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經文概要:
此品全文以雲雨藥草的譬喻來再次說明佛法一乘的觀念。
世尊首先再次解釋佛法智慧與功德無法說盡,加上眾生根性不同,才以隨宜所說的方便法來開示眾生。佛陀以三草二木的不同大小來譬喻眾生的不同根性,小藥草比喻人與天人,中藥草比喻聲聞與緣覺,大藥草比喻藏教菩薩,小樹比喻通教菩薩,大樹比喻別教菩薩,而佛陀平等對待眾生,天降及時雨來比喻世尊普施法語,一相一味,沒有差別。眾生隨自己的根性不同,各得其所,領解得益也有差別。之後再以偈誦重宣此義,各種藥草就像是不同根性的眾生,然而佛陀一味法語平等對待。
(二) 嬰兒觀:
1. 此品清楚明瞭的譬喻來解釋佛法一乘的概念,更加突顯佛陀的大智慧,以及平等對待眾生與不放棄眾生的大慈悲。
2. 《維摩詰經》中有說,「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與這裡的法雨均霑有異曲同工之妙。眾生各隨自己的根器、聽覺、語法等去體會參悟佛法智慧,凡夫聽到或理解的,當然與二乘或三乘聽到理解的,各得不同的利益。但是佛法是平等對待眾生,眾生都該感恩佛陀無上的智慧與慈悲。
3. 眾生平等一說,看似輕鬆平常,但若細想,卻是非常難得的大智慧。除了世尊當時所在的印度社會中充滿各種不平等的階級觀念,可想而知要去打破層層階級讓眾生平等,絕對是充滿挑戰且困難重重,就連現在的社會,還是存在著各種資本主義造成的社會不平等,以及各種種族優劣說所產生的種族歧視等,更不要說還有其他因為觀念不同所產生的各種莫名的歧視等等,人類用各種方式在隔離彼此,唯有世尊的大愛,才真正做到平等對待眾生。世尊的一再提醒,我們世人究竟何時才能參透這個簡單的道理呢?
4. 譬喻中的三草二木有各種不同的解釋版本,此處僅挑選其一做為解說,不代表其他說法有誤,讀者若有興趣得知,歡迎繼續深入探究。
(三) 嬰兒想:
「做人真難。」好友氣呼呼地趕到餐廳,都還沒坐下來就忍不住開口。
「怎麼了?」我一頭霧水。手上還攤著菜單,原本想要悠哉地享用美食的心情頓時飛散。
「我們那些員工真是不知足,我對他們好,他們竟然不知感恩。」好友喝了口水。
我靜靜地看著好友,我知道這個時候我不需要急著回應。
「他們竟然怪我不公平。說我偏心!」好友繼續毫無頭緒地表達情緒。
我索性闔上菜單,將菜單放在他的面前,也當作是一個暗示。
他沒有看懂我的暗示,將菜單移到旁邊,繼續抱怨。「他們就是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我已經這麼盡力在幫他們爭取福利了,他們竟然不知道感恩,卻反說我不公平。說我對某些人必較好,所以給他們比較多的獎金。可是,你說能公平嗎?明明每個人的表現就是不同,我當然也是要依照每個人的表現來論功行賞啊,怎麼可能讓大家領一樣的獎金,這樣也會讓那些貢獻較多的員工覺得不公平啊!可是我己經幾乎是人人有獎了,這樣大家還不滿足嗎?已經比以前好太多了!他們都忘記以前幾乎是完全沒有獎金的!他們都沒有去想這點,卻反而怪我不公平!你說這些人是不是太不懂得感恩了!真的很讓我傷心。」
我大概聽懂好友心情不好的原因了。「別傷心了,你面對這麼多人,自然就要面對那麼多張嘴,每個人想法本來就不同,嘴又長在他們身上,你只要覺得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就不用去在乎他們說什麼。不可能討好所有人的!即使像孔子一樣的聖人,還是有很多不認同他的人會去攻擊批評啊!所以,連聖人都無法滿足所有人,我們只是平凡人,又怎麼可能做到呢?」我因為事不關己,說起道理自然輕鬆自在。
