後,再拿上一個棉袋,把菜一股腦的放入,然後不斷的擰緊棉袋,讓鹽水從袋子裡溢洩出來,這樣在包餃子的時候,就不會因為蔬菜出水弄溼麵皮,導致煮的時候容易破掉。

 

你以為這樣弄完高麗菜就好了嗎?肉也是外婆不妥協的項目之一,其實我一直不知道肉餡是怎麼做的,但外婆後來因為心臟病住院的時候,在神智不是很清醒的情況下,講了很多我父母的事跟料理的事,除了我母王小姐年輕時偷跑去跳舞,翻牆回家被我等在牆下的外公一棍子打腳之外,還說了餃子肉餡的做法。

 

肥瘦3比7的豬肉餡,放入蛋黃,順時鐘不斷攪拌,直到肉餡生黏,這時才把處理清爽的碎高麗菜加進去,持續的用手攪拌,到最後,我常看到外婆那時的手臂,鼓起兩團圓圓的肉,後來自己攪拌過絞肉,這才知道得花多大的力氣啊,攪到肉菜可以平平的被抹到油光水滑這才算成功。

 

餡調理完,外婆掀開放麵團鋼盆上的濕布,那軟軟的麵團,似乎鼓發不少,外婆在案版上灑上乾麵粉,把麵團倒在麵粉上,讓麵團沾滿乾麵粉,然後開始把圓圓的麵團揉製成長條狀,再一股一股揪下一團一團的小麵糰,小麵團都揪完了,外婆拿出她的擀麵棒,實實的在案版上敲上兩下,便迅速的桿起餃子麵皮。

 

這麵皮也好有學問,外婆桿出來的皮外薄內厚,舉起來外邊一邊還幾乎可以透著光,等桿完麵片,這才能正正式式的包起餃子。

 

唐魯孫老師的書曾說中國東北流傳著一句話「舒服不過躺著,好吃不過餃子」並說餃子的包法有兩種,一種是摺著的,一種是擠著的;

想想,這麼講的確有他的道理,做個餃子要這麼認真費工,怎麼會不好吃?而外婆包餃子的手法,是擠著的,在外層抹上半圈的水,然後雙手略往中央一擠,一個餃子就美美的出來了。

 

外婆完全靠她多年的經驗包餃子,不要以為用擠的會像包子,那可不,外婆的餃子用擠的也能擠出摺子來,端端正正的在盤裡一個個站好,絕沒東倒西外歪的情況發生。

 

像我,跟著擠,結果不是餡被擠出來,就是水的量抓不準,還沒下鍋就開口笑,最後只得被趕下桌,等著吃就好。

 

外婆的水餃一定得蘸她自己做的臘八醋才好吃,臘八醋是甚麼?其實是很簡單的東西,就是用黑醋或紅醋,加上一些些糖,把剝好的蒜瓣醃上,最後倒出來的醋就是臘八醋了;外婆家裡長年浸醃著臘八醋,蘸醋並拿蒜瓣就餃子吃,那就別提多美味了,那時沒甚麼肉凍放餡裡的方式,那水餃溢出的肉汁,全是外婆手把手揉出來的,菜香肉嫩,讓我埋頭光顧著吃,一顆,一顆,又一顆。

 

現在吃水餃容易了,大賣場有機器輾壓出來的冷凍水餃,外頭有號稱手工製作的熟水餃,但我就沒在哪間水餃店吃過外婆的口味,而且現在的水餃店都混著醬油吃,以前吃外婆的水餃,只能有臘八醋,就沒聽過哪個不識趣地問有沒有醬油?外婆的水餃就這樣完完全全的消失在世界上了。

 

前陣子我度過七八月最痛苦的兩個月,每當這時候,我就會找些我想吃的、好吃的來,某日夢裡忽然是外婆在剁餡、在桿水餃皮,我看著她如記憶般忙東忙西,便悠悠喊了聲婆婆,才發聲卻猛然醒來,這才發現兩耳都灌滿了淚;很久沒夢見外婆,這夢不知道怎麼來的,心裡那股念想又從何而來?臘八醋好做,但就算有了臘八醋,我又要上哪找外婆包的餃子呢?

avatar-img
彭顯惠的沙龍
1.5K會員
77內容數
在這專題內,我說吃寫吃,因為我愛吃也煮。我先生在宜蘭種米,不用農藥、不用化學肥料,所以食物對我來說,除了果腹,還有我人生的軌跡,並且還藉由我的孩子仍繼續在延續著,這是好悠遠好長的過程,想分享那滿滿的記憶跟感概,這就是我在這裡的原因。 我是個理想的病人,我仍然過著我理想的生活,你也一定可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彭顯惠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回憶外婆過年十什菜中的黃豆芽菜,想起外婆對料理的用心以及過年的記憶。雖然過年已過,但年初十五的元宵節外婆還會認為是年節還沒完事。喜歡的人歡迎訂閱或贊助,雖然更新文慢。祝大家新年快樂,行大運。
前陣子攜女回台北辦事,特意去衡陽路找我年輕時的古早味 – 油飯。 想起高中時期彼時正逢聯考,被家裡逼著去南陽街補習,我自是不喜歡的,但家長老拿我跟賣饅頭老王家的兩個女兒比,人家都是北一女,我還是老師的女兒呢,看看那滿江紅的成績單,這叫父母的臉皮往哪擺?
便當於我在國小國中時,並非屬於美味的回憶,雖然我父親在料理上有一手,但這些料理,一旦進到當年的便當盒裡,就變得相當可怕。彼時沒有營養午餐,中餐要嘛帶便當來學校蒸,要嘛媽媽或阿嬤中午送便當到班上,最後家裡真不行準備便當,也可以訂學校的便當,但不管哪種,同學們的便當往往讓我欽羨不已。
回憶外婆過年十什菜中的黃豆芽菜,想起外婆對料理的用心以及過年的記憶。雖然過年已過,但年初十五的元宵節外婆還會認為是年節還沒完事。喜歡的人歡迎訂閱或贊助,雖然更新文慢。祝大家新年快樂,行大運。
前陣子攜女回台北辦事,特意去衡陽路找我年輕時的古早味 – 油飯。 想起高中時期彼時正逢聯考,被家裡逼著去南陽街補習,我自是不喜歡的,但家長老拿我跟賣饅頭老王家的兩個女兒比,人家都是北一女,我還是老師的女兒呢,看看那滿江紅的成績單,這叫父母的臉皮往哪擺?
便當於我在國小國中時,並非屬於美味的回憶,雖然我父親在料理上有一手,但這些料理,一旦進到當年的便當盒裡,就變得相當可怕。彼時沒有營養午餐,中餐要嘛帶便當來學校蒸,要嘛媽媽或阿嬤中午送便當到班上,最後家裡真不行準備便當,也可以訂學校的便當,但不管哪種,同學們的便當往往讓我欽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