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0|閱讀時間 ‧ 約 28 分鐘

為什麼還是會愛她?——《小曉》

在拿下金馬影后之前,《小曉》已經開始在臉書上進行宣傳,還記得一開始海報的標語打的是:如果沒有你,我是不是能做自己。一直到電影上映約一周前,一個短版預告新加上了一小段標語:

尋找愛的解答。

看完之後可以說,相信這部電影裡找不到所謂愛的解答,儘管如此,在看完之後,竟然更被這個標語打動到了。沒錯,尋找愛的解答,從來就不保證能真的找到,那麼為什麼我們還是在尋找的過程中深受感動,無論是感動到痛苦,還是感動到喜悅,似乎都是尋找愛的必經之路。所以我們為什麼還是會愛?有時候我們自己也不知道,或者應該說我們可能一輩子,大部分的時間都不知道,這點在《小曉》也是完全成立的。如果沒有「為什麼還是會愛她」這件事,小曉和媽媽根本不會綁在一起,因此本文想要透過梳理這份「為什麼」的感情,來尋找屬於我們愛的解答。


小曉為什麼還是會愛媽媽?

本片主角小曉為國小五年級生,因為一些特殊症狀,使得她在班上生活不順利,會被同學霸凌,沒有一個真心的朋友。在學校已經過得夠慘了,回到家卻發現,家也不像一個家,媽媽當她的面公然和她的老師出軌,爸爸長期出差根本沒有要回來,家裡唯一會給她好臉色看的,竟然是和媽媽出軌的老師。

為什麼同學已經不理解我了,一直在家相處的媽媽也沒有給過什麼好臉色?在一開始老師私下跟媽媽說,小曉希望可以帶一些零食去學校跟同學分享,這樣同學就會跟她玩了,乍看媽媽的不回應似乎不近人情,直到小曉最後真的帶了零食去,她才發現就算她想要討好同學,她終究還是團體中被當成怪胎的那個人,顯現出或許媽媽早就知道會是這樣的結果,當時才無奈地沒有回應老師。

許多和上面類似的小故事堆疊,其實讓後來的小曉也知道,媽媽許多時候的回應,是要讓她知道現實就是這麼殘忍,所以她在參加了原本是在背後罵她的家長會後,跟媽媽說了對不起。看到這邊不自覺很心疼,一個孩子對於媽媽的愛,竟然是建立在對於自己的慚愧,這份慚愧是發現最後真正在乎自己的,依舊只有這個和她互相折磨的媽媽。同學的善意是老師給的謊言,爸爸的回來是要搶財產,甚至因為自己的關係害媽媽被罵,而看似真心對待的老師,卻正是摧毀她對美好家庭期望的人,是搶走媽媽的愛的人……。

在理解了這些後,小曉似乎稍微理解了媽媽的人生,知道媽媽要面對的沒有比她輕鬆,從因為慚愧而不得不去愛為她付出這麼多的媽媽,到最後真的是因為能同理媽媽的處境,而伸出手去安慰她。儘管這個媽媽在她的認知裡,並不是做得很稱職,她也不知道為什麼媽媽讓她失望那麼多次,內心卻始終有一個聲音在說,她還是想要愛這個媽媽,所以雖然她們常常吵架,她們卻也是彼此最緊密的陪伴。


薇芳(媽媽)為什麼還是會愛小曉?

從幾場戲中薇芳的穿搭,還有會為自己刻意拍照發文、卻抱怨怎麼沒有人按讚的舉動,就可以知道她是一個追求外表光鮮亮麗的人。因此在看的時候我總會忍不住想,以她的經濟狀況,大可以在小曉剛診斷出過動症時,就直接想辦法拋下這個女孩,這個讓她優越的外表可能留下污漬的女兒,但為什麼她卻沒有這麼做。我試圖想要找到裡面一點一個媽媽對女兒的愛,而不是對累贅的嫌棄,找了好久終於找到的時候,卻直接遇到我覺得最讓人痛心的一場戲。

