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錄】佛光菜根譚_自然因果法則(14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小覺小悟,久而久之,自能大徹大悟;

小因小緣,日積月累,自成大因大緣。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道》


Small steps to enlightenment reach enlightenment at the end. Accumulated small causes and conditions find great causes and conditions in the end.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 "Humble table, Wise Fare"


✦ 佛館官網立即關注 ✦

🙏 www.fgsbmc.org.tw

勵志、激勵人心的正能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把身心安住在體諒上,世界會更寬廣; 把身心安住在淡泊中,精神會更昇華。
信心是進取的力量,甘願是樂觀的泉源, 感恩是奮發的動能,慚愧是向上的助緣。
眼睛要生在心裏,觀察自己。嘴巴要長在心上,評論自己。
凡事能隨緣,才能自在。凡事能放下,才能寬心。
把身心安住在體諒上,世界會更寬廣; 把身心安住在淡泊中,精神會更昇華。
信心是進取的力量,甘願是樂觀的泉源, 感恩是奮發的動能,慚愧是向上的助緣。
眼睛要生在心裏,觀察自己。嘴巴要長在心上,評論自己。
凡事能隨緣,才能自在。凡事能放下,才能寬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此品全文以雲雨藥草的譬喻來再次說明佛法一乘的觀念。         世尊首先再次解釋佛法智慧與功德無法說盡,加上眾生根性不同,才以隨宜所說的方便法來開示眾生。佛陀以三草二木的不同大小來譬喻眾生的不同根性,小藥草比喻人與天人,中藥草比喻聲聞與緣覺,大藥草比喻藏教菩薩,小樹比喻
Thumbnail
夏蓮居老居士,慈智雙運、集錄經文成就《淨修捷要》三十二拜禮拜文。為一大藏教之指歸,為禪、律、密、淨精華之薈萃,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心法,為末法修行之捷要。故恭敬讀誦禮拜觀想發願迴向,則於成就無上菩提大道有提綱擎領之用。可謂捷徑中之捷徑;用力少而收效宏;不知不覺即暗合道妙;於末法眾生最為契合。
Thumbnail
佛三種說法,一、方便說,二、譬喻說,三、因緣說。唯以方便說,為對最上機。今淨土法門,為方便中之方便,故曰異方便。三根普被,九界同收,乃諸佛之最上大法,為正法輪。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Thumbnail
念佛是「意根」的淨化(象山慶24.3.16)     「意根」是意識的根,也是促生萬法的根。如來藏(第八藏識)依止意根 (第七末那識)而生意識(第六分別識)、一切法;若無意根,則一切種子不能發芽。意根無色,無形無相,是「心」法,祂有心的功能,隨時隨處做主宰(有覆無記、恆審思量)。意根在,身體就有「
Thumbnail
祖師大德曾云,《金剛經》是「如來微妙心法」,也是「諸經之根」,更是「禪宗至寶」。六祖 慧能大師因聽聞《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而開悟,可見受持此部經的功德殊勝不可思議!發心受持宣說者,能夠滅罪釋愆、廣植善根、增長福德、開啟智慧、消除煩惱、成無上道。
Thumbnail
一念現前即一念相應。念念現前即念念相應。念佛往生之道。確信而已。淨土三資糧。信願行。確信而願行在其中。 雜著 (徹悟大師所作集錄) 般若淨土 兩門大義 般若。乃即緣起而明性空。雖性空而不壞緣起。淨土。乃即性空而明緣起。雖緣起而不礙性空。此則空有兩門。互不相礙也。不特於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此品全文以雲雨藥草的譬喻來再次說明佛法一乘的觀念。         世尊首先再次解釋佛法智慧與功德無法說盡,加上眾生根性不同,才以隨宜所說的方便法來開示眾生。佛陀以三草二木的不同大小來譬喻眾生的不同根性,小藥草比喻人與天人,中藥草比喻聲聞與緣覺,大藥草比喻藏教菩薩,小樹比喻
Thumbnail
夏蓮居老居士,慈智雙運、集錄經文成就《淨修捷要》三十二拜禮拜文。為一大藏教之指歸,為禪、律、密、淨精華之薈萃,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心法,為末法修行之捷要。故恭敬讀誦禮拜觀想發願迴向,則於成就無上菩提大道有提綱擎領之用。可謂捷徑中之捷徑;用力少而收效宏;不知不覺即暗合道妙;於末法眾生最為契合。
Thumbnail
佛三種說法,一、方便說,二、譬喻說,三、因緣說。唯以方便說,為對最上機。今淨土法門,為方便中之方便,故曰異方便。三根普被,九界同收,乃諸佛之最上大法,為正法輪。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Thumbnail
念佛是「意根」的淨化(象山慶24.3.16)     「意根」是意識的根,也是促生萬法的根。如來藏(第八藏識)依止意根 (第七末那識)而生意識(第六分別識)、一切法;若無意根,則一切種子不能發芽。意根無色,無形無相,是「心」法,祂有心的功能,隨時隨處做主宰(有覆無記、恆審思量)。意根在,身體就有「
Thumbnail
祖師大德曾云,《金剛經》是「如來微妙心法」,也是「諸經之根」,更是「禪宗至寶」。六祖 慧能大師因聽聞《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而開悟,可見受持此部經的功德殊勝不可思議!發心受持宣說者,能夠滅罪釋愆、廣植善根、增長福德、開啟智慧、消除煩惱、成無上道。
Thumbnail
一念現前即一念相應。念念現前即念念相應。念佛往生之道。確信而已。淨土三資糧。信願行。確信而願行在其中。 雜著 (徹悟大師所作集錄) 般若淨土 兩門大義 般若。乃即緣起而明性空。雖性空而不壞緣起。淨土。乃即性空而明緣起。雖緣起而不礙性空。此則空有兩門。互不相礙也。不特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