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5|閱讀時間 ‧ 約 14 分鐘

書店的樣子其實就是主人的樣子 ⸺雙溪紅氣球書屋,距離火車站三秒鐘

撰文=駱亭伶、攝影=林彥廷(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49期,Cover Story|新北文化新場景

raw-image


寫下《山居歲月》的作家彼得.梅爾曾說,寫作是代價昂貴的嗜好,這輩子為了寫出一點兒字來,得花費驚人的開銷。而在這數位資訊爆炸的年代,開書店在許多人眼中,恐怕更被視為一種奢侈的雅癖。

2016年紅氣球書屋創辦人郭德慧與林彥廷南下恆春,將民宿轉型成為書店,推廣閱讀之外,還辦起食農刊物、媒合在地小農與飯店,風風火火投入地方創生。一年多前,彷彿內鍵的神祕羅盤突然轉動,紅氣球飄來了新北雙溪,為寧靜礦城注入了亮點。

今年四月更以雙溪為跳板,分別在臺北華山和臺南林百貨雙城拓點,靈活身姿讓人看見品牌能量開始發酵。紅氣球象徵的自由、無拘無束,以及追逐天空的廣闊,打開了對於書店的想像與各種可能,也更讓人期待它與城鄉的美麗撞擊。

受訪者介紹:郭德慧

高雄人,紅氣球書屋共同創辦人,原本在從事飯店業務,和從事影像工作的先生林彥廷,2016年在恆春創辦紅氣球書店,2022年在雙溪成立分店,同時身兼書店老闆、刊物編輯、農產品推廣、市集活動企劃執行擺攤等多職。


Q1. 是什麼原因吸引你們來雙溪再開一家書店?

與雙溪的緣分,是我婆婆在這裡出生成長。她的阿公是礦長,起初在九份開礦,後來被挖角到雙溪。開礦需大量人力,據說這裡人口一度高達3萬人。我婆婆說她小時候,人車多到連過馬路都覺得好可怕。

對比現在的狀態,礦業凋零後,很多人因工作移居,但大部分都在基隆、新北和臺北市,假日常會回來走走看看。近年因淡蘭古道,雙溪是重要的中繼站,很多登山客也都會來到這邊,移居、返鄉與旅行,藉由火車支線的驛動日常,是雙溪很有趣的變化組合。

雙溪有種小城鎮的悠閒感。兩年前我帶女兒回來探望親戚,婆婆的姊姊二阿姨和表哥一直都還住在這裡;退休前,在火車站前經營便當店45年。我記得當時是過年後,天氣很冷,又下了一點雨,在安靜的老街上走逛,跟恆春是完全不一樣的風情,我開玩笑對老公說:「你看在火車站旁邊有一家書店是不是很棒? 」

他就哈哈哈哈繼續往前走,沒有要理我,因為聽起來太遙不可及。一南一北,相隔486公里;再來就是人流問題,恆春還有外來旅遊人口可以支撐,雙溪會是什麼? 就算到現在,我還是沒有答案;但我知道如果不去開頭轉齒輪,後面的事情永遠不會動起來。

我那時有很強烈的感覺,這邊的人需要一家書店。其實每個地方都需要一家書店,不能因人口漸漸稀落,就更沒有東西進來。我想,如果雙溪沒有亮點,那一家書店可不可以是一個地方的亮點?在恆春,已經慢慢看到答案。因為大家一起做了很多事,讓人注意到恆春;來墾丁玩,也不再只去墾丁大街。如果這能量有機會轉移到雙溪,它自己就會成為很棒的亮點。

 

Q2. 原本在恆春經營民宿,為何會跨入書店業?現在會來書店的是哪些客人?

我真的是書店小白。之前在老爺酒店做業務,因為是高雄人,嚮往可以常常曬棉被的日子,一直希望有機會回南部生活。當時考量在南部從事觀光業,首選當然是臺南,但往更南邊一看,恆春的風景、自然生態與歷史人文都很豐富,且不像臺南市場已飽和,就決定到恆春去做一個開民宿的實驗。

但方圓100公里內,沒有一家書店或電影院,是我們在恆春最無法適應的事。只好慢慢地將自己在北部的書運下來,從房間、客廳到樓梯間,到處都堆滿了書。有天,客人笑說:「這裡到底是書店還是民宿? 」突然間想到,在數千家民宿之中,如果我們不是最有財力,也不是最有設計感的,但或許有機會開一家書店來試試看?

