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3|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台灣宗教哲學方法論思維━ 5. 宗教信仰的先驗性

        宗教的一種說法,起源於對大自然的畏懼,衍生日常充滿禁忌,全世界中,無所不拜,這是原始的薩滿現象。看似缺乏理性,甚至明顯判別為迷信,實則,宗教薩滿現象,也是內在生命的神識吶喊。

        原始薩滿,除了女巫作為溝通神靈的代表,溝通對象卻充斥動植物、祖靈、神鬼、自然物等泛神靈論,其中不乏迷信的存在。宗教,是一門感性的心靈關懷,具有醫療健康、心理精神、投射神靈的信仰之療癒功能。

        宗教,作為人內在感性的信仰,是內在心靈的需求,不能僅說是對大自然的畏懼。宗教向度,可以說是被植入內在的靈魂本質,讓人無從抗拒心靈的終極關懷,這是外在無從剝奪的本能。

        內在心靈的本能信仰能力,超越形下宗教現象,冥想或覺知形上實體,這是一種感性的直覺悟性,這能力先於經驗,是先驗的內在超越性,具有超越現象的直覺本質之向度能力。柏拉圖的理型論,直陳靈魂能回復先天數理知能。

        安瑟倫《宣講》第二章:「我們不能夠想像得比神更大的東西,祂就存在。」安瑟倫僅僅用「神」概念,就證明神的存在,同時指出「本體論」內涵。這不僅是神概念的認識,更是神在心靈深處感性的存在,這內在神的向度深涵超越性之信仰驅力。人的靈魂,就像是被產出的晶片,在一開始就本質上地被安入上帝的神概念,人的認識能力,只是從心靈內在中,取出超越性的上帝概念作先天分析罷了。

        不論是理性主義,對於上帝存在的獨斷論;或經驗主義,對於上帝存在的懷疑論;最終,我們都會看到這些左右近代的哲學家,皆無法拋開對上帝實體的探討。這些哲學家探究上帝存在,雖然都漏洞百出,或像笛卡爾,將上帝作為支持其「我思故我在」思維方法論的鷹架工具,卻也無法抹滅哲學家往往無不步入對上帝的秘思。尤以黑格爾,早年的宗教經歷,成就創造了他絕對精神概念,雖然,他在哲學上,不明說對上帝信仰,然而,我們明瞭他的絕對精神=上帝的秘思信仰。

        宗教信仰的先驗性,康德是真確的代表,他以為《純粹理性批判》是先天內涵的分析概念,現實中的認識,卻是「先驗綜合」。在社會宗教現象中,同時具有了先天內涵,如此,康德自然建構了先於經驗而預設的三大信仰判准。

        宗教的先於經驗性,是內在性,更是安瑟倫言在人內心預設了本質上最大的神存在概念。那麼,當聖奧古斯丁在「我錯所以我存在」這概念的內心作存在思辯,遇見了上帝在其內心作用的光照,他認為這是上帝檢選,在他內心做工的救贖。因此,他的懺悔,便是「因信稱義」完成神學大作,證誠上帝的真實存在。

        孔子的宗教情懷,在內心,無時無刻不以德配天,作為向天禱告的配義與道。故然孔子說,他向天「禱之久矣!」孔子天人合德,對越在天,自然無違天道,暢地道,和人道。否則,違天之道,將是科學理則因果,導致自作虐不可違。

        子貢讚美「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但是,子貢對於孔子的宗教情懷,卻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地稱「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孟子將孔子的宗教情懷顯化,上達到以生命信仰服侍主宰天,視為最高德行的昇華實踐。

        宗教的特性,在內心自然生成信仰的驅力,自然而然地,對存在做確認?然而,卻無從抹滅這內在的終極關懷,是一種內在心靈的思辯昇華。可以從動物性,昇華為人性,再從人性,昇華為靈性。這獨具先驗的超越性,可以使靈性跳脫理性,超驗地獲得信仰的喜悅。

     

    參考書目:

    1.           清˙阮元校刻(2009)。《十三經注疏》。台北市:中華。

    2.           惠能(2021)。《六祖壇經》。台北市:五南。

    3.           傅偉勳(2021)。《西洋哲學史》。台北市:三民。

    4.           聖奧古斯丁著,徐玉芹譯(1985),《懺悔錄》,台北:志文。

    5.           意˙安瑟倫(2005)。《信仰尋求理解:安瑟倫著作選集》。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6.           黑格爾著,謝詒徵譯(1978),《哲學史講演錄》。台北市:大林。

     

    Author : email:tdoste23@gmail.com  ,  line:tdoste23  ,  宗教碩士、哲學博士。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先天門具象化地圖看見天命開啟修道天真靈學之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