「我當然對得起我的良心啊!是他們的良心被狗咬了!」好友仍舊氣憤。
對於人在氣憤時只選擇自己想聽的話,每次觀察到這樣的現象,都讓我覺得有趣。人的耳朵原來也是可以關上了,向眼睛嘴巴一樣,只要不想或不願,就可以聽不見任何話。
為了繼續測試下去,我故意又多說了一些話。
「站在那些批評者的角度,他們祈求的是齊頭式的平等,他們不管也不想每個人不同的表現,甚至有可能還自我感覺良好,認為大家的貢獻其實都一樣,所以他們自然會認為每個人的所得也都應該一樣。但是站在那些贊同者的角度來看,他們認為自己付出得多,當然就該得到更多的回饋,所以自然會期待立足式的平等,也就是你現在所做的分配。而身為老闆的你,當然就要有智慧去做出判斷,選擇你認為對的方式去進行獎賞,盡量做到你認為的公平,但是不要奢望每個人都會與你有同樣的想法。因為每個人站的角度不同,已經都有自己先入為主的想法了。」
「他們就是自私,為何沒有站在老闆的角度來想想看呢?我已經這麼努力為他們著想了,他們卻都只想到自己。」好友選擇了他想聽的內容。
氣憤真是有效的屏障,除了能夠阻擋外界的各種建言,更可怕的是同時也會阻擋內心的思維能力。氣憤的情緒會讓思考變得簡單,然後加上一點衝動的調味料,最後做出自己難以想像的行為。難怪西方的一些法律會認為某些出於非理性的犯罪行為已經不能被視為是當事人的正常行為,所以律師就會用這個角度去協助犯人躲避法律責罰,而以精神錯亂為由去為之進行辯護。
「如果他們能站在老闆的角度思考事情,他們就應該去當老闆了,幹麻當你的員工啊?」我故意這樣說,這是他以前當員工時自己說過的話。只是身分角色對換,當時好友是以員工的角度說這句話,「如果我能替老闆想,我就去當老闆就好了,幹麻在這裡辛苦當個員工啊!」
好友似乎聽懂我的暗示了,停頓一下後慢慢說,「也是啦,如果每個人都那麼厲害,大家都自己去開公司就好了。」
我們兩一起笑了。我看到好友心情稍微轉換了,督促他趕緊點餐,不想讓餐廳的服務生苦苦等候。好友終於有心情看菜單,我們討論了一下,快速做了決定,服務生開心地離去。
「做了老闆才知道,原來當老闆比當員工還要辛苦。」好友的心情看得出來平復一些。
「養兒方知父母恩嗎?是這個意思嘛?」我故意說個冷笑話,自己先笑了。
「不是啦,應該不一樣吧!」好友嚴肅地回答,不懂我的冷笑話。
「是不太一樣啦!我隨便說的。不過,換位思考的概念雷同。尤其,當能力與責任愈大,自然要承受的壓力就會愈大。恭喜你,代表你又更上一層樓了。」我舉起水杯敬他。
好友順勢拿起水杯喝了一口,「只是當了老闆才知道還有很多要去學習的地方。」
「以前有個經典的廣告台詞,『我是當上爸爸之後才開始學做爸爸的!』,每個人都不是天生就懂所有的事情,都是在人生不同階段中,遇到困難後,關關難過關關過。」我有時候甚至覺得能夠在人生中不斷學習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是啊!可是太多事情卡在一起,有時候受不了,就會覺得自己幹麻這樣為難自己。」好友的情緒好像又要開始低落。
「懂得抽絲剝繭,慢慢理出頭緒後,就是智慧增長的過程,也不會再只是看到難題了。」
「說得容易!光是人事問題,就快要把我整死!」
「的確。人,也就是溝通,才是最困難的部份。」我認同,「我有個小故事,要聽聽看嗎?」其實我大可以直接說,只是為了引起好友的興趣與專注力,不想說完之後變成只是自己一個人在自言自語。
「好啊,你說。」好友勉為其難。應該還在煩心剛才的事情。
