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1/0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大漢皇帝一頭豬

raw-image

和臉友閒聊的時候,想起漢武帝劉徹的乳名是「彘」,用現代語彙來稱呼該叫「劉豬」。我記得小時候不知道讀柏楊先生哪一本書,就是直接這麼叫漢武帝。我一直以為,這樣子取乳名是依循取賤名的邏輯,為的是免遭天妒,才好養育,無論其家是天子庶民、貧富貴賤,總之是父母慈心,希望孩子能平安度過剛出生這段健康最是脆弱的時期。然而歷史往往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果然,我又想錯了。

漢武帝乳名為「彘」一事未必可信,但涉及漢代筆記小說所記景帝「赤彘」之夢,更可回溯「豬」「龍」化變的文化史。不過在往下談之前,得先釐清中國古代「小說」的概念:應把這個詞理解成「小」「說」,不宜驟然比擬西方的 fiction,而是統稱無補國計民生的言談或著作,與之相對的是經世濟民的正典大著。換言之,中國古代小說的範疇遠大於西方的 fiction。其實,在中國文學史脈絡下所提及的「小說」,很多就現代人來看應該歸為「散文」。

四庫全書提要對《酉陽雜俎》的評論很有助於認清這一點:「其書多詭怪不經之談,荒渺無稽之物,而遺文秘笈,亦往往錯出其中。故論者雖病其浮誇,而不能不相徵引。自唐以來,推為小說之翹楚,莫或廢也。」這部「小說之翹楚」,內容包羅萬象,有風俗、宗教、天文、飲食、動物、植物、昆蟲等等,而在人物記敘上,用現代話說則叫八卦。所謂「詭怪不經」、「荒渺無稽」,正表示道聽塗說,但不等於西方 fiction那樣有意識地虛構人事時地物。

明白上述區隔,那麼漢武帝乳名的八卦一般當成談笑之資即可,但如果說還值得「徵引」,原因就在道聽塗說中隱含了文化演變,「莫或廢也」。據吳禮權《中國筆記小說史》,漢代筆記小說《漢武帝內傳》「記武帝初生至崩葬」,相較同時代同類著作的一大特點是「有關武帝初生事與死葬事大有荒誕、怪異的色彩」:「〔漢武帝〕未生之時,景帝夢一赤彘從雲中下,直入崇芳閣。景帝覺而坐閣下,果有赤龍如霧,來蔽戶牖……。」

中國古代大人物出生前有異獸現蹤鄰里或父母之夢並不稀奇。孔子出生前,鄉里便跑來一隻麒麟。然而漢武帝出生前,他的父皇夢到的卻是紅豬,夢醒之後出現的又是紅龍,這就妙了。難道「彘」在這裡有別種解釋,又或者豬和龍莫非自有淵源?

答案是,龍豬一家親。西元前3500年至前3000年的中國紅山文化玉器有「豬龍」造型。據廣西美術出版社《美術鑑賞》:「這件玉豬龍的發現,使人們找到了龍的原形。有學者認為,龍是從豬發展來的。因為古代中國人以豬為祭物,祈求農業的豐收。後來豬被神化為龍,是以原始農業的較大發展和原始信仰的發達為歷史背景的。從此,龍成為一種被高度神化了 〔的〕靈物……在歷史上一直被認為神聖不可侵犯的帝王的化身。」

這樣的「玉豬龍」,台灣故宮博物院也藏有一件。故宮網站的展品說明提及:「學術界對於這類玉器的名稱曾經有些爭論,有人稱它作『豬龍』。也有人稱它為『熊龍』。豬是農村中重要的牲畜,而熊卻是東北居民崇拜的動物。『龍』是想像中變化莫測的神靈,無論從豬或從熊變成龍,身體都是彎彎的,這個樣子也很像原始文字中的『龍』字。」

就庶民而言,豬龍也好,熊龍也罷,甚至劉徹是不是劉彘或劉豬到頭來都不是那麼重要。倒是要自稱「龍的傳人」之前,恐怕得三思了。


民國一百一十三年一月四日於嘉義鵲枝寫譯樓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