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理想神經病的吃掉人類學

17公開內容
14私密內容

在這專題內,我說吃寫吃,因為我愛吃也煮。我先生在宜蘭種米,不用農藥、不用化學肥料,所以食物對我來說,除了果腹,還有我人生的軌跡,並且還藉由我的孩子仍繼續在延續著,這是好悠遠好長的過程,想分享那滿滿的記憶跟感概,這就是我在這裡的原因。

我是個理想的病人,我仍然過著我理想的生活,你也一定可以。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avatar-avatar
彭顯惠
回憶外婆過年十什菜中的黃豆芽菜,想起外婆對料理的用心以及過年的記憶。雖然過年已過,但年初十五的元宵節外婆還會認為是年節還沒完事。喜歡的人歡迎訂閱或贊助,雖然更新文慢。祝大家新年快樂,行大運。
Thumbnail
思密-avatar-img
2024/02/20
童年嚐過的美食真的會記憶一輩子像我就最喜歡我媽煮的香菇雞湯了覺得香菇加雞肉簡直是絕配
avatar-avatar
彭顯惠
小時候吃水餃是一件麻煩事,跟現在冷凍水餃充斥在賣場的方便迥然不同,那時吃的水餃都是外婆包的,皮外婆揉的桿的、餡料外婆預備的,包也是外婆包的,我偶爾包上幾個,露餡又掐不緊,就被喝令下桌去,等吃就好。
Thumbnail
思密-avatar-img
2023/10/19
寫得真傳神啊!餃子熟透的香味彷彿透過螢幕飄散到鼻尖了。
avatar-avatar
彭顯惠
前陣子攜女回台北辦事,特意去衡陽路找我年輕時的古早味 – 油飯。 想起高中時期彼時正逢聯考,被家裡逼著去南陽街補習,我自是不喜歡的,但家長老拿我跟賣饅頭老王家的兩個女兒比,人家都是北一女,我還是老師的女兒呢,看看那滿江紅的成績單,這叫父母的臉皮往哪擺?
Thumbnail
丁雅鈴-avatar-img
2023/06/15
姐吃得不是美食,吃得是青春歲月~
avatar-avatar
彭顯惠
便當於我在國小國中時,並非屬於美味的回憶,雖然我父親在料理上有一手,但這些料理,一旦進到當年的便當盒裡,就變得相當可怕。彼時沒有營養午餐,中餐要嘛帶便當來學校蒸,要嘛媽媽或阿嬤中午送便當到班上,最後家裡真不行準備便當,也可以訂學校的便當,但不管哪種,同學們的便當往往讓我欽羨不已。
Thumbnail
看起來好好吃
彭顯惠-avatar-img
發文者
2022/11/04
哈哈~
avatar-avatar
彭顯惠
我的作法是煸炒時,還會加上一些水跟可樂,然後小火至收汁即成。加可樂這習慣不知道是從何時開始,好像是聽了哪位料理大家的建議,說碳酸可以軟化肉兼去腥,我這人有時對學問不求甚解,想想覺得有道理,也感到加了可樂後,肉質較滑嫩可口,於是在之後我很多紅燒的菜式,可樂就被我繼續使用下去了。
Thumbnail
丁雅鈴-avatar-img
2022/08/11
真得,這是味覺基因的傳承吧~
avatar-avatar
彭顯惠
原本香腸高麗菜燜飯我以為這是我家的獨門料理,後來看了洪震宇老師的書,才知道在某個外縣市(一下子想不起來),早餐吃的也是高麗菜飯,只是香腸換成了腴厚軟糯的豬皮,而且是整塊覆在菜飯上。我一直很想見識一下,但總是苦無機會。
Thumbnail
四季-avatar-img
2022/07/23
其實如果做成炊飯也許味道更不錯,家裡兩個小男生也都喜歡我製作的炊飯,我有時懶惰病犯了就做炊飯給他們試試
avatar-avatar
彭顯惠
對很多人來說,餐桌上的白米飯是不重要的,我來宜蘭之前也是這麼想,米隨便買隨便吃,但等到一家搬到宜蘭,從事自產自銷的稻農生涯後,對於飯的想法才從頭開始翻轉。 ◎喜歡歡迎贊助或訂閱 ◎訂閱到期請到臉書私訊彭顯惠兌換米喔 ◎工商時間,自家2022新米上市,想嘗鮮的也請上臉書找彭顯惠喔
Thumbnail
我愛吃白米飯, 自己吃的願意多花點錢, 但總是有迷思「買米當買花蓮或台東米」。看了這篇文發現自己似乎還沒選購過宜蘭米, 是否通路上的米廠都只限大廠有能力上架呢 ?