「我也想和你一起玩啊。」

沒錯,這句話是從薇芳口中說出來的。不只小曉渴望被同儕接納,其實薇芳做為一個媽媽,也渴望能被女兒歡迎。這段話出自薇芳看見小曉和老師玩得很開心,在女兒洗澡時後說出來的,她也想這樣和女兒開心的相處,但不知道為什麼每次母女的互動總是不如預期,久而久之這種不如預期反而成為了預期,才使得薇芳麻痺到不相信有和解的可能了。

但哪有人是生來就想要和別人互相折磨的?老師和小曉的互動,彷彿讓薇芳看到一絲絲微弱的光亮,儘管已經知道每一次到達光明前,光明最後都會消失,也早就習慣這樣的人生,但為什麼這次薇芳依舊還是奮不顧身的投入自己?就是因為這句我也想一起玩啊!我也希望自己能像一個樂觀的媽媽參與你的人生,可是為什麼我不斷的努力,依舊換來的是你一次次的排斥和臭臉,那我為什麼還要愛你?可是為什麼每一次只要有一點希望,我還是會選擇走上愛你的那條路?

薇芳或許到片尾也不知道這個答案,然而她最後對小曉那個溫柔的觸摸和擁抱,是和解嗎?我想可能只是又出現一次短暫的微光,但為什麼還是會愛著女兒,儘管沒有答案,薇芳卻知道自己依舊會選擇這條路,只因為很多事情都是那麼不合常理,但我們卻總是也那麼常忍不住我們的感受,所以還是想說服自己,那些發生過的不合理,有一天能帶她走向一個合理的,她應得的,她的女兒也應得的完好結局。


為什麼還是會愛這部電影?

相信看完《小曉》的觀眾,大部分都會感受到蠻不舒服的感覺,因為這部根本就是寫實家庭驚悚片,裡面一堆爭執和對話場景,應該讓不少人都回憶起和家人發生爭執的時刻,甚至結局也走向一個沒什麼希望的未來,記得當初看完走出電影院,一度崩潰到無法呼吸,裡面傳達出的無力感久久揮之不去。

儘管如此,我毫不後悔的認為,她是我今年看過最喜歡的電影。

之所以用「她」,是這部電影很仔細的去剖析了一對母女的親子關係,細膩地勾勒出女性和女性在家庭中的互動模式,兩位女性互相為彼此的依靠,卻也是彼此一輩子的折磨。還記得在臉書貼文看過,導演一開始創作的動機,就是納悶為什麼很多時候家庭的問題,最後被留下來的都是女性。

當時看到這句話的時候莫名有種複雜的情緒,然後想起來之前在看《俗女》的時候,一段是媽媽有了自己時間要找朋友,結果發現也沒什麼朋友能找,唯一能找的也在忙孩子的事情。讓我想到傳統的婚娶規定,其實女生嫁過去之後,可能很多原本認識的朋友都會斷開關係了,不是主動不聯絡,是因為跟著到了夫家的新地方,大家要再次見上一面可能也很難了,也要被迫去適應新的人新的生活。

雖然薇芳身在當代,卻也還是因為要照顧孩子,犧牲了很多可能原本能繼續的生活,像是一場遇到以前鋼琴學生的媽媽,以為能夠輕鬆聊天,卻馬上接到了女兒闖禍的通知,讓她沒辦法像正常人一樣,遇到好久不見的熟人好好聊天。就是像這些無奈的地方,讓人深刻感受到一個女性在成長路上的不易,回想導演的創作動機,更讓人不勝唏噓。

然而電影在描述這些困境時,仍然會給了一些隱微的出口,所以薇芳做出那麼多看似脫序的行為卻又是那麼令人理解,小曉想放出貓頭鷹其實是想解救自己的內心。讓一個雖然依舊是非常絕望的故事,還是有那麼一點喘息的空間,或許這也是為什麼我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之一。

但讓我這麼愛這部電影的最大原因,我想依舊是那句「尋找愛的解答」。人生很多時候總是沒有答案,但我們透過尋找的過程,其實也得到了很多想法和感知,或許這是為什麼我們儘管很常對愛懷疑,卻依舊想要相信愛的存在,也是為什麼我們做為一個人,還是會去愛的原因。

所以為什麼還是會愛她呢?

因為是她啊,也因為是愛啊。

誰知道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