「以前有位法師,因為道心強盛,想要積極表現,遇到師父交辦的各種事情都會搶著先做,結果常常做錯,因為太過急躁,總是未能完全了解師父的用意就衝動行事,造成事倍功半,讓師父更不開心。有天,師父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將這位法師找去閉門深談,師父問法師,「以後你做錯事,你希望我在私下糾正你,還是在公開的場合糾正你?」法師不解,回問師父,「兩者有差嗎?」師父答,「有。私下糾正你,你比較有面子,但是公開糾正你,大家就會一起知道錯誤,可以一起從錯中學。」法師想了一想,回答師父,「那還是公開糾正我吧!」從此後,只要每次這位法師又犯錯,師父就會在公開的場合嚴厲地指責這位法師,並將事情的始末與正確做法清楚說明。這位法師因為師父先前已經有先警告過他,所以即使在公開場合被師父嚴厲指責,也就不再有任何難過的心,反而只會關注事情本身。所以法師很感謝師父那個“前行”的動作,讓他有心理準備。」我慢條斯理地說完這個在福智課程中聽到的動人小故事。
「什麼意思?聽不懂。」好友尷尬地笑了。
「你再想想,你聽到什麼?」我總認為自己想出的答案或想法才會印象深刻。
「要是我就會選私下講,畢竟我的出發點也是好的,不需要讓我沒有面子吧。」好友的個性一覽無遺,直來直往的真性情,也是我這個好友值得欣賞的地方。
我點點頭,「很好啊,反正不管選什麼都可以。這沒有對錯問題。還有嗎?」
「有個“前行”的溝通好像比較能夠避免之後的誤解。」好友想了一會才說。
我在心中出現Bingo的聲音。「是啊,我在這個故事中也有體會到這個概念。我們有時候做出的決定,往往也是讓人措手不及,畢竟每個人的想法與立場本來就不同,所以如果可以有個類似“前行”的動作或規範,或者就不會讓人措手不及,甚至是誤解吧!」
「怎麼可能每次要公布事情之前都要跟所有員工開會解釋,這樣多沒效率啊!」好友立刻表達心中直接的想法。
「的確,如果每個公司的大小決策都要開會解釋,真的就太過了。」我知道好友誤解了我的意思,「對我而言,所謂的“前行”動作,不見得都是當面開會說明,有時候公司制度與規範就是一種所謂的“前行”動作,只要將很多可能發生的事情先列入制度或規範內,一旦有憑有據,同仁就比較不會有意見。例如你這次的獎金事件,如果在獎金發生之前就有公佈獎金制度的規範,除了讓大家有個目標可以衝刺之外,也讓大家心裡清楚明白可以領得的獎金有多少,這樣總比毫無預期之下忽然多出一筆獎金,多了更多的好處。」我嘗試解釋,不知道是否能讓好友明白我的想法。
「我當時又不知道公司會有這些獲利。」好友理直氣壯回應。
「所謂制度或規範就是要在事情發生之前就要頒佈的,才會達到依循與激勵的目的啊!」
「我就是一時開心,也想讓員工一起開心啊!讓他們有個驚喜!」好友率直的個性。
「我知道你的好意,你真是一個好老闆,什麼事都會想到員工,真是了不起!」我真心佩服,更開心可以有這樣的好朋友。
「但就是有人不懂感恩啊!」好友還是無法釋懷。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這次吃了悶虧,下次找到方法調整就好了。」
「下次不分獎金給他們了!我寧願把錢都拿來請你吃飯!這樣我們就可以吃更好了!」好友故意說氣話。
「哈哈哈,好啊!這樣我就太有口福了!我要好好感謝你的員工們才是!」我故意舉杯作勢敬酒動作。
「不用感謝他們,感謝我才是吧!」好友故意板起臉。
「當然要感謝你啊!」我停了一秒,「不過,我知道你還是會忍不住與員工分享,因為你就是這樣的好人。」
「好啦,不用多說了,這餐我請就是。這麼會說話。」
我們開心地乾杯,又是一次快樂的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