這一試就從2016年到現在。恆春原本的書局是2015年末結束,正好錯開。其實現在經營書店時空背景與過去不太一樣,以前是經銷商評估你書架的藏書量後,直接配送,但必須買斷,書賣不掉就等於將鈔票疊在牆上。但現在有友善書業合作社組織,我們就加入合作社,嘗試以較小的規模,去開了一間我們心中的書店。

恆春是一個小鎮,居民大都為生活而忙碌,走進書店好像會有要把一本書看完的壓力,進來的人很有限。大部分都是因工作移居的老師、公務員等,也有很多民宿小管家,突然衝進來喊:「怎麼辦?老闆叫我寫文案,我想不出來! 」臨時抱佛腳,非常可愛。當有越來越多旅客聽過我們,也慢慢了解恆春的物價消費較低,生活機能也比墾丁更完善,順遊時會把書店排進去。


書店是人與人相遇的地方 用報導串連生產與消費者

Q3. 紅氣球書屋在恆春不只是經營書店,也辦刊物、推廣農產品,怎麼會跨到這一塊?

書店的樣子其實就是主人的樣子,這件事很有趣。之前我在飯店當業務,但不只是賣房間,我喜歡去跟客戶一起想像在飯店還可以做什麼。曾經有保養品客戶,在飯店裡架T台,舉辦300多人的走秀比賽,所以我很習慣於異業合作。

四年前恆春農會要辦100 周年的活動,因為跟往年辦的活動不一樣,農會總幹事跟我接洽,我們幫他們辦了兩天的市集,除了千人滷肉飯試吃大會,推廣洋蔥醬油, 還有平面攝影、紀錄片展,連洋蔥IP 人偶也做了。雖然不是第一次辦活動,但是從活動策劃、連絡廠商、客戶溝通、攤商確認、現場流程、活動主持等全都自己來真的是第一次。

千人滷肉飯是怎麼辦的?我們找了共十家飯店和餐廳, 給同樣原料和費用,讓他們自己去開發,每家各出100份,最後再讓民眾拿一個小貼紙,貼出自己最喜歡的滷肉飯,這些設計讓民眾參與度很高,也讓我們與當地農民產生了連結。

當時有一位「恆春劉德華」張清文大哥,為了照顧母親回鄉務農,他默默站在我旁邊說:「你會行銷要幫忙行銷, 我們只會種田。」頓時像有幾千斤的壓力在我的肩膀上面,這真是好大的一個擔子。因為恆春沒有火車,生產的又是洋蔥、蘿蔔這類笨重、價格又不高的作物,採收和產銷上都有很大的困難。

張大哥和他94歲的母親為了製作醃蘿蔔,搓鹽搓到手指都腫成了蘿蔔乾。他的田在一個關山夕陽的制高點上面,可以同時看到臺灣海峽、巴士海峽跟太平洋三片海, 卻無暇也無心欣賞。我想幫忙賣蘿蔔,但就算把整間書店都塞滿,也不會有太大效果,所以我就想說用刊物故事報導的方式,讓他們的努力可以被看見。

再加上我也認識當地一些飯店主管,後來做了一個小農見面會,有點像私人採購會的媒合形式,現在華泰瑞苑墾丁賓館都固定都跟這些小農有合作往來。

 

Q4. 請談談刊物製作和發行的規模大概的情況?