彭顯惠-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7/18
沒錯,一方面通路為了確保食品安全,所以會有很多安檢的要求,但這些安檢的費用對小農來說是很大的負擔,所以的確只有大廠才能上的了大通路,而且這還只是其中一個原因而已。
avatar-avatar
彭顯惠
這是我喝過最難下嚥的醃篤鮮,但我沒有後悔過,因為一份工作,而遭受不合理的待遇,每次接這個客戶的電話,就喪失一分對自己的自信,還不包括許許多多沒有加班費的夜晚,但醃篤鮮是無辜的,儘管後來很長一段時間,我完全聽不得這三個字,一聽就要心痛生氣。
Thumbnail
瑩籽-avatar-img
2022/06/14
可惜尊重與同理,知易行難啊。所以才有那麼多無端的人情世故要兼顧,累得很呢
avatar-avatar
彭顯惠
長大後才知曉,很多時候,生活不一定全然由著自己來,也不是變成大人後就一定可以不吃苦,小時候讀書的那些苦,現在看起來卻帶了些,小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悲悔,
Thumbnail
好喜歡這句話:「一個能吃苦,還吃得甘之如飴的男人,應該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謝謝好文章 :)
彭顯惠-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5/31
謝謝哩~
付費限定
avatar-avatar
彭顯惠
台灣很小,但吃食上面卻博大精深,光油豆腐這項,就因北中南的地區性,而有著非常顯著的差異。先生不懂為什麼我會為了油豆腐生氣,他不懂,我為了愛遠嫁台中,結果卻連塊想吃的油豆腐都吃不到。 Ps.我很現實直接,若讀了歡喜,歡迎贊助;這個月的目標,希望靠這些文,賺取些零用錢,感謝。
Thumbnail
付費限定
avatar-avatar
彭顯惠
即使日子已經過去幾十年,偶爾走回中和南勢角,卻已經看不出舊時建物地景面貌,但那段高中前的歲月,很多時候還是常常模糊不清的在腦中出現。 那時候的魚幾乎都是活的,而且很大一條,有的被放在大鐵盆裡,劈哩啪啦的兀自掙扎;有的則放在橘色的,裝滿水的塑膠盆子裡,不管哪種,都是為了呈現給客人所謂的生猛感。
Thumbnail
好有畫面的文章喲,你應該要集結成書,尤其這篇的結尾,看來讓人想流淚。。。講吃的的時候一直讓我想到向田邦子的作品。
付費限定
avatar-avatar
彭顯惠
原來遺憾是這種感受,我後悔不曾留下老闆個人聯絡方式,我後悔沒去靈堂見他最後一面,我後悔連再見上炷香獻束花都沒做到,我們吃了他一個春秋的火鍋跟炒菜,並期待他的第二間店,最後結果竟是斯人已去,今生無以再相見。
Thumbnail
付費限定
avatar-avatar
彭顯惠
這個月水逆,兩件事讓我情緒不佳,一個是家裡19歲的老貓離世,另一個就是黔園歇業。我父母是當年從對岸過來的那批人,家裡還蠻常在假日吃小館,而黔園就是其中之一。 我看韓良憶老師、王宣一老師的書,裡面常提到秀蘭小館,在父親晚年時,曾問過他有沒有去過,父親淡淡地說被請客時去過一兩次,但菜味太清淡,他沒有很喜
Thumbnail
付費限定
avatar-avatar
彭顯惠
