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2|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如何找出「最適定價」

最基本的利潤方程式為:利潤=(售價-成本)* 銷量,因此:售價、成本與銷量稱為利潤的三個引擎。這三個引擎會互相影響,比如售價(定價)會影響銷量,當定價變低時,銷量會增加,而銷量增加,則會降低成本(你可以想像當你賣一百個跟一千個時,你的進貨成本肯定不一樣,你會有更大的議價空間)。這就是為何定價策略很重要的原因,定價會影響獲利,但我們要如何定成一個適當的價格?

廣告大師大衛.奧格威(David Ogilvy)說:「人們通常假設行銷人員會用科學的方法決定產品價格,其實訂價就是猜測。這是事實,幾乎在每個例子裡,決策的過程就是猜想的過程。」其實,傳統的定價方式不外乎兩種:成本加成與競爭定價。成本加成是在你取得成本之上,加上你所期待的獲利比率,例如說:你取得一個商品的成本是100元,你希望有20%的獲利,因此你就將價格訂在120元。這樣的作法很簡單,但問題是,當你將價格訂在120元時,消費者會不會買單?所有,有些人就會採取第二種定價方式,先看看市場上的競爭者怎麼定價,例如類似商品競爭對手的定價是110元,你想說你剛進市場,消費者不認識你的商品,為了刺激消費者儘速購買你的商品,因此你就決定賣105元。這種競爭定價的方式,過去在超市常常看到,甚至有一個特殊的職務稱為「抄價員」,就是到競爭對手的超市中將對手的價格抄下來,然後再根據競爭者的定價來決定自己的價格。但以上這兩種定價模式的問題是:沒有考慮到顧客,也就是顧客願意出多少錢買你的商品。

《精準定價》一書中提及從古典經濟學的觀點:如果產品或服務的價格低於顧客的認知價值,顧客就會購買。最高的可能價格或最高的價格就是產品的認知價值,經濟學家有時會稱這是保留價格(reservation price),保留價格反映出顧客的支付意願。理論上,賣方的最低價格是取得商品的成本,也就是說當你取得成本是10元的時候,你不會想要賣10元以下的價格,因為你會虧損。當買方願意掏錢的最高價格(就是消費者對商品的認知價格)是15元,也就是超過15元,消費者會認為「不值得」買。因此,合理的價格,會在10-15元之間。

在這個合理價格間,你的定價將會影響消費者的採購數量,當你的價格越低時,例如你訂在11元,就會有很多消費者受吸引前來購買,或是單一消費者會因為價格便宜而買更多;相對的,當你把價格訂在15元時,消費者的購買意願會降低很多。這種以市場為基礎的定價方式,賣方需要將不同價格下,可能銷售的數量(也就是消費者願意購買的數量)列出來,然後計算出最適價格,應該訂在多少,如下圖所示。

資料來源:《精準定價》

從這張表之中,我們可以看到,價格會影響數量,當價格訂在90元時,銷售量為120萬個,但當價格提高至120元時,銷售量銳減為一半60萬個。根據價格與銷量間的變化關係,我們就可以試算出不同價格下的獲利,以這個表看來,獲利最高的是定價為105元時,獲利是1050萬元。訂價比105元高或低,都會因為銷量的增加或減少而影響獲利。

但要把不同價格與銷量間的關係列出來,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精準定價》一書的作者Hermann Simon教授建議我們一個簡單的方法找出最適定價。我們的成本是商品或服務的「最低定價」,接著我們可以透過詢問幾位潛在消費者,探查出消費者最多願意付多少錢購買這個商品或服務,也就是上文所說的保留價格(消費者的認知價值)。然後最適定價則是成本與保留價格的中間。舉例來講,假設你的商品的成本是10元,你問過幾個潛在消費者,他們最高願意支付的價格是15元(超過這個價格他們就不願意購買),最適定價則是12.5元。

這是一個簡單的定價方式,雖然簡單但卻合乎邏輯,其背後卻是具有理論基礎所推導出來,值得在定價過程中參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一個隨時都希望當學生的57歲大叔,樂於學習新鮮事物,希望可以一直學習到掛。基於輸出是學習最好的方式,透過寫出筆記來建立輸出;另一方面則是透過寫作來自我思考,加深日常生活所遭遇的事物的感受。「察覺」與「慎思」,是對自己即將邁入60歲的期許。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