出版食通信情報誌其實是受高橋博之先生創辦《東北食通信》的啟發,他寫了《食鮮限時批》這本書來闡述他的理念,看了真的很感動。透過各地區刊物,讓隱藏在食物背後的生產者與消費者,彼此產生連結;我覺得一本實體刊物,加上實體的食物和體驗,這就是書店能更幫大家串連起來的一個有趣的橋樑。

出版《瑯橋食通信》,希望透過實體刊物、實體食物,加上實體的書店體驗,能夠幫大家建立起有趣的橋樑。

目前臺灣共有六個食通信品牌,是以授權合作的方式,我們有兩個品牌,一個是恆春的《瑯橋食通信》,另一個是報導書店與食物的《書物食通信》。基本上就是我自己撰稿,先生擔任攝影,排版設計找專業的合作夥伴。

《瑯橋食通信》第一期有得到墾管處支持,發行 1500 刊完售,之後大概都是 500~800 份左右。主要的銷售通路就是書店,市集活動擺攤時也會帶去。我覺得書店有個缺點,有點像雜貨店,販賣的都是別人生產的東西,若是這本書在其他通路也買得到,客人好像也不一定非在這個時間點跟我們買,但如果這本刊物報導的小農,下一秒可能扛著一箱百香果走進來,我想當下他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從地方創生走向品牌 南部小書店的反向逆襲

Q5. 現在臺北華山和臺南林百貨也都各有一個點,請問是怎麼開始的?

這中間的跳板還是雙溪店。 2022 年,我們跟工研院一起做食農開發,把屏東洋蔥做成黑洋蔥產品,因開發窗口的建議, 我們嘗試去百貨公司擺攤做快閃店。百貨跟文創園區都會互通訊息,也都在尋找一些新的品牌,所以我們接到了華山的邀約。剛聽到也都是哈哈一笑,覺得高不可攀,但當時,紅氣球書店也五、六年了,不得不去思考,下一步我們會是什麼樣子?

害預算爆掉的主人椅,卻為書店的風格做了最適切的定調。

書市的狀況,的確一直都不樂觀,該隨著潮流持續下去,還是應該找到一個利基點奮力一跳?或許我們是比較敢嘗試的人,才會接住這一顆球。前陣子與書店同業聚會,大家都罵我沒有想清楚。我說,想清楚的人才不會開書店。其實做重大決定的當下,一定都是非理性的驅使。

回到二月那個很冷的下午,我抱著還是小baby 的女兒,經過雙溪三忠廟時,突然聞到很甜的香氣,雖然看不到,但確定是廟裡炊甜粿的味道,內心震動了一下,那就是被雷劈到,想開店的契機。

大家都能理解大品牌往南部去拓展,但是一個南部品牌,尤其還是恆春的一家書店突然開到了北部,會覺得很不可思議。但或許是之前的工作經驗,我們覺得這樣的獨特性也是一種話題,如果大家三、五年都輪不到去恆春一次,或是在臺南就已經吃飽回家,那能不能由我們主動走向大家?

 

Q6. 現在有四家書店,客源和經營方向會怎麼區隔?

一邊是都市店,一邊是城鄉店,一定不一樣,華山是一個穩定成熟的文創園區,林百貨也是自帶人流,會利用空間的優勢去創造更多跟品牌、企業或是跟公部門的合作。相對來說,恆春和雙溪的進駐成本是比較高的,但城鄉店珍貴的地方就是它的稀缺,反而可以發揮更大的凝聚效應,畢竟有些事情只能在書店裡面發生,我們會緊抓著這樣的概念。

城鄉書店很重要的是跟周遭居民、店家的互動,有鄰居的支持才能擴散出去。像雙溪的計程車司機、管區警員、菜市場阿姨,通通都是我們店長的粉絲,經常幫忙我們解決生活大小事。暑假期間,甚至有小朋友比店長還早就到火車站,迎接店長上班,之前我們也辦了小小的店長活動,在牆壁上有一些小朋友畫的宣傳小卡,提醒書店下午五點半關店,很可愛。

有時我帶著女兒來,這些哥哥姐姐會唸故事書給她聽, 我因此得到一整個下午的寧靜(笑)。家長也很放心說小孩在一個書店裡面,可以被照顧,也不會無聊或學壞,我覺得這是地區支持上極其重要的事情。我們以前小時候都在書店打滾過,耗費過好幾個下午甚至暑假,那是一種安定存在的保護力量,也是地方書店做得到的。

每一個小小店長都是書店死忠粉絲。


從書店看出去的都是風景

Q7. 很難想像一年多前這裡還是個便當店,你們如何把它改造成心中理想的書店?