關於米粉湯黑白切這項,我喜歡自己一個人去吃,要嘛就帶著一雙兒女去,這份獨享的快樂,是朋友跟先生都不想讓他們一起餐與的;尤其是我先生,當我點食了豬肺大腸嘴邊肉粉腸生腸油豆腐整桌擺滿後,他都會臉上帶著隱忍的表情說,會不會點太多,吃得下嗎之類,這時,我臉上也帶著隱忍的表情看他,不說一句話,他接住了我嚴厲的
Thumbnail
付費限定
avatar-avatar
彭顯惠
年輕時,跟其他同學總在星期六的課後,跑去吃火鍋,我們慣去火鍋店有兩間,一間是吃到飽的麻辣火鍋、另一間則是西門町的小紅莓沙茶火鍋。小紅莓很有意思,他的計價方式是看食料盤子顏色,每款食料都放在不同顏色的塑膠小長盤內,最便宜從一盤30塊起,像是豆腐炸豆皮油條這類,最貴的一盤200也有,像牛肉牛肚草蝦等等。
Thumbnail
付費限定
avatar-avatar
彭顯惠
澎湖新鮮現烤海牛奶 因為我兒半獸人去了澎湖就學,跟了幾天整理住宿地點,就吃了幾天新鮮味美的海牛奶。海牛奶就是蚵仔,好像是因為他的鈣質,跟牛奶比起來不遑多讓,因此有此一稱。然而對我來說,他是一個分界點,是父母親食物口味上不同的分界,是我青春少女時代,跟一般女性不同的分界。  父親不吃蚵仔,記憶中,家裡
Thumbnail
付費限定
avatar-avatar
彭顯惠
我愛米飯,一天三餐沒吃到飯,就覺得沒吃飽。現在想想,自小家裡似乎就很少吃麵,主食都是飯食,可能跟父親來自中國魚米之鄉有關,若哪天想吃麵,那只得上我外婆家去,跟外婆撒潑討賴,才能討到一碗麵吃。 父親準備配飯的小菜,在那時代,往往豐富的另人咂舌......
Thumbnail
紀餘-avatar-img
2021/08/01
所以, 你是田文社裏的顯惠喔?
付費限定
avatar-avatar
彭顯惠
我出生生長在台北中和,婚後移居台中,最後落腳宜蘭。在中和的時候,家中吃食沒有那麼時令的感受,頂多跟著幾個重大節慶,外婆父親會準備應景的食物,中秋吃月餅、端午吃粽子、清明吃冷餃子、過年的全雞一品鍋等等;我想,是因為台灣的物產跟外婆父親老家不同,所以準備不上,另外對他們來說,時節的變化,帶來最多的是鄉愁
Thumbnail
Farewell Chen-avatar-img
2021/07/12
天生地養,無比豐饒。
付費限定
avatar-avatar
彭顯惠
這幾乎是一篇倡導偏食的文章,不過我主要是想介紹本次活動的爆米餅。 這個爆米餅,你可以把他想像是素食、沒有味道的蝦餅,咬進嘴裡時,他會像蝦餅一樣交纏住你的舌、你的齒,但當他充分被唾液潤澤後,米香會洶湧的猛然出現,是一種後生可畏的食品,更重要的是,這是我們家先生,不使用農藥、化學肥料所種出來的米製作的。
Thumbnail
Amelie Chen-avatar-img
2021/07/14
我好愛妳的文章呀顯惠,總是讓人想哭!不是傷心的那種哭!是好多感動啊啊啊啊啊^^
avatar-avatar
彭顯惠
因為方格子,認識了一些新朋友,新朋友問,妳寫食物,那自己下不下廚做飯?做,當然做,不但做,我還做來賣。 早已忘了第一次下廚是幾歲的時候,唯一清晰的記憶,是為了料理一道紅燒吳郭魚而進的廚房,那是我爸爸的菜,那魚的味道隨著年紀越大,越誘人食癢難耐;曾經,自助餐也挑揀過的紅燒魚、奢侈上館子點食的紅燒魚、朋
Thumbnail
彭顯惠-avatar-img
發文者
2021/07/18
是的,越是簡單的家之味,越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