那時真的是驚呆了。現在店裡面擺了一張北歐的復古皮沙發的角落,原本是便當店舀湯的位置,湯台後面是廚房,原本的油炸爐移開之後,地板連用各種去油污劑都沒有。直到我去隔壁五金行買神奇小物⸺刮刀,刮出大概有0.8 公分厚的一片油。

書店除了椅子,結構性的門桿跟4 個門片之外,家具通通都是我們自己手工組裝的,家族所有人都跳下來,我婆婆也幫忙刷油漆,現在如果有需要的話,電工水工我都可以教。我想書店並不像豪華的餐廳,裝修好就永遠是一個樣子,其實是一直在有機、變化中的狀態。

我們也沒有找設計師,我就跟師傅蹲在地板上,討論平常座位的形態,會有講座需求,椅子要怎麼樣擺……在木板上畫一畫,就做出來了,覺得很好玩,因為使用者最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當初預估二十萬元,幾乎是做到了,但那時不小心點了復古傢俱的粉專,買了一個櫃子和復古沙發,預算爆表,不過後來覺得那是我做過最對的選擇。

每一家店,都有一個主人椅,只要我進書店,就可以爛在上面耍廢。大家若到書店都可以坐坐看,我覺得這些自己喜愛的東西,可以讓一個地方的調性,突然轉變成一個你想要的樣子。

在書店的空間配置上,就像說故事,也要有一點曲折、探索的感覺,既然空間不大,更要讓它很有流通性,所以我們請詩人任明信和吳緯婷授權,將他們的詩書寫在玻璃上。因為聽說雙溪一年可能就下了200天的雨,任明信的這首〈六月〉,我非常喜歡:

最好的日子

總是雨天

給你傘的人

把傘帶走的人

都在這時候出現

雖然外面有時繁忙、有時蕭條,但從書店裡面看出去的都是風景。我們也故意留白了一面牆,讓創作者展出作品,每兩、三個月更換,因為當地的小朋友接觸藝術展的機會太少了,我覺得不管對當地居民,或是遊客也好,都是一個很好的體驗。

開書店最難的不是看財報, 而是取店名。

Q8. 請介紹一下雙溪店選書的方向。

有好幾大類,童書、繪本類型是基本。一類是淡蘭古道和植物療癒相關題材。另一類是食物料理以及地方創生, 有些自學團體會帶小朋友來這邊種田,也有不少從事地方創生的客人,上次洪震宇老師也在書店幫雙溪開地方創生的課程,我想整個東北角,都很需要了解地方創生。

紅氣球將書店定位為一個媒合平臺,也經常策劃或參加市集擺攤。

再來就是文學類的小說、詩集,私心想推薦的是詩集。在後疫情時代,詩集可以更精準地去射中內心,也因為篇幅短,翻到哪兒就看到哪兒,尤其鐵道旅行很適合隨身帶一本詩集。

特別介紹書店裡有一本好不容易蒐集到的絕版繪本,是日本作家山田和民的《下一站紅氣球》,一輛大巴士帶著各種動物去追尋紅氣球的故事。當初我們取這個名字, 也會希望它可以帶著客人去往更美好的地方,也跟我們一樣追尋心中的紅氣球。

紅氣球書屋又香又甜雙溪店
2022年4月1開幕,新北市雙溪區朝陽街3號,週五到週日11:00 到17:30開放。

《新北市文化》季刊 49期

《新北市文化》季刊

《新北市文化》季刊從1984年6月創刊至今,持續關注在新北和全台灣發生的多樣文化議題,關心藝術潮流,關心影視音創作,關心城市動態,關心常民生活,關心創意科技,關心土地工藝……

《新北市文化》季刊官方網站

加入官方臉書粉絲團「讀新北 Reading Life」文章與活動訊息不漏接

紙本刊物免費索取,請洽新北市化局(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一段161號28樓)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新北